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傳太是一位資深的中醫副主任醫師,出生于 1948 年,河南鄧州人。
教育背景與師承:他自幼受到良好的中醫傳統教育,對中醫產生了濃厚興趣,是國醫大師唐祖宣的親傳弟子,深得唐老學術精髓。
中醫將脊髓損傷歸為 “痿癥” 范疇,其診斷依據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
癥狀表現肢體痿軟無力:脊髓損傷后,損傷平面以下的肢體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肌肉力量下降,表現為不能正常支撐身體重量、難以完成正常的肢體運動,如行走困難、抬手無力等,這與痿癥 “痿軟不用” 的特點相符。
肌肉萎縮:隨著病情發展,由于神經功能受損,肢體失去神經的營養和支配,肌肉逐漸出現萎縮,肌肉體積變小、質地變軟,這也是痿癥的常見表現之一。
感覺障礙:脊髓損傷常伴有感覺異常,如損傷平面以下肢體出現麻木、疼痛、感覺減退或消失等癥狀。中醫杜老認為,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氣血通過經絡濡養四肢百骸,脊髓損傷導致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不能濡養肢體,就會出現感覺障礙,這也符合痿癥中因經絡氣血不暢而致肢體失養的理論。
病因治療原理
腎精虧虛:腎主骨生髓,脊髓為腦髓的延續,與腎密切相關。脊髓損傷會導致腎精受損,髓海空虛,骨骼、肌肉失去腎精的滋養,從而出現痿軟無力等癥狀。正如《素問?痿論》所說:“腎主身之骨髓…… 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氣血瘀滯:脊髓損傷多由外傷所致,外傷可導致局部氣血瘀滯,經絡阻塞,氣血不能正常運行至肢體,肢體失于氣血濡養,從而發為痿癥。此外,久病體虛也可導致氣血不足,運行無力,進而形成瘀血,加重痿癥的病情。
脾胃虛弱: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不能濡養肌肉筋骨,且脾胃運化失常,濕濁內生,阻滯經絡,也會影響氣血的運行和輸布,導致肢體痿軟無力。脊髓損傷后,患者長期臥床,脾胃功能容易受到影響,進一步加重痿癥的癥狀。
舌象脈象
舌象:常見舌質紫暗或有瘀斑,這多提示有氣血瘀滯的情況,是脊髓損傷后局部瘀血阻滯經絡的表現;若舌質淡,苔薄白或白膩,則可能與脾胃虛弱、濕濁內生有關;若舌紅少苔或無苔,多為腎精虧虛、陰虛火旺之象。
脈象:脈象多表現為沉細、澀或弦細。沉細脈常提示氣血不足、腎精虧虛;澀脈主瘀血阻滯,與脊髓損傷后的氣血瘀滯相符;弦細脈則可能是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的表現。中醫對脊髓損傷作為痿癥的診斷是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的,通過對癥狀、病因病機以及舌象脈象等的綜合分析,來判斷病情、辨證論治,為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