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促進會中醫藥傳承發展工作委員會委員、昆明海源醫院腫瘤科主任劉偉國,從事中醫腫瘤臨床診療工作近40年,熟讀百部中醫典著,研究千味中藥藥性及藥方配伍,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方面有較高的理論造詣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指出:正氣虧虛是腫瘤關鍵病機,正癌瘤生成之后,又會進一步摧殘正氣,所以在腫瘤辨證施治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藥力和藥量,避免用藥不當導致正氣潰散,引發不良結果,尤其在攻伐時應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則。
劉偉國出身于中醫世家,幼承庭訓,熱愛中醫。數十年來疑病索解,據典辨析。主張破除門戶之見,學各家之長,擇善從之,兼收并蓄,取精用宏。其在注重傳承的同時,堅持師古不泥,精研創新,在博采眾長的同時,悟書中之道、病中之謎、醫中之義,獨辟蹊徑,自成一家,在中醫腫瘤治療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學術體系和臨床風格。認為:"衰其大半而止"("衰其大半而止"出自《黃帝內經》,是在論及積聚邪實之證用藥上提出的。意思是在使用攻伐之藥時要注意用量,以避免"久服偏勝"。應適而可止,以免因過度攻伐而使患者正氣受損)這一觀點,對于現代癌癥治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這是因為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和機體的正氣不足密切相關。機體正氣衰退,內環境失穩,使癌因素蓄積體內,長期擾亂臟腑,最終使痰濕毒瘀聚為有形,發而為癌。正氣虧損,正不勝邪是癌癥的發病基礎,而癌發之后,癌損正氣、正不敵邪是致使癌瘤擴散轉移的重要因素。到了癌癥后期,患者往往正氣衰敗,面色萎黃,形體消瘦,四肢倦怠。此時在治療上應以扶正補虛為主,慎用攻法。如果一味對其使用祛邪之治法,勢必導致患者病未愈、人先亡的惡果。所以在癌癥治療上,應該優先考慮留人治病這一終極目標,在進行階段性祛邪后應停下來,讓患者補充營養,休養生息,待恢復體力后再進行下一輪的祛邪治療。應正確處理好攻邪與扶正的關系,在治療過程中注意攻邪和扶正的平衡,在適度攻邪的同時重視扶正補虛,做到扶正不留邪,攻邪不傷正,確保在癌癥治療過程中,保持內在的平衡與穩定,取得預期治療效果。
劉偉國主任說,中醫腫瘤治療“衰其大半而止”的核心,首先是根據患者在不同病程機體正邪雙方斗爭的狀況,來靈活處理祛邪與扶正的關系;同時在祛邪攻癌時,對藥量和藥力有一個恰到好處的把握。臨床實踐證明,“衰其大半而止”能夠切實有效地避免人瘤兩亡的不良結局,通過扶正不戀邪、攻邪不傷正來實現治病留人、抑癌保命的目標,因而深受患者歡迎。
【名醫檔案】
劉偉國腫瘤科主任
中國醫師協會會員
中國抗癌協會常務會員
“扶正祛邪·抗癌消瘤體系”發揚者
中醫師優秀個人榮譽稱號獲得者
中國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中醫藥促進會中醫藥傳承發展工作委員會委員
個人簡介:
六代中醫世家,畢業于湖南中醫藥大學,先后至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家三甲醫院研修,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學術會議和報告。從醫30余年,臨診以來融匯諸家所長,學術上匯通中西,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多年來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繼承與創新并重的治學觀,在控制腫瘤進展、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晚期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減輕放化療毒副反應等方面成績斐然,實現了帶瘤生存的療效,防止腫瘤術后復發和轉移。
擅長領域:
善于運用中醫治療肝癌、胰腺癌、腸癌、甲狀腺癌、肺癌、乳腺癌、胃癌、淋巴瘤、膠質瘤、骨髓瘤、腎癌、鼻咽癌、口腔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各類良惡性腫瘤及其并發癥。對肺結節、乳腺結節等癌前病變的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對腫瘤術前控制及術后的體質調理、增強免疫力、減輕放化療和靶向藥毒副作用,延緩靶向藥耐藥有獨特的治療方式。在中晚期腫瘤治療方面,以配方精當、收放自由、存活率高而聞名業內,深受患者肯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