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現在搞開發這件事,真的一行代碼都不用寫了!
例如做一個完整的網站,現在的打開方式是這樣的:
只需要提出你的需求。
然后AI就會唰唰唰的把自己要做的工作給梳理出來。
我們只需再點擊一下“生成應用”,AI就會先搖身一變成架構師,處理架構模式設計、模塊框架設計、技術框架選型、安全框架設計等工作。
緊接著,切換成研發工程師,繼續完成搭建開發環境、模塊編碼實現、前端頁面編碼、代碼集成與初步測試等任務。
那么結果又會如何呢?
啪的一下,完完整整的網站就這么水靈靈地做出來了:
而且啊,里面的每一個文字、每一個細節,都可以再進行二次編輯,AI助手也可以來幫忙的那種哦~
就連移動端也是“一鍋出”:
以為只有一個頁面?非也非也。
在點擊“預覽”之后,可以看到AI一口氣做了5個網頁!
不僅如此,就連后臺管理也有哦!
而且啊,AI做出來的可不只是PPT,點擊“發布”,甚至域名都給你準備好了:
最終,一個完完整整的網站,就在不到3分鐘的時間,搞定了!
那么上面這些能讓多個智能體協作搞開發的AI,到底是什么來頭?
不賣關子,它就是百度剛剛全量上線的國內首個對話式應用開發平臺——秒噠
也就是李彥宏在去年11月份親自站臺發布的“One More Thing”產品,從剛才的demo中不難看出它的特點:
無需一行代碼,分鐘級就能搞定復雜的應用開發,包括H5、網站和輕應用等。
那么秒噠還能搞些什么有意思的開發呢?
話不多說,來一波實測~
會打字就能搞開發
我們首先還是繼續做個網站,但這次的內容會與剛才展示的截然不同:
創建一個ActivePulse運動戶外商品網站。
在片刻之后,秒噠識別出了這次任務的意圖:
同樣是不到3分鐘,一個網站就搞定了。
看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完整,相當完整。
這次就連模特都給你搞出來了,而且從各種圖片來看,絕對是專業產品的級別。
同樣的,網站里所有細節元素,都是可以修改的:
后臺管理上的內容,也是一應俱全:
最后,配置好域名,就可以直接上線了。
不得不說,現在一個不會編程的人,只要你有想法,真的就可以在秒噠上不到3分鐘,開發一個完完整整的網站。
而做網站還只是秒噠能力的一隅。
我們還可以通過它來開發小游戲
創建一款記憶配對卡牌小游戲,翻到兩個相同的圖片后則配對成功,記錄一分,格子是4*4,支持重新開始游戲。
這一次,僅僅幾十秒的時間,就搞定了!
如果對生成的結果不是很滿意,我可以繼續通過對話的方式做更改,例如:
配色變得更鮮艷一些。
再如做一個H5頁面也是小菜一碟:
幫我設計一個H5郊游報名頁。
在確定了主題和風格之后,又是一個功能完整的H5就做出來了:
那么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
怎么做到的?
從整體來看,秒噠的背后主要三個核心技術點。
首先就是無代碼的對話式生成應用
傳統的編程方式通常需要開發者掌握多種編程語言、框架和工具,開發過程復雜且耗時。
而秒噠通過無代碼的方式,徹底重構了開發范式。用戶只需通過自然語言描述需求,秒噠的智能體便能自動生成代碼,并通過圖形用戶界面(GUI)進行調整和優化。
秒噠支持語言用戶界面(LUI),用戶可以通過自然語言與系統交互,描述應用的功能和需求。
系統能夠迅速理解用戶的意圖,并生成相應的代碼,這種方式大大降低了開發門檻,用戶無需編寫任何代碼,只需“會說話”即可完成應用開發。
傳統開發模式下,一個項目可能需要多人持續數月才能完成。
而秒噠能夠在3分鐘內生成應用原型,并在1小時內完成迭代和優化,這種高效性不僅節省了時間,還大幅降低了開發成本。
秒噠的另一個核心技術優勢是多智能體協作
系統內置了多個智能體,每個智能體模擬人類團隊中的不同角色,如策劃、開發、測試等。
這些智能體能夠根據任務需求進行動態分工和協作,確保開發過程的高效和順暢。
例如,策劃智能體負責需求澄清,開發智能體負責代碼生成,測試智能體負責應用測試和優化。這種動態分工機制確保了每個環節都能高效完成。
多個智能體之間通過API進行交互,確保信息的無縫傳遞和任務的順利銜接,這種協同機制不僅提高了開發效率,還確保了應用的質量和穩定性。
最后,就是多工具調用
傳統的開發環境通常是封閉的,開發者需要手動集成各種工具和服務;而秒噠從設計之初就構建了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支持多工具調用和集成。
在應用生成過程中,秒噠的智能體可以調用多種優質工具和服務。
例如,用戶可以通過iRAG生成圖片素材,或調用其他API實現特定功能。這種多工具調用機制讓應用開發更加靈活和高效。
秒噠生成的應用不僅可以在開發過程中調用工具,上線后還能無縫接入百度的工具生態系統。
這意味著應用可以根據需求自動調用外部工具和服務,實現功能的擴展和優化,這種開放的生態系統讓應用具備了“自我生長”的能力。
以上便是秒噠背后的三大關鍵技術能力了。
靠想法就能賺錢的時代,更近了
最后還有一個問題值得聊一聊——秒噠的發布,意味著什么?
其實早在數月前,李彥宏就給出了比較明確的答案:
一個人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就可以完成一套系統的搭建,應用的復雜度也會隨著我們技術的提升不斷提升。
只要有想法,你就可以心想事成,我們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只靠想法就能賺錢的時代。
而從現在回頭來看,科技圈也在圍繞著AI Agent不斷推陳出新,例如前不久大火的Manus,以及各家的Computer Use、Phone Use等,都是在把AI自動化能力不斷提升。
由此可見,AI已經到了需學會“知行合一”的階段,即不能僅停留在思考、搜索,更應當學會執行。
但或許有人會說了,秒噠既然已經可以搞復雜的網站開發,那么像前端程序員這樣的職業,是不是岌岌可危了呢?
其實不然。
秒噠可以說是釋放了程序員們重復且簡單的工作負擔,但AI無法替代人類的一點,正是我們有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創意。
因此,秒噠可以說是反倒給了大家更多時間去做創意的事情。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創意、想法,要比技術更加值錢。
最后,體驗地址放下面了,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試試哦~
體驗地址:
https://miaoda.baidu.com
金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現在搞開發這件事,真的一行代碼都不用寫了!
例如做一個完整的網站,現在的打開方式是這樣的:
只需要提出你的需求。
然后AI就會唰唰唰的把自己要做的工作給梳理出來。
我們只需再點擊一下“生成應用”,AI就會先搖身一變成架構師,處理架構模式設計、模塊框架設計、技術框架選型、安全框架設計等工作。
緊接著,切換成研發工程師,繼續完成搭建開發環境、模塊編碼實現、前端頁面編碼、代碼集成與初步測試等任務。
那么結果又會如何呢?
啪的一下,完完整整的網站就這么水靈靈地做出來了:
而且啊,里面的每一個文字、每一個細節,都可以再進行二次編輯,AI助手也可以來幫忙的那種哦~
就連移動端也是“一鍋出”:
以為只有一個頁面?非也非也。
在點擊“預覽”之后,可以看到AI一口氣做了5個網頁!
不僅如此,就連后臺管理也有哦!
而且啊,AI做出來的可不只是PPT,點擊“發布”,甚至域名都給你準備好了:
最終,一個完完整整的網站,就在不到3分鐘的時間,搞定了!
那么上面這些能讓多個智能體協作搞開發的AI,到底是什么來頭?
不賣關子,它就是百度剛剛全量上線的國內首個對話式應用開發平臺——秒噠
也就是李彥宏在去年11月份親自站臺發布的“One More Thing”產品,從剛才的demo中不難看出它的特點:
無需一行代碼,分鐘級就能搞定復雜的應用開發,包括H5、網站和輕應用等。
那么秒噠還能搞些什么有意思的開發呢?
話不多說,來一波實測~
會打字就能搞開發
我們首先還是繼續做個網站,但這次的內容會與剛才展示的截然不同:
創建一個ActivePulse運動戶外商品網站。
在片刻之后,秒噠識別出了這次任務的意圖:
同樣是不到3分鐘,一個網站就搞定了。
看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完整,相當完整。
這次就連模特都給你搞出來了,而且從各種圖片來看,絕對是專業產品的級別。
同樣的,網站里所有細節元素,都是可以修改的:
后臺管理上的內容,也是一應俱全:
最后,配置好域名,就可以直接上線了。
不得不說,現在一個不會編程的人,只要你有想法,真的就可以在秒噠上不到3分鐘,開發一個完完整整的網站。
而做網站還只是秒噠能力的一隅。
我們還可以通過它來開發小游戲
創建一款記憶配對卡牌小游戲,翻到兩個相同的圖片后則配對成功,記錄一分,格子是4*4,支持重新開始游戲。
這一次,僅僅幾十秒的時間,就搞定了!
如果對生成的結果不是很滿意,我可以繼續通過對話的方式做更改,例如:
配色變得更鮮艷一些。
再如做一個H5頁面也是小菜一碟:
幫我設計一個H5郊游報名頁。
在確定了主題和風格之后,又是一個功能完整的H5就做出來了:
那么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
怎么做到的?
從整體來看,秒噠的背后主要三個核心技術點。
首先就是無代碼的對話式生成應用
傳統的編程方式通常需要開發者掌握多種編程語言、框架和工具,開發過程復雜且耗時。
而秒噠通過無代碼的方式,徹底重構了開發范式。用戶只需通過自然語言描述需求,秒噠的智能體便能自動生成代碼,并通過圖形用戶界面(GUI)進行調整和優化。
秒噠支持語言用戶界面(LUI),用戶可以通過自然語言與系統交互,描述應用的功能和需求。
系統能夠迅速理解用戶的意圖,并生成相應的代碼,這種方式大大降低了開發門檻,用戶無需編寫任何代碼,只需“會說話”即可完成應用開發。
傳統開發模式下,一個項目可能需要多人持續數月才能完成。
而秒噠能夠在3分鐘內生成應用原型,并在1小時內完成迭代和優化,這種高效性不僅節省了時間,還大幅降低了開發成本。
秒噠的另一個核心技術優勢是多智能體協作
系統內置了多個智能體,每個智能體模擬人類團隊中的不同角色,如策劃、開發、測試等。
這些智能體能夠根據任務需求進行動態分工和協作,確保開發過程的高效和順暢。
例如,策劃智能體負責需求澄清,開發智能體負責代碼生成,測試智能體負責應用測試和優化。這種動態分工機制確保了每個環節都能高效完成。
多個智能體之間通過API進行交互,確保信息的無縫傳遞和任務的順利銜接,這種協同機制不僅提高了開發效率,還確保了應用的質量和穩定性。
最后,就是多工具調用
傳統的開發環境通常是封閉的,開發者需要手動集成各種工具和服務;而秒噠從設計之初就構建了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支持多工具調用和集成。
在應用生成過程中,秒噠的智能體可以調用多種優質工具和服務。
例如,用戶可以通過iRAG生成圖片素材,或調用其他API實現特定功能。這種多工具調用機制讓應用開發更加靈活和高效。
秒噠生成的應用不僅可以在開發過程中調用工具,上線后還能無縫接入百度的工具生態系統。
這意味著應用可以根據需求自動調用外部工具和服務,實現功能的擴展和優化,這種開放的生態系統讓應用具備了“自我生長”的能力。
以上便是秒噠背后的三大關鍵技術能力了。
靠想法就能賺錢的時代,更近了
最后還有一個問題值得聊一聊——秒噠的發布,意味著什么?
其實早在數月前,李彥宏就給出了比較明確的答案:
一個人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就可以完成一套系統的搭建,應用的復雜度也會隨著我們技術的提升不斷提升。
只要有想法,你就可以心想事成,我們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只靠想法就能賺錢的時代。
而從現在回頭來看,科技圈也在圍繞著AI Agent不斷推陳出新,例如前不久大火的Manus,以及各家的Computer Use、Phone Use等,都是在把AI自動化能力不斷提升。
由此可見,AI已經到了需學會“知行合一”的階段,即不能僅停留在思考、搜索,更應當學會執行。
但或許有人會說了,秒噠既然已經可以搞復雜的網站開發,那么像前端程序員這樣的職業,是不是岌岌可危了呢?
其實不然。
秒噠可以說是釋放了程序員們重復且簡單的工作負擔,但AI無法替代人類的一點,正是我們有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創意。
因此,秒噠可以說是反倒給了大家更多時間去做創意的事情。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創意、想法,要比技術更加值錢。
最后,體驗地址放下面了,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試試哦~
體驗地址:
https://miaoda.baidu.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