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爾的貪婪警醒中國,“防人之心”絕對不能丟!
今天咱們來聊聊中國海外投資的一樁“寒心事兒”——非洲國家尼日爾突然翻臉,把中石油在當地經營了22年的石油產業鏈連根拔起。
這事兒不僅讓中國企業在撒哈拉沙漠的46億美元投資打了水漂,更給所有出海的中國企業敲響了一記警鐘:防人之心,絕對不能丟!
先看看尼日爾干了啥!2025年3月14日,尼日爾軍政府突然宣布,要求中石油三名高管48小時內離境,同時查封煉油廠賬戶、關停首都的中資酒店,還以“稅務違規”為由向中企追繳1.3億美元稅款。
要知道中石油在尼日爾可不是“臨時工”,而是從2003年就開始扎根的“老黃牛”,22年來中國人在沙漠里建起了非洲最長的輸油管道(1980公里)、日加工2萬桶的煉油廠,還幫尼日爾從石油進口國變成了出口國,貢獻了該國70%的原油出口和10%的GDP。
結果還款期限一到,尼日爾軍政府不僅賴掉4億美元貸款,還直接把中國人的家當搶了,這操作,簡直比電視劇里的“白眼狼”還絕!
為什么尼日爾敢這么干?
尼日爾這么干的背后藏著三層算計,第一層叫資源民族主義,尼日爾軍政府2023年政變上臺后,打著“反殖民”旗號,把中企污蔑成“新殖民者”。他們算準了中國核電站12%的鈾礦依賴尼日爾供應,想坐地起價,把原油分成比例從15%提到30%。
第二層是地緣政治投機,軍政府前腳趕走法國駐軍,后腳就引進俄羅斯瓦格納集團,還偷偷拿了美國2.5億美元基建援助,玩起了“左右橫跳”的把戲。
第三層更狠轉嫁內部危機,尼日爾外債超過40億美元,GDP增速跌到-1.5%,國內油價三天暴漲300%,加油站排隊5公里,干脆把中國當“替罪羊”。
但尼日爾這算盤打得再精,也架不住現實打臉,中石油建的尼日爾-貝寧輸油管道承擔著全國90%原油出口,煉油廠關停后,首都的汽油價格直接從每升1美元飆到3美元,老百姓罵聲一片。
軍政府指望俄羅斯接手的計劃早已落空,瓦格納在馬里的鈾礦項目拖了三年沒進展,找西方企業合作?人家早被制裁嚇跑了,這就好比拆了自家的發電廠,還想點蠟燭過日子,純屬自作自受!
中國企業的“血淚教訓”
這事兒暴露了中企出海的三大軟肋!第一是過度依賴政府協議,當初尼日爾借錢時簽的原油抵押合同,看著白紙黑字挺靠譜,結果軍政府一翻臉,國際仲裁勝訴率還不到三成。
第二是忽視民間輿情,中石油管理層里尼日爾員工不到20%,財務系統全用中文,給人家留了“外企搞特權”的話柄。
第三是風險對沖不足。對比一下,哈薩克斯坦要求外資必須買本地保險,殼牌在尼日利亞拿5%利潤搞教育基金,而中企在蘇丹內戰里損失43億美元,就是因為沒買政治風險保險。
不過中國企業也沒坐以待斃,商務部緊急啟動“B計劃”,把原油協議改成產品分成模式,保住60%權益,同時承諾三年內把管理層本地化比例提到40%。
吉布提基地的彩虹-5無人機已經升空,24小時盯著鈾礦運輸路線;5家中國安保公司在邊境建起訓練營,配了反無人機系統,這都是實打實的“防身術”。
防人之心不可無
三條硬道理值得記牢!第一法律盾牌要鑄牢,學學哈薩克斯坦,強制外資買保險,真出事了至少能找國際律所追償。
輿論防火墻得砌高,西方企業在非洲搞社區基金、蓋學校醫院,咱們也得學會“既送水井又修路”,讓老百姓知道中企不是來挖礦的,而是來扎根的。
第三地緣平衡術得玩溜,俄羅斯能用“安保換礦權”,咱們在吉布提的軍艦也能和鄰國搞聯合軍演,讓那些想搶蛋糕的人掂量掂量后果。
回頭看看中尼這22年,中國人在50度高溫里建油田,幫尼日爾從沙漠里摳出石油,培養了幾千個技術工人,把油價從每升2.5美元打到1美元。
結果技術越先進,某些人的“被剝削感”越強,這就像你幫鄰居種果樹,果子熟了人家卻說“樹干是我的,你摘果就是搶劫”,所以說海外投資光有技術不行,還得懂人心、會算賬、能自保。
尼日爾這場鬧劇,將時刻提醒中國企業,既要帶著誠意握手,也得揣著警惕前行,畢竟江湖險惡,防人之心不可無啊,對此你們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