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天氣,廣州的二手房市場更先“回暖”。
其熱鬧程度,幾乎可以用“過分”來形容。
每周超20萬人次看房,每到周末就有超200套房源成交......
即便是工作日,房管局內也人來人往。
而作為“廣州中心”,珠江新城的二手房更是哐哐成交。
3月還沒過完,珠江新城賣出了66套二手房源。
最瘋狂的那天,一天之內便成交10套房源。
要知道,2024年同期,整個三月不過成交62套房源。
而今年只用了一半的時間,就完成了去年的KPI。
“瘋狂”二字,足以形容。
但細究數據,事情并非那么簡單。
為什么成交量飆增,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掛牌量上漲。
目前,珠江新城僅在貝殼外網上顯示的掛牌房源便有2591套。
其中,珠江新城西區的掛牌率最高,為1.31%(掛牌房源數/全部房屋數),超過天河區41%。
掛牌房源多,也就意味著購房者的可選擇性大,帶動成交量上漲。
二、業主降價換成交
掛牌量居高不下,業主們為了加快賣房,唯一的辦法就只有降價了。
3月1-18日,雖然珠江新城成交了66套房源,但10萬+的房源僅有17套,占比約26%。
而去年3月,10萬+的占比高達約48.4%。
截至2月底,珠江新城中區成交均價為9.64萬元/㎡,東區為9.19萬元/㎡,西區則僅為5.93萬元/㎡。
珠江新城三個區,都避免不了大幅降價。
東區降幅最大,同比下降35.5%,中區下降23%,西區則下降13.9%。
降價換成交,雖然“簡單粗暴”,但非常有用。
一些成交周期比較短的房源,都是業主“砍一刀”的結果。
例如中海花城灣的一套南向兩房小戶型,成交周期僅97天。
掛牌1250萬元,最終成交為1100萬元,直接降價150萬元。
而且,該房源折合單價僅129412元/㎡,跌破小區內近五年“地板價”。
另外,珠江新城另一“網紅盤”保利心語花園,最近降價幅度也十分之高。
截至目前,小區在3月成交了4套房源,均低于10萬元/㎡,且有3套單價僅8字頭。
而該小區在年初的成交價還在10萬元/㎡左右。
2020-2022年的瘋狂時期,甚至有不少房源站上13-15萬元/㎡。
降價成交,是珠江新城業主們正在面臨的殘忍真相。
樂居君認為,在短期內,珠江新城的二手房大概率會維持“降價成交”的階段。
除了有市場原因外,新房的“圍剿”,也是一個主要因素。
近兩年,廣州的供地策略有所改變,放出的基本都是中心城區的核心地塊。
加上戶型新規、“好房子”標準重新核定等利好,新盤的產品對于二手房來說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高端購買力的選擇變多,富豪們也無需緊盯珠江新城不放。
例如保利在今年便將推出多個豪宅項目,保利天奕(琶洲南)、保利天曜(絹麻廠)、南方面粉廠地塊項目......
保利天奕產品建面約123-139-187㎡,預計售價8-10萬元/㎡。
保利天曜產品建面約120-140-175-220㎡,預計售價10-13萬元/㎡。
南方面粉廠項目則主攻大平層,產品建面在210-640㎡之間。
此外,2025年還有很多豪宅預備役選手。
金融城、老越秀、天河智谷等核心板塊,都有“靚地”即將上架。
2025年,又是一個豪宅元年。
在新房供應噴涌下,珠江新城二手房競爭力逐漸變弱,因此降價成交仍將是主流。
但對于整個樓市來說,降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流通性。
而對于購房者來說,這種良性競爭意味著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議價空間。
這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