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繳翼飛 北京報道
3月23日,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的人口結構變化的挑戰與機遇專題研討會上表示,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預計2035年之前的10年左右時間,是本世紀剩余時間內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較低的時期,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窗口期”。
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發言(圖/華夏時報)
他指出,要看到我國人口老齡化蘊藏著的獨特發展機遇,未來銀發經濟發展潛力巨大,預計到2035年,銀發經濟占GDP比重將從6%上升到9%。接下來將研究編制“十五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相關國家級專項規劃,推動養老產業與文化、旅游、健康、體育、家政等相關產業和業態融合發展,豐富拓展養老服務消費領域和消費場景。深化銀發經濟研究,進一步細分市場,推動出臺發展旅居康養、老年文化產業等專項支持政策,推廣建設老年人產品用品應用場景展示平臺,加強老年產品和服務標準引領和技術攻關。
未來十年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窗口期”
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3.1億人,65歲及以上人口2.2億人,占比分別為22%、15.6%。
“我們已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這是我國人口結構變化的突出特點之一。實現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適應我國人口結構變化新形勢新特點,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之路。” 唐承沛說。
他表示,我國未來老年人口數量達到4億、5億時間節點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時間安排基本重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將伴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過程。
在唐承沛看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同時疊加人口負增長、少子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等明顯趨勢特征,高齡失能老年人、空巢老年人規模和占比增大,老年人口撫養比上升。從發展規模和速度看,我國老年人口規模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人口總量,未來10年內,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每年凈增超過1000萬人。從基本條件看,老齡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明顯,社會保障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健全,在發展中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艱巨。
不過,唐承沛也指出,我國人口老齡化也蘊藏著獨特發展機遇。預計2035年之前的10年左右時間,出生高峰期人口陸續退休,老年人口結構相對低齡,是本世紀剩余時間內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較低的時期,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窗口期”。
對于接下來的工作,唐承沛表示,民政部、全國老齡辦將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各項部署落地落實。
一是統籌完善老齡工作政策體系,構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四梁八柱”。研究擬定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相關政策,系統分析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與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邏輯關系,統籌防范化解應對人口老齡化面臨的風險挑戰。研究編制“十五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相關國家級專項規劃,科學確定發展目標,謀劃好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政策舉措、重大工程項目,更好發揮規劃引領指導作用。
二是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強化老有所養制度保障。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以失能老年人照護為重點,著力構建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加快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專業支撐、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積極發揮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情社會、有愛家庭在養老服務中的協同作用,擴大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養老服務供給,加強失能老年人照護,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三是加快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對標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的目標任務,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完善老有所學的終身教育體系。推進公共設施無障礙適老化,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提質擴面行動,優化老年人出行、就醫、辦事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完善老年優待政策,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文化,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
四是推動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和健康支撐體系,不斷增進老年人民生福祉。發揮全國老齡辦職能作用,配合相關部門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強化第二、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推動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與健康中國戰略深度融合,深化醫養結合,提高老年人主動健康水平。
銀發經濟占GDP比重將從6%上升到9%
發展銀發經濟不僅是我國應對老齡化挑戰實施的重大戰略,更是滿足老年群體多元化需求的務實舉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從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推進社區和農村養老服務、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等方面,對老齡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新進入的老年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較高、經驗豐富、健康狀況較好、社會參與意愿強烈,老年人口人力資源稟賦突出,形成了新的‘銀發人才紅利’。” 唐承沛表示,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大,特別是低齡老年人,截至2024年底,60~65歲的低齡老年人口規模約9000萬人,他們的財富儲備相對充足、社會保障較好,消費意愿強烈,涵蓋康養、護理、旅游、適老化改造等多個細分領域,老年消費市場規模龐大,銀發經濟發展潛力巨大,預計到2035年,銀發經濟占GDP比重將從6%上升到9%。
面對未來形勢,唐承沛表示,民政部、全國老齡辦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銀發經濟的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銀發經濟提質擴容,助力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在持續完善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方面,唐承沛表示,接下來將推動養老產業與文化、旅游、健康、體育、家政等相關產業和業態融合發展,豐富拓展養老服務消費領域和消費場景,釋放養老消費潛力。培育壯大養老服務經營主體,支持養老產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持續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做好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康復輔助器具購置和租賃支持力度,擴大普惠養老服務。加快養老科技和人工智能發展應用,推廣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產品。
在改善消費環境方面,唐承沛表示,將創新“智慧+”養老新場景,發展“行業+”養老新業態,拓寬“平臺+”養老新渠道。推動公共空間適老化更新,引導電商平臺適老化改造。完善老齡領域產品和服務標準體系,健全細分老年產品用品的標準規范。加強養老服務和老年用品質量監管,消除虛假宣傳、誤導老年消費者等各類老年消費安全隱患,嚴厲打擊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讓廣大老年人放心舒心安心消費。
與此同時,銀發經濟發展也需要多方面發力。唐承沛表示,接下來強化“老有所依”資金保障,推進養老金融發展,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增強消費支付能力。深化銀發經濟研究,進一步細分市場,推動出臺發展旅居康養、老年文化產業等專項支持政策,推廣建設老年人產品用品應用場景展示平臺,加強老年產品和服務標準引領和技術攻關,加強銀發經濟統計監測和數據共享。鼓勵支持各地在銀發經濟領域創新先行,推動統一大市場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