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油價漲與跌揪動著車主的心,今年國內油價漲與跌真的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根據有料財經統計,國內油價先漲后跌,春節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兩連漲,國內油價大幅上漲410元/噸;春節后國內成品油價格三連跌,國內油價大幅下跌585元/噸。根據有料財經分析,4月2日國油價或將調整,預計國內油價或將上調130元/噸。
剛剛,a股上市公司中國石化發布了最新一期年度財務報表,中石化年報有什么亮點呢?部分財經段子手編撰出來的“中國石化年年虧損”是真的嗎?為什么中國石化等多家中字頭擬派百億現金“紅包”。#財經##金融提振消費新政出爐##多家中字頭擬派百億現金“紅包”##中國石化##有料財經評熱點#
作者:小天【有料財經】
我們先來看一看中國石化年度財報數據: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公司營業總收入為3.07萬億元,較去年同報告期營業總收入減少1376.53億元,同比較去年同期下降4.29%。歸母凈利潤為503.13億元,較去年同報告期歸母凈利潤減少101.50億元,同比較去年同期下降16.79%。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為1493.60億元,較去年同報告期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減少121.15億元,同比較去年同期下降7.50%。
由此可見,中國石化不僅沒有虧損,還一年盈利超過500億元,有料財經折算中石化日均盈利1.38億元。
上市公司中國石化年報粉碎了“中石化虧損”謠言。
事實上,根據有料財經統計數據顯示,自從中國石化2001年上市以來,在長達24年時間里面沒有一年虧損!
不實信息“中石油、中石化年年虧損”是老生常談了,有料財經留意到直到今天還有不少人相信這種顯淺的謠言,對于它的傳播邏輯,其成因可歸結為以下核心矛盾與認知偏差。
一、局部虧損與整體盈利的割裂
中石化業務板塊分化,局部虧損被誤讀為整體虧損:中石化煉油與銷售板塊受到國內油價調控政策影響,曾經出現單季度或年度虧損,如2022年煉油業務虧損634億元,但上游勘探和天然氣板塊的高額盈利未被公眾重視。
油價周期波動沖擊:國際油價劇烈波動時,企業面臨高價庫存跌值,2020年國際油價暴跌導致成品油銷售價低于采購成本;稅費占比高,國內成品油價格中稅費占比近50%等短期沖擊。
二、信息傳播中的認知偏差
財務術語誤讀:部分自媒體和財經段子手將企業資產負債率、季度虧損等正常財務波動曲解為“持續虧損”,甚至混淆“凈利潤下降”與“實際虧損”。比如2020年中石油凈利潤同比下降58%,但是盈利190億元。
標簽化傳播:“三桶油”作為壟斷性國企的標簽,容易引發對于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不滿情緒。部分自媒體為吸引流量,宣揚“中國石油公司虧損源于低效管理”的片面觀點,強化傳播動力。
三、石油化工行業特性的公眾認知盲區
油價調控與市場矛盾放大:國內成品油地板價機制,當國際油價低于40美元時國內油價不作調整,本為穩定市場,有人將其視為“變相壟斷定價”,忽視企業承擔的戰略儲備成本和社會保供責任。
成本結構的隱蔽性:有料財經根據海關進出口數據,發現我國的原油進口依賴度超過70%,加上煉油技術損耗率(國內平均出油率60%)、人員冗余等隱性成本,導致“高油價=高利潤”的簡單推論盛行。
四、中國石化最新財務數據與不實信息的現實反差
根據中石化剛剛披露的2024年報數據,中國石化凈利潤連續三年超過500億元,有料財經折算日均盈利超1.6億元。
根據有料財經知識科普,國家發改委對于國內油價調整機制引入更靈活的市場化定價條款,有力地保障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國石油公司盈利能力。
然而,公眾對即時油價波動的敏感性遠高于對企業長期盈利數據的關注,這種“感知滯后”進一步維持了謠言的生存空間。
歡迎關注有料財經,學習更多專業財經知識!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有料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