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普京的一通電話,讓整個歐洲的后脊梁發涼。從美俄雙方事后發布的新聞稿來看,盡管雙方都避談核心矛盾,但梅德韋杰夫的“餐館論”,徹底點燃了歐洲的恐慌。這個時候,法國找到上了北京。
法國為何如此著急?原因就是“上三常”。美俄的曖昧互動已經讓歐洲如芒在背,如果再與中國交惡,將面臨中美俄三方的戰略擠壓。這種“必死開局”,巴黎一秒都不想多待。
特朗普與普京的對話被一些歐美媒體稱為“政治行為藝術”,雙方雖然強調了“友好”,但通話并沒有涉及核心問題,特朗普想要俄烏停火方面取得成績,但普京堅持“俄方安全訴求”。然而這場通話的真正意義在于釋放出來的信號。它暗示美俄可能繞過歐洲直接交易,誠然,美俄之間分歧很大,特朗普想要的,普京都沒有給,但著也意味著,美俄會有更多的外交接觸,特朗普可能會有更多的利益交換,一向喜歡“借花獻佛”的特朗普鐵定要盯上歐洲和烏克蘭。
就在美俄通話的時候,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也將電話給到了北京,并點名要和中國外長王毅談,他向王毅外長保證,法國將與中國保持密切戰略溝通;除此之外,法國外長巴羅近期也準備前往中國,要和中方舉行會面。
從公開報道來看,巴羅來華,“主要”是談干邑葡萄酒的問題,但事實上他真正想談的,還是最近美俄不斷走近,歐洲想擠上桌子卻被拒之門外的事情。
說真的,梅德韋杰夫的話,很氣人,烏克蘭也就算了,堂堂法國,核大國之一、五常之一、歐洲扛把子,居然也被成說“菜單”,而且還是“點心”;但是法國也沒有辦法,人家說的事實。所以法國找上中國,那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現在歐洲可能要直面“上三常”:俄羅斯被制裁著,幾乎是不共戴天,談不起來;美國在特朗普的帶領下,籠罩在“MAGA”的狂熱氣氛中,也不會跟歐洲講道理,唯一還能講理、還能聽歐洲說話的,只有中國。
只不過現在的中國可不好說服。博納在跟王毅外長通話的時候,得到了兩句話:1、國際形勢不確定性上升,中法兩國加強戰略溝通“很有必要”;2、“共同維護聯合國地位”。第一句話是要法國“認清美國、認清特朗普”,不要再抱有幻想;第二句話是要法國加強獨立自主,在聯合國層面而不是歐盟層面維護多極化秩序。
平心而論,有這兩句話,中國對法國就算仁至義盡了,但是法國顯然不這么想,他更想將中國拉進俄烏局勢,用來對沖美俄可能出賣歐洲的風險。
在法國看來,中國確實是歐洲對沖美俄合作的最佳人選,但從中國角度來說,不是這么一回事:首先,中國不是俄烏沖突的當事國,我們是出于國際道義才斡旋烏克蘭危機的;其次,法國不是一個可信任的合作伙伴。
法國一邊積極推動歐盟對華電動車制裁;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國“拉歐公子一把”,老歐洲正白旗的臉皮比埃菲爾鐵塔還厚!
中國不可能當“免費救火隊員”。去年10月,商務部明確表態:對歐盟白蘭地的反傾銷是“正當貿易救濟”,符合WTO規則;而歐盟對華電動車調查則“缺乏事實依據”。言下之意:要談可以,但歐方得先糾正錯誤。
從雙普通話到法國高官赴華,短短48小時內,世界就見證了什么叫“外交生死時速”。法國這次是真急了,除了求助北京,在俄烏問題上無路可退。
但國際政治從不相信眼淚,只尊重實力。馬克龍曾說“歐洲要戰略自主”,如今正是檢驗的時刻:是繼續做美國的跟班,還是與中國平等對話,巴黎的答案,將決定歐洲未來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