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宋立巖研究員課題組在環境微生物組學與塑料污染治理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揭示了垃圾填埋場微生物在長期自然選擇下進化出顯著的塑料降解能力,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新思路。
塑料污染治理是當前全球環境領域的重大挑戰。研究團隊聚焦垃圾填埋場這一塑料長期積累的“熱點”,整合來自全球6個國家、21個城市的148個宏基因組樣本(涵蓋填埋場滲濾液、活性污泥等生境),結合傳統生物信息學與人工智能技術,突破傳統方法的局限性,系統地揭示了填埋場微生物群落在自然選擇壓力下進化出的強大塑料降解生物潛力。結果顯示,在樣本中鑒定出117個塑料降解基因,揭示了微生物中尚未被分離和表征的31,989個潛在塑料降解酶編碼基因。
這一發現表明,自然界已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塑料降解解決方案。垃圾填埋場不僅是廢棄塑料的存儲庫,更是塑料降解微生物與酶的天然“進化實驗室”,其多樣性遠超預期。未來,團隊需進一步在實驗室驗證這些酶編碼基因的功能,有望利用這些極具潛力的微生物和酶資源進行塑料污染控制。(實習記者 師亞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