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非洲栽了個大跟頭,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這幾天,非洲國家尼日爾傳來壞消息,尼日爾政府以強硬手段,直接驅逐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3名高層管理人員,查封了我國石油公司在當地煉油廠的賬戶,還關閉了一家我國在尼日爾安排工作人員居住的酒店。而這家酒店,一度被視為中尼合作的象征之一。
按照國內外媒體還有一些小道消息的說法,尼日爾政府此舉,不僅是侵吞了中國資產,還讓中國20多年的艱辛耕耘,以及幾十億投資全部打了水漂。所以不夸張地講,中國這么多年來以和為貴,講究一個互利共贏,但卻在非洲栽了個大跟頭。
那到底有沒有這么一回事呢,確實有,而且這事已經發生有段時間了,只是這兩天消息才逐漸發酵。尼日爾政府的說法是,我國石油企業不符合本地化標準,還列出了3大罪證,聲稱我們拒絕公平對待當地工人、不尊重當地供應商、不優先考慮當地商品。
其實說白了,尼日爾政府想保護本地就業和企業,覺得中國企業在這,嚴重阻礙了本地企業的發展。但問題是,為什么尼日爾的行為如此過激,有啥時候不能好好商量么,中國幫了你這么多年,既有功勞又有苦勞,怎么能說翻臉就翻臉呢?所以有人認為,這背后肯定有貓膩。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輿論的發酵,這事逐漸拐到俄羅斯頭上了。
因為俄羅斯的瓦格納在尼日爾影響力不小,去年瓦格納直接把法國從尼日爾踢出了局。而如今美俄關系逐漸升溫,尼日爾政府驅逐中方人員、扣押資產的時候,剛好又碰上了特朗普派特使訪問莫斯科。所以這不免讓人懷疑,是不是俄羅斯擺了中國一道,以此給美國遞投名狀?
這說法聽起來有鼻子有眼的,時間也對得上,但在我看來完全是無稽之談,能把尼日爾這事拐到俄羅斯身上,說明完全沒關注尼日爾的現狀。
事實上,這段時間以來,尼日爾不光扣押了中國資產,還沒收了法國的核燃料工廠以及一些礦產,基本上是把法資都沒收了。甚至,尼日爾收回了美國在當地的軍事基地。這一系列動作,其實都是尼日爾在進行資產國有化。
為什么尼日爾要大刀闊斧進行國有化,因為去年尼日爾和馬里,還有布基納法索,組成了一個名為“薩赫勒國家邦聯”的國際組織。三個非洲小國家抱團取暖,達成了主權協定,提出了人民主權共同體,搞出了一個新型的政治體系。
而且,在薩赫勒國家邦聯成立后,尼日爾、馬里、布基納法索三國,就直接退出了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然后開始轟轟烈烈的自主化運動。我們結合這一背景,才能看明白尼日爾為什么突然跟中國翻臉。人家開始要自主化了,只是手段確實有點粗暴了。
而且尼日爾跟中國翻臉,也得打上引號,因為就在這兩天,我國外交部還發文稱,我們駐尼日爾大使出席了當地的官方活動,并與尼日爾政府進行交流。所以很顯然,現在尼日爾和中國之間確實出現了一些矛盾,但并不是解決不了,反而正在進行了解和磋商。
至于什么俄羅斯在尼日爾擺了中國一道,完全就是瞎扯淡。在俄烏沖突上做文章挑撥中俄關系至少還符合邏輯,在尼日爾問題上還拐上中俄關系,說句不好聽的,不是蠢就是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