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博物館“吉祥有年——廣州博物館藏吉祥文化展”中,第二部分的吉祥主題為“天賜厚祿”。“祿”之于中國人來說,是福氣、是財富,更是事業興旺,而這里所說的“事業”,在古代,更多是指科舉取士、加官進爵。
“祿”為何與科舉文化掛鉤?
在甲骨文中,“祿”字形態格外引人注目,就像是描繪著一個人肩挑谷物的畫面。在遠古時期,谷物堪稱生存根基,是財富積聚與豐收喜悅的直接象征,這般字形,揭示了早期 “祿” 與物質富足緊密相扣的內在聯系,為 “祿” 字后續深厚的文化內涵筑牢了根基。
“祿”的甲骨文形態
進入秦漢大一統王朝,俸祿制度也順應時代潮流迎來革新。雖然谷物發放仍保留了一定份額,但貨幣形式的俸祿已然嶄露頭角。官員們依據品階井然有序地領取相應數量的錢幣,使得俸祿的發放更為便捷、高效,與中央集權下官僚體系的運作完美契合。不過,谷物作為 “祿” 的傳統根基,在災年等特殊節點,依舊發揮著穩定官員生活、保障社會秩序的功效。
唐宋之際,經濟騰飛,文化昌盛,俸祿制度也隨之變得越發精細、優厚,除了常規的錢幣、谷物,各類珍稀別致的實物賞賜也構成了“祿”的物質文化內涵之一,諸如絲綢、茶葉、瓷器,金銀首飾等等。宋代奉行重文輕武國策,文官們的俸祿更是格外豐厚,這激勵無數文人墨客、寒門學子投身仕途,祈求在科舉考試中一舉中第,坐享“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庇纱?,為實現高官厚祿、飛黃騰達、光耀門楣、階級躍升便成為絕大多數士人一心向往且追尋的目標。
從古至今
祿神最不缺的就是KPI
中國科舉制度的建立,使得“學而優則仕”的思想深深的影響著中國人,中國人對“祿”特別的感情從古至今都不曾間斷過,其表達形式更是層出不窮。無論是古代的科舉取士,還是現在的升學、考研、考公、考編亦都追求祈福衲祥,相信那句“七分靠實力,三分靠運氣”的說法,希望獲得神靈庇佑、擁有好運。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追捧拜祿神,《史記·天宮書》中記載北斗之上有六星,合稱為文昌宮,文昌宮的第六顆星是專掌司祿之祿星,主司文運官運、功名利祿。隋唐以后,以科舉取士,祿星就成為讀書人命運的主宰,也受到崇尚文化的普通老百姓的喜愛,成為民間的吉祥物,和福神、壽神一起,經常出現在年畫中、廟堂上,受到民眾的頂禮膜拜。除此之外,人們為了表達敬祿情結,在祖國各地興建文昌宮,直至今日,到文昌宮進行祈佑拜祭的祈福形式仍在延續,每逢新學期開學或者各種考試之前,都有父母帶著子女拜文昌,祈求考試順利、增加信心。
民國五彩福祿壽三星圖瓷瓶
“吉祥有年——廣州博物館藏吉祥文化展”展出
玩的不是諧音梗
是對美好生活的寄托
“祿”不僅指物質財富和官職,還象征著幸福、吉祥和成功。除了拜祿神,人們還會借助諧音,用動植物繪制出視覺化的吉祥圖畫,以各種材質的工藝美術品作為載體,用以承載人們的美好愿望與寄托,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鹿”以及“葫蘆”了。鹿種類繁多,傳說,鹿壽千歲為蒼鹿,又五百年化為白鹿,再五百年化為玄鹿。所以人們也常用鹿比喻長壽,后因與祿諧音,便成為祿文化諧音崇拜的典型代表,在圖形表達上,經常與其他元素搭配使用。廣州博物館“吉祥有年——廣州博物館藏吉祥文化展”展出的清雍正粉彩牧鹿圖瓷碗,一棵老松從磐石間蜿蜒而上,松枝蒼翠挺健,樹下一只梅花鹿口弦靈芝向仙人奔去;仙人肩挑葫蘆,腳著山襪芒鞋,衣襟隨風飄起,似是轉身呼喚花鹿。紋飾敷彩淡雅,人物和動物均描繪生動,構圖寫意疏朗,凸顯了松、鹿、仙蘊含的長壽祥瑞寓意。
清雍正粉彩牧鹿圖瓷碗
“吉祥有年——廣州博物館藏吉祥文化展”展出
下圖展示的套紅車刻松鹿紋玻璃窗畫心以套紅玻璃車刻松鹿圖飾,“松”寓意長壽,“鹿”因同“祿”,寓意“福澤榮祿”“福壽榮華”,既貼切地表達了吉祥之意,又形象地展示了諧音的作用。
套紅車刻松鹿紋玻璃窗畫心
“吉祥有年——廣州博物館藏吉祥文化展”展出
而這件青花釉里紅鶴鹿同春雙耳瓷瓶,瓶以鶴鹿同春、歲寒三友為主題裝飾,瓶腹以青花釉里紅繪制一遒勁粗壯的老松,枝葉濃密茂盛向外伸展,樹干左右兩側分別繪制仙鶴和花鹿,將鶴的雅韻和鹿的靈動融合起來,營造祥瑞、仙壽的氛圍。瓶頸繪歲寒三友紋飾,以象征長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和象征冰肌玉骨的梅組成表達清高堅貞氣節的松竹梅紋,因三種植物皆不畏嚴寒,故名“歲寒三友”。
青花釉里紅鶴鹿同春雙耳瓷瓶
吉祥有年——廣州博物館藏吉祥文化展”展出
葫蘆也是祿文化的寓意崇拜表現形式之一。在原始社會早期,生存繁衍是頭等大事,由此人們便對生命力強、多籽的事物心生崇拜,而多籽的葫蘆逐漸就發展成為多子、貴子等象征著生命的吉祥物,直至今日仍被延用。因祿文化含有人丁興旺的內涵,所以它便與代表長命、多子的葫蘆結下不解之緣。葫蘆藤蔓綿長、果實累累,經常被寓意為子孫萬代、綿延不斷,同時葫蘆諧音福祿,暗含福祿雙至、好運不斷、夢想成真,所以葫蘆在“多子”和 “福祿”的雙向奔赴下,逐漸被塑造為祿文化寓意崇拜的主體對象,經常用于佩戴、裝飾及作為器具被使用,用以祈禱多子多孫、地位上升、一切順利、福祿雙全。
青花市井風情圖葫蘆瓶 清康熙
“吉祥有年——廣州博物館藏吉祥文化展”展出
清乾隆年紅釉瓷葫蘆瓶 清乾隆
“吉祥有年——廣州博物館藏吉祥文化展”展出
青花八仙過海圖瓷葫蘆瓶 清康熙
“吉祥有年——廣州博物館藏吉祥文化展”展出
千年流轉,祿文化的紋路里始終鐫刻著中國人對“向上”的執著,對晉升之路的虔誠從未褪色。祝各位考公黨、考編黨、考研黨、考證黨,祿神護體,考的都會,蒙的都對!
粉彩福祿壽三星瓷立像 ,中間為祿星
公眾號 | 廣州博物館
視頻號 | 廣州博物館
小紅書 | 廣州博物館
微博 | 廣州博物館
撰稿 | 李玉婷
美編 | 肖穎琳
校對 | 鄧穎瑜
審校 | 劉穎穎
審核 | 朱曉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