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界合力為日本天皇慶生,場面大過于他們自己的臺灣節日。
曾任高雄市市長的韓國瑜最為突出,公開表示自己和日本駐臺代表親如一家,就像是一母所生的好兄弟!
更重要的是韓國瑜的父親曾是抗日英雄,參加過臺兒莊會戰,立下了戰功赫赫!
可如今,他的兒子公開親日,這到底是“忘本”了還是背后有什么陰謀?
給日本天皇慶生
2024年臺灣政界舉辦了一場名為“日臺友好之夜”的盛會,韓國瑜等多黨人物共同到來,場面熱鬧非凡,盛會名義上是為了共筑日本和臺灣的友誼,但其根本是為了給日本天皇慶生。
而在這場盛會上,韓國瑜的一句話掀起了軒然大波,在活動中,韓國瑜與日本駐臺代表并肩而立,笑容滿面地表示,我們兩個可真像啊,關系好到就像一個媽媽生的,此言一出,引發熱議。
韓國瑜說這句話就沒有想到自己的家族歷史嗎,他的父親曾經是一位非常光榮的抗日英雄!到底是酒后失言,還是想刻意迎合日本,為何能這么背叛自己的家族歷史……
“我與日本駐臺代表就像一個媽媽生的雙胞胎”,這句話從韓國瑜的嘴里說出,就像一顆炸彈扔進了大海里,震撼了海峽兩岸的人們,盡管有擁護韓國瑜的替他辯解,說這不過是外交上的客套話,可依舊很多人不買賬。
是啊,大家不是不知道日本對于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在中國歷史上,日本曾經無理由的對我國發動戰爭,大肆侵略,在1895年,日本通過“甲午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及所有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我們能有如今的和諧社會,全是那些前赴后繼,不怕死的革命前輩拿命換來的,可如今身為中國臺灣的韓國瑜說出這樣的話,群眾當然不買賬,這急迫的想要“認祖歸宗”的強烈欲望,真令人震驚!
隨著這件事的熱度,網友們發現韓國瑜并非是一時沖動說出的,在2023年同樣的公共場合,他也表達過類似親日的言論,這種表現明顯就是蓄謀已久,而非酒后失態。
韓國瑜脫口而出的“一母所生”這四個字,是對中華民族邊緣性的試探,仿佛在韓國瑜的政治詞典里,臺灣的“母親”不再是中華民族,而變成了曾經的侵略者,日本!
在整場活動中,韓國瑜與日方代表有說有笑,舉杯敬酒,笑逐顏開,仿佛真的像久別重逢的親人相聚一樣,這種過于明顯的親日舉動,讓不少人難以理解,難道韓國瑜的背后還有什么想法?
臺灣刻意親近日本
曾經的歷史都已經忘了,根據臺灣媒體統計,臺灣對日本的好感度高達76%,日本對臺灣的好感度達77%,這么高的數字背后,是長期以往的臺灣社會對日本的病態迷戀!
在臺灣,會發現有很多的日式料理店,光一條街上就能出現好幾家,年輕人引為潮流的日本動漫,政治層面對日本的刻意靠攏等等,這些行為,仿佛臺灣和日本才是一家人。
韓國瑜的這次公共場合的發言絕不是偶然,恰恰也能發覺臺灣政界普遍存在親日的現象,這件事的背后,可能隱藏著更為復雜的歷史根源……
打開臺灣的歷史篇章,在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臺灣這片土地被割讓給日本,開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在臺灣,日本軍隊就一個道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反抗就會被鎮壓。
當時許多臺灣精英被迫成為殖民體系的一部分,況且,在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對臺灣不光是進行武力壓制,更是一場文化的更替,這是一件長期的,有預謀的事情。
臺灣同胞被強制更改姓名,說母語被罰,學校更是只準講日語,專門聘請日本老師,祭拜日本神社,這一切都是為了將臺灣人改造成合格的“日本臣民”,日本將他們的文化強行嫁接到臺灣,又長達50年之久,這也為以后存下了禍根……
乃至在1945年,中國政府重新對臺灣恢復行使主權后,本該其樂融融,迎來文化復興,但在復雜的歷史中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國民黨初期大力推行“日本化”,甚至惡意挑起臺灣與大陸的矛盾,這也引起了不少臺灣人的不滿。
愈演愈烈,直至1990李登輝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發表“臺獨”言論,提出希望“兩國論”,導致兩岸關系惡化,甚至公開表明“曾為自己是日本人”而感到光榮,作為臺灣最高領導人,面對大眾表明自己喜歡日本的立場,這無疑會讓更多人進行跟風,不利于兩岸團結。
到底真的想認賊作父了
雖然臺灣早在1945年已經回歸到祖國的懷抱,但時至今日依舊有不少問題出現,尤其在年輕人的群體里,他們很少人知道曾經的歷史,對以前日本所作所為一概不知,看過記者采訪,當問起日本駐守臺灣,迫害自己的前輩時,全都搖頭,不知道……
這并不能全怪他們,畢竟有人刻意而為之,臺灣政府刻意刪除《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關鍵內容,造成18-25歲青年中將近一大半都不了解臺灣光復歷史。
青少年中,日料、日漫、日本游戲這些對他們來說極具吸引力,依賴性也極強,對日本的文化喜歡已經超越了自己的本土文化,這簡直就是“精神鴉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本確實成功了,50年的殖民鎮壓,讓我們的臺灣同胞學習他們的歷史,但在自家文化上一概不知,甚至,到今日還有人宣揚“和日本才是一母同生的”。
曾經抗日英雄的孩子,現如今刻意迎合日本,無不令人唏噓……
其實韓國瑜以前真不是這樣,畢竟其父親軍功赫赫,從小耳濡目染,對榮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榮民是對中華民國退伍軍人的尊稱,全稱為“榮譽國民”,簡稱“榮民”。
這與他現在大呼的“臺獨”偏激言論形成鮮明的對比,完全就像變了一個人,到底是權利可以改變任何人嗎!
結語
大陸和臺灣是無法分割的,每一個人身上流的血都是鮮紅的,當年,無數個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今日和平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不要被“小人”遮去了明辨是非的雙眼,蓋住了共同跳躍的中國心!
信息源:國臺辦:民進黨當局刻意淡化、否認臺灣光復的歷史意義,是對兩岸同胞巨大民族犧牲的嚴重褻瀆 京彩臺灣2024-10-25。
信息源:“祖國必然統一,既是實力使然、更是民心所向”環球時報2025-03-10。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