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中,不少女性來調理身體,都是因為月經量較之前急劇減少、頭發干枯發黃、掉得厲害,臉色蒼白或發黃、出現黃褐斑等等。
很多人都知道月經量少要調經,但不知道怎么調。
今天,邀請到許麗綿主任,分享一個經典的中藥方劑來調理氣血不足月經量少問題,幫忙先點贊、轉發、關注!
月經量驟減、發絲枯黃易斷、面色暗沉伴黃褐斑、易懶犯困、失眠……這些癥狀常被女性視為“亞健康”困擾,實則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在中醫里,氣血是維持女性生理功能的核心物質。氣推動血液運行,血承載氣的動力,兩者相輔相成。
當氣血虧虛時,胞宮失養,經血生成不足,便會導致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甚至周期延遲、閉經。
許麗綿主任就遇到過不少月經量少的患者:比如門診這位32歲的陳女士,因長期熬夜、工作高壓,近半年月經量銳減,僅持續兩天即凈,經血色淡如水,伴頭暈、心悸、失眠。
許麗綿主任觀她舌淡苔薄,脈細弱。辨證為心脾兩虛,氣血不足。
建議以“歸脾湯”為基礎方調理,里面有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當歸、桂圓肉、酸棗仁、遠志。并叮囑注意飲食規律,避免熬夜。
連續調理兩月,陳女士的月經量增加了,周期也恢復規律,伴隨癥狀都有顯著改善。
歸脾湯源于《濟生方》,專為心脾兩虛、氣血不足者設計。其組方精簡,藥效協同:
?黨參、黃芪:補氣之要藥。黨參健脾胃,促氣血生化;黃芪升陽舉陷,固表止汗。兩者如土壤與陽光,共促氣血生長。
?白術、茯苓:健脾祛濕。白術燥濕利水,茯苓滲濕寧心,脾胃健則濕濁去,氣血生化有源。
?當歸、桂圓肉:補血養心。當歸活血調經,桂圓肉補心血、安神志,血足則胞宮得養。
?酸棗仁、遠志:寧心安神。緩解血虛所致的心悸失眠,神安則氣血運行有序。
全方以補氣為基,養血為用,心脾同調,使氣血充盈,經水自暢。
要提醒大家的是:歸脾湯并不適合所有人。
歸脾湯雖為氣血雙補良方,但中醫強調個體差異。例如:
- 兼腎虛者(腰酸、耳鳴):需加菟絲子、杜仲,補先天以充胞宮;
- 血瘀者(經血暗紫、腹痛):佐以丹參、益母草,活血通經;
- 陰虛者(口干、潮熱):配生地、麥冬,滋陰清熱。
盲目套用成方可能加重兼證,需由醫師四診合參,動態調整配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