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說一個明代故宮的故事,是一個關于宮貓的傳說。這個貓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虬龍”,是明嘉靖皇帝的愛貓。
關于這只貓的來歷,據說在嘉靖三年(1524年)的某個清晨,司禮監太監在御花園無意間發現了一只很有特色的獅子貓,貓的毛色青淡薄如煙霧,且有兩條雪白似霜的眉毛。正是因為它的獨特外表,被命名為“霜眉”。
清 《貓石圖》卷(局部)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霜眉奇特的外表下,是一顆“靈動”的內心,據《明宮史》記載,霜眉 “能通人意,晝夜侍上寢處”,霜眉不僅能夠聽懂人語,還能分辨時辰,每當嘉靖皇帝伏案批改奏折或者齋戒時,它都會安靜地陪在身邊。在萬歷年間沈榜所撰的地方志《宛署雜記》中就對它的習性有著詳細的記載:“帝或坐朝,必伺其前導;帝憑幾假寐,必伏守不去。雖饑渴便溺,非帝覺不起?!?/strong>
這只奇特的“霜眉”讓當時對道教頗有研究的嘉靖皇帝認定是“仙貓降世”,屬祥瑞之兆。據說當時的待遇遠超過普通的嬪妃,還獲賜了正二品 "虬龍" 封號。霜眉被養在“貓兒房”的專屬“寢宮”里,由幾名太監伺候。
故宮宮貓(非“霜眉”) 圖源:微博@故宮博物院
“貓兒房”是明代常設的管理宮廷御貓的機構,在《酌中志》中對它的職責功能有相關的記載,貓兒房內部會設三四名近侍太監,負責在民間搜羅出色的貓,經過嚴格的選拔和篩選后將優秀的品種進獻給皇帝,皇帝留下中意的,其余的則賞賜給皇親國戚。
我們再回過來繼續講“霜眉”,因嘉靖皇帝的喜愛,“霜眉”也在無形中被推到了政治的舞臺上,有些臣子為了討好皇帝,自然會先從討好他的愛貓下手。有的人為其寫詩作賦,大加贊賞其為“九天神獸”,有的人則獻上價值連城的項圈等貓使用的物件,可以說為了討好皇帝,真是煞費苦心。
清 《秋桐貓蝶圖》卷(局部)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看到這里可能你可能會問,這樣一只貓它的結局怎么樣呢?“霜眉”在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壽終正寢,關于死因沒有找到相關的記載,據說皇帝當時極為悲痛,用黃金打造棺材,還命人為其撰寫《祭貓文》,有“爾乘箕尾,游于帝側”的描述。
除此之外,有人說故宮欽安殿屋脊上的“騎鳳仙人”,她的原型就是霜眉,寓意著“御貓護駕,萬邪不侵”。其實,關于“霜眉”眾說紛紜,其中真真假假有一些內容無從分辨,就算在“霜眉”生活的明代,有些人也認為它的存在是極其荒誕的,畢竟在宮廷政治的加持下,很多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很多尋常的家長里短背后又暗藏著天大的陰謀。對于“霜眉”的存在你怎么看呢?
文中配圖均非“霜眉”的歷史相關圖,并未找到相關的歷史圖片。
本文內容以官方及網絡資料為基礎,在細節創作上適當地發揮了一些聯想和創造。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有問題,請私信聯系【松蘭書社】小學士說明,萬分感謝。轉載文章需經【松蘭書社】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