各式各樣的羊毛氈手工鞋
造型可愛的動物玩偶、時尚耐穿的氈靴、精致美觀的家居用品……羊毛氈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近些年來的傳承與創新,其產品不僅為越來越多人喜愛,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羊毛氈是內蒙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草原文化的獨特象征。很多上歲數的老人都能熟練地制作羊毛氈物品。韓圖雅是來自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的羊毛氈手工藝人,她回憶,從小就在家看大人制作羊毛氈制品,耳濡目染下也慢慢學會了,但是真正系統學習羊毛氈技藝是從2014年開始的。
在學習的過程中,韓圖雅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制作方式和單一的產品形式。她深知,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若想讓羊毛氈技藝得以傳承和發展,就必須創新。韓圖雅表示,羊毛氈具有獨特的可塑性,它可以跟很多種纖維搭配起來,混合制作新穎獨特的品種,通過反復試驗、不斷嘗試,她成功推出十多種新產品。
這些創新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了熱烈歡迎。訂單如雪花般從北京、義烏等地紛至沓來。韓圖雅的工作室變得異常忙碌,她帶領一群同樣熱愛羊毛氈的伙伴,日夜趕工,滿足市場的需求。
創新帶來改變,這讓韓圖雅看到了羊毛氈的巨大市場潛力。隨后她帶領團隊又根據不同季節推出了可以適用于四季的產品,讓顧客對羊毛氈產品不僅有新的認識,還能獲得新的使用體驗。
羊毛氈的實用性和創新性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這讓韓圖雅備受鼓舞,也更加堅定了她發展羊毛氈產業的決心。為了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韓圖雅發明了可以代替部分手工工作的“氈化機”,同時,她還開設培訓班,召集當地待業在家的牧民免費學習羊毛氈技藝。截至目前,培訓班結業牧民有300余人。
在傳承方面,韓圖雅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她認為,傳承不僅僅是簡單地傳授技藝,更是要讓年輕一代了解羊毛氈背后的文化內涵。她的培訓課程中,除了有關于制作技巧的講解,還有對羊毛氈歷史、草原文化的介紹。年輕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被羊毛氈所蘊含的文化魅力吸引,紛紛成為羊毛氈技藝的傳承者。
羊毛氈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為當地經濟注入了新活力。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形成了一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從羊毛的采購、加工,到產品的設計、制作,再到最后的銷售,每個環節都創造了就業機會,讓當地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增收致富。
如今,羊毛氈制品不再是藏在深閨無人識的傳統手藝,而是以全新的姿態融入人們日常生活。韓圖雅說:“作為手工藝人,我會繼續在羊毛氈的世界里不斷探索、創新。用自己的雙手,編織出更加絢麗多彩的羊毛氈文化產業,讓這門古老的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綻放出耀眼的光芒,走進更多人的生活,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橋梁。”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中國文化報 記者:王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