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想必網球迷被湖州這座城市“刷屏”了!亞洲規模第一的紅土網球中心即將在今年春天正式落成,這座以國際最高級別法國羅蘭·加洛斯標準打造的網球基地將進一步加深中國人與紅土的不解之緣。
湖州國際紅土網球中心坐擁14片紅土場與4片高標準丙烯酸硬地球場,此外還有一座5000座中心球場與一座2000座副球場,高標準、世界一流的配置令其成為目前亞洲首屈一指的紅土網球中心,日后必將成為全國網球迷前赴后繼的“最紅打卡點”。若你有幸造訪這座“亞洲紅土網球第一館”,不妨多感受一下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起走進湖州,探尋千年古城的前世今生。
前世:魚米之鄉,人文歷史源遠流長
湖州是一座有著5000年文明史、近2300年建置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絲綢文化、湖筆文化、茶文化、瓷文化的發祥地,并在去年正式當選2025“東亞文化之都”,成為繼寧波、紹興、溫州之后,浙江省榮獲此項殊榮的第四座城市。
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璀璨輝煌,湖州不僅經濟繁榮,更是文化薈萃之地,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等文化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跡,寫下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元代詩人戴表元曾寫下“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佳句。
市郊錢山漾遺址被命名為“世界絲綢之源”,“輯里湖絲”獲1851年英國倫敦首屆世博會金獎;“文房四寶”之首湖筆就產于湖州,曾孕育了曹不興、趙孟頫、吳昌碩等開宗立派的書畫大家,吸引了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蘇軾等名家在此揮毫潑墨,有“一部書畫史,半部在湖州”之說;茶圣陸羽在這里完成了世界首部茶學巨著《茶經》;德清原始瓷窯址被稱為“中國瓷器發源地”。
作為江南望郡,湖州自宋朝起就有著“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此處的蘇湖便是如今的蘇州與湖州,意思是指蘇湖地區的糧食不僅可以自足,還能大量供應全國,可見當地農業發展之興旺。由于湖州地處太湖流域,水網密布,土地肥沃,此處盛產稻米、魚蝦、菱角等農產品,可謂是真正的"魚米之鄉",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江南水鄉文化。
明清時期,由于“輯里湖絲”的暢銷,促成湖州經濟的空前繁盛,因此涌現出一大批富甲一方的商人,他們被當地人統稱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這些近代湖商曾積累富可敵國的巨額財富,見證了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展與變遷。湖州經濟的長期繁榮,令當地人更加崇文重教,沉淀出十分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濃郁的文化氛圍,自古至今,英才曠代,名人輩出。
今生:煥發新機,幸福在每個角落綻放
在時代的浪潮中,湖州始終堅持生存與發展,并以嶄新的姿態擁抱現在與未來。今天的湖州依然保持著濃厚的文化氛圍。湖州博物館、湖州圖書館等文化設施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一年一度的湖筆文化節更是成為展示湖州文化的重要平臺。
湖州是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所在地,也是長三角地區唯一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改革開放后,湖州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形成了吳興童裝、南潯木地板、德清板材、長興蓄電池、安吉椅業等多個具有湖州特色的塊狀經濟。近年來,湖州加快構建“2+8”高能級平臺,打造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半導體及光電、生物醫藥、地理信息+等8大新興產業。
湖州地理區位優勢顯著,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又地處環太湖地區與長三角地理中心,同屬“上海大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是“接滬融杭、聯通蘇皖、環湖協同、輻射內陸”的重要樞紐,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2024年底,滬蘇湖高鐵開通運營,湖州與上海的通行時間縮短一半至一小時內,這是湖州近年來極為可貴的發展機遇,將為湖州未來的經濟發展帶來廣闊空間。
得益于優質的經濟基礎、發達的交通網絡、優美的自然環境以及穩步增長的居民生活質量,湖州是全國城鄉發展最均衡、社會環境最安定的地區之一,連續3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生命在于運動,幸福的秘訣同樣體現在身心健康。近年來,各項體育賽事、各類運動場館落地湖州,運動浪潮正在這片土地蔚然成風。隨著湖州國際紅土網球中心的建成,“亞洲紅土網球第一館”將在4月21日至27日迎來首項大型職業網球賽事的落戶——2025中國網球巡回賽揭幕戰,未來還將引入ITF、WTA等國際職業網球賽事,并將策劃舉辦各類賽事與活動,豐富場地的多元化使用。通過舉辦高水平賽事,湖州將進一步深入探索“體育+”多元融合的發展路徑,推動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
(部分圖源:“吳興文旅體”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