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科技溫柔過的歲月》
1999年除夕夜,媽媽在泛黃的廚房里跳著一支辛勞的芭蕾: 蜂窩煤爐上的砂鍋咕嘟作響,排風扇在油垢中茍延殘喘,而我蹲在地上撿拾從鍋邊逃走的蔥花,鼻尖縈繞的永遠是洗不凈的油煙味。
二十年后的深夜,當我抱著霍尼韋爾穹頂瞬吸油煙機回到老房子,媽媽皺眉打量這個“飛碟”:“這東西能比排風扇強?” 直到爆炒辣椒的瞬間—— 嗆鼻的煙霧尚未升騰便被吸入穹頂,她沾滿面粉的手在空中輕輕一揮,風力悄無聲息放大三檔。原來不用拆機清洗的油煙機,真的存在。
“你爸第一次來家里吃飯,還以為我故意用油煙掩蓋糊鍋。”媽媽摸著不再粘手的墻面,笑了。
《文火慢燉的時光》
爺爺的紫砂藥膳罐曾在煤球爐上熬干過十二次。 那年他握著診斷書苦笑:“火候比命難琢磨。”
如今霍尼韋爾三環藍焰燃氣灶在老廚房安了家: 中心火苗舔著藥罐底,72℃的文火像被馴服的泉水;外圈烈焰爆炒時,爸爸顛勺的弧度終于和年輕時一樣驕傲。 除夕夜,爺爺舀著當歸烏雞湯嘟囔:“這灶臺比診脈還準…”
《藏在冰箱里的春天》
小時候最怕客人突然造訪—— 冰箱里凍硬的帶魚像刑具,微波爐解凍后的排骨總滲著血水。媽媽提著化凍失敗的雞翅道歉的背影,是我童年的刺。
霍尼韋爾變頻微蒸烤炸一體機被推進老廚房那晚,媽媽對著-30℃急凍的鮮蝦發呆:“這比我腌了半年的臘肉還鮮亮。” 當她用蒸汽嫩烤功能端出外婆秘方的叫花雞時,二十年未登門的表姨正舉著手機拍照:“這比米其林餐廳還香!”
《最后一個洗碗的人》
他們離婚前最后的爭吵,源于年夜飯后堆成山的臟碗。 2003年的洗潔精泡沫里,媽媽的手皺成核桃:“我這輩子就困在這水池子里了。”
今年春節,霍尼韋爾16層洗碗機吞沒了所有杯盤狼藉。 爸爸主動收拾碗筷時,媽媽正用烘干功能給孫女消毒玩具:“以前這時候該吵第四輪了。” 水槽上方生銹的掛鉤突然脫落,像一段舊時光輕輕摔碎在地上。
《科技與煙火的和解》
昨夜媽媽發來視頻: 老房子的排風扇孔成了綠蘿的棲息地,霍尼韋爾洗碗機哼著莫扎特的小夜曲。 “現在教你用手機預約清潔模式,比當年教你系鞋帶簡單多啦!”她額頭抵著冰箱門笑,蒸汽烤箱里正膨起一朵焦糖色的云。
原來舊時光從未逝去,它只是被科技悄悄焐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