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問桫欏”,從“嗯啊,收到”少年深處喊出“為什么”。—— 一個山河四省出來的小鎮做題家;一個多讀了幾年書的985博士;一個關注學術科研樂子普通研究生!讀研讀博已經夠苦了,不如笑著回收學術垃圾!
您的互動是持續創作的燃料[1]
我當杰青,你賣土豆泥,都是為人民服務!
- 這人還是杰青,壞人活千年啊
- 讀研讀博選擇導師非常重要,因為你能不能完成學業順利畢業,有一大部分原因掌握在導師手中,一旦選錯了人,有可能你的一生將被他徹底毀了。
網友戲稱-畢業克星屈衛東
學生們就看這人何時下臺了
一、屈衛東教授
1. 學術背景與職位
屈衛東,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環境衛生學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獲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醫學博士學位,后赴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現任中華預防醫學會衛生毒理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副理事長等職,是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
- 同是華西學子,可沒有情分
2. 研究方向與成果
研究領域:聚焦環境毒理學與生殖發育毒理學,長期研究環境污染物(如氯代甘油醇、淮河水污染)對健康的危害機制。
? 科研項目: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子課題、美國NIH國際合作項目等,代表性課題包括《太湖流域安全飲水保障技術水安全性評價》。
? 學術榮譽:曾獲中國環境科學會青年科技獎(1999、2003)、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生殖生物學會TCRB優秀論文獎(2003)、上海市科委科技啟明星(2003)等。
3. 學術影響力
屈衛東作為國內環境毒理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其團隊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公共衛生政策制定,例如淮河水污染治理。他培養的學生多活躍于國內外頂尖科研機構和醫療機構,但對學生培養的個性化指導細節未公開披露
二、選擇導師時不要被“杰青”頭銜欺騙的警示
1. 學術頭銜≠實際指導能力
“帽子”光環的局限性:杰青/優青等頭銜反映學術地位,但未必體現導師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意愿。例如,部分大牛導師因行政事務繁忙,實際指導可能由團隊“小老板”或高年級學生代勞。
? 案例教訓:有學生反映,跟隨杰青導師卻長期缺乏直接交流,導致研究方向與個人興趣脫節。
2. 警惕“功利化”科研導向
論文工廠現象:部分杰青導師以發表高影響因子論文為核心目標,可能讓學生重復低創新性工作或強制署名,犧牲學生職業發展需求。
? 研究方向適配性:需關注導師課題是否與個人興趣匹配。例如,屈衛東團隊聚焦環境毒理學,若學生偏好流行病學研究,則可能面臨資源錯配。
3. 關鍵避坑策略
考察學生培養記錄:優先選擇學生延畢率低、就業去向多元的導師,避免“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實驗室文化。
? 關注導師年齡與潛力:40歲以下的新晉副教授可能更具科研沖勁(如屈衛東早期博士后階段成果爆發),而臨近退休的杰青可能缺乏持續投入。
? 多維度信息核實:通過已畢業學生評價、近三年論文署名模式(是否讓學生一作)、課題經費來源等,判斷導師的真實指導風格。
研控網評價-可謂是一片慘
參考資料
文獻:左下角關注“時問桫欏”,拒絕做“嗯啊”牛馬,大聲喊出為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