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有買車的打算,刷手機時大概率會看到鋪天蓋地的建議——“再等等,下半年更劃算”。這種聲音從車評博主到銷售顧問,似乎成了某種共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下半年買車到底能省多少錢?
一、價格戰升級:新車扎堆入場,車企“掀桌子”降價
2024年的中國車市,用“瘋狂內卷”形容毫不為過。上半年新能源滲透率突破45%的背景下,車企的競爭早已從技術、配置轉向價格戰白熱化。而這場廝殺,在下半年只會愈演愈烈。
1. 純電市場:10-15萬級成主戰場
零跑B10的11萬預售價、小鵬MONA M03的11.98萬起售價、比亞迪秦(參數丨圖片)L純電的12萬區間定價,看似巧合的數字背后,是車企對主流消費市場的精準狙擊。這個價位段覆蓋了首次購車家庭和年輕群體的核心預算,而隨著長安深藍S05、吉利銀河E5等車型的加入,下半年這一區間的車型數量將翻倍增長。“卷配置”已不夠刺激,直接擊穿價格底線才是王道——某車企內部人士透露,為搶份額,“虧損賣車”已成常態。
2. 混動市場:續航焦慮終結者的混戰
比亞迪DM-i 5.0技術的“滿油滿電2000公里”神話,倒逼吉利雷神電混、奇瑞鯤鵬超能混動等競品加速迭代。預計下半年上市的長城Hi4-T插混版哈弗H6、理想L6增程版,很可能將混動SUV的入門價拉至15萬以內。技術同質化趨勢下,價格將成為最直接的勝負手。
3. 國際品牌的絕地反擊
特斯拉Model 2若能在三季度落地,預計15萬級定價將重塑市場格局;大眾ID.2、豐田bZ3X等合資純電車型也虎視眈眈。但這些“外來者”要面對的,是本土品牌用規模效應筑起的成本壁壘——“合資車賣國產價”將成為新常態。
二、燃油車崩盤:清倉甩賣背后的殘酷真相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1-5月燃油車銷量同比暴跌28%,經銷商庫存系數攀升至2.5(警戒線為1.5)。這場崩塌并非偶然,而是三重壓力下的必然:
1. 政策倒逼:國七排放標準懸頂
盡管國七實施時間尚未官宣,但已有多個主機廠提前啟動清庫。某日系品牌經銷商坦言:“現在賣一輛2.0L燃油車的利潤,還不如賣十臺電動自行車。”指導價15萬的車型,綜合優惠可達4萬+,且附帶終身保養、零息貸款等“組合拳”。
2. 消費心智轉變:加油VS充電的經濟賬
以月均行駛1500公里計算,燃油車油費約900元,同級純電車充電成本僅150元。當價差突破心理閾值,“加油心疼”直接瓦解了燃油車的最后護城河。
3. 二手車殘值崩跌
某二手車平臺報告顯示,3年車齡燃油車殘值率已從65%跌至52%,且成交周期延長至45天。這意味著消費者購車時,需額外承擔未來數萬元的貶值損失。
三、政策紅利:下半年或現“歷史級補貼窗口”?
汽車消費提振政策在去年已經顯現出一定的威力,補貼政策直接導向汽車消費者的購車欲望。那么在當前經濟大環境下,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商品對于經濟的拉動效應非常明顯。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汽車消費刺激不會停止,甚至還有繼續增大的可能性。既然如此,何不再等等?及時沒有出現更大的優惠促銷力度,但是至少也不會吃虧。
結語:等等黨的勝利,但別無限期等待
下半年車市的“價格血戰”已成定局,但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永遠沒有“最低點”。對于剛需用戶,8-10月或是最佳入手時機:既能享受政策紅利,又避開了年底購車潮的加價風險。記住,在降價狂歡中保持清醒——“滿足需求的價格,就是最好的價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