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曾說過:打一次仗就能看清一個人的真面目,修水戰役讓他們認識了黃克誠。
1949 年,湖南遭遇嚴重饑荒,私商囤積居奇,市場秩序混亂,百姓生活陷入困境。
10 月 31 日,黃克誠抵達長沙,次日清晨便微服上街察訪民情。目睹百姓的艱難處境,他滿心憂慮地回到家中。此時,恰好看到大兒子黃煦在爭搶給北方戰士配發的黑面饅頭。
黃克誠頓時大為光火,嚴厲地訓斥黃煦:“不準搶奪戰士的糧食!切不可見到自己心儀的東西,便想據為己有。你去大街上看看,有多少人正忍饑挨餓!與百姓的生活相比,我們已然十分富足,絕無挑揀的資格!”
隨后,他又嚴肅地對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強調:“絕不能任由孩子們任性妄為,不許他們動別人的東西,更不能向公家索要財物。在這種事情上遷就他們,實則是害了他們!”
后來,黃克誠的小兒子黃晴結婚。一位工作人員出于好意,向黃克誠提議用公家小車將新娘接進門。
然而,黃克誠態度堅決地予以拒絕,說道:“擺這種排場有何意義?年輕人正值青春,身體強健,不愿步行的話,乘坐公共汽車或者騎自行車也能順利前來。” 黃晴十分理解父親的想法,直接騎上自行車前往迎娶新娘。
婚禮當天,沒有奢華的宴請,也沒有盛大的儀式,僅僅是全家人與工作人員聚了聚。
黃克誠是這么嚴格要求家人,也是這么要求自己的。
1930 年 5 月 14 日,紅五軍包圍修水縣城,所屬第五縱隊承擔主攻任務。由于城墻堅固,易守難攻,縱隊發起的幾次沖鋒均被敵人擊退。
在這關鍵時刻,時任第八大隊政治委員的黃克誠,主動向縱隊司令李燦請纓:“司令員,請允許我帶領第八大隊再次發起進攻!”
黃克誠剛剛到任,李燦對他不太熟悉,心中有所顧慮,上下打量了他許久,最終還是同意了他的請求。黃克誠先與大隊長張燾仔細商量,重新部署兵力。隨后,他一聲令下,手握鋼槍,背插大刀,身先士卒,率先沖向城墻。
第八大隊的官兵們深受鼓舞,緊緊跟隨其后。在即將爬上城墻時,黃克誠的子彈打光了,此時一個敵兵正在上方試圖掀翻云梯。危急關頭,黃克誠迅速拔出大刀,奮力朝敵兵肩膀砍去,敵兵慘叫一聲栽下城墻。就這樣,黃克誠第一個躍上城墻,指戰員們沿著打開的缺口涌入。
經過一夜激戰,紅五軍全殲守敵,成功占領修水縣城。這是黃克誠加入紅軍后參與的第一場戰斗。戰后,軍長彭德懷走上城墻,四處詢問第一個沖上城墻戴眼鏡的人是誰。
戰士們紛紛回答:“是我們大隊新來的政委黃克誠。” 彭德懷對黃克誠的英勇表現贊不絕口,說道:打一次仗就能看清一個人的真面目,修水戰役讓他們認識了黃克誠。
黃克誠在戰爭中始終嚴守紀律,不搞特殊。在行軍途中,他要求戰士們不得擅自進入百姓家中,不得拿群眾一針一線。
有一次,部隊經過一個村莊,戰士們又累又餓,但黃克誠堅決不許他們打擾百姓。他帶領戰士們在村外的空地上休息,自己則親自去尋找水源,為戰士們解決飲水問題。
還有一次,部隊在轉移過程中,遇到了一位受傷的老鄉。黃克誠立即命令部隊停下來,他親自為老鄉包扎傷口,并安排戰士們將老鄉送回家中。他還囑咐戰士們要照顧好老鄉的生活,直到老鄉完全康復。
1943 年春,面對日偽軍對鹽阜地區發動的第二次大 “掃蕩”,黃克誠率領部隊,趁著黑夜越過敵人的封鎖線,挺進阜寧縣大王莊。
剛進村,黃克誠就下令:一不準敲群眾家門,二不準動群眾的一草一木,三不準大聲喧嘩,驚醒群眾。
指戰員們迅即按照命令,分散到群眾房前屋后避風處露營。當時雖已入春,但氣候仍然十分惡劣,天寒地凍,北風呼嘯。當時,他的夫人唐棣華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黃楠,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
警衛員心疼不已,便請示是否破下例,讓孩子借宿到老鄉家里。然而,面對這樣的請求,黃克誠沒有答應。他對警衛員說,紀律就是紀律,沒有特殊的戰士。警衛員只得含淚執行命令,另找遮風的草堆,把唐棣華和孩子安頓下來。一夜的露宿,戰士們的衣帽上全是霜花,村民們清晨開門出來,見此情景,十分動容 。
建國后,黃克誠依舊本色不改。1952 年 11 月,黃克誠調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后勤部部長、政治委員。當時,部隊的后勤保障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物資供應緊張。
一些人建議,為了保障高級將領的工作和生活,應該優先為他們配備更好的物資。黃克誠堅決反對這種提議,他說:“大家都是為了國家和軍隊的事業在奮斗,不能因為職務高低就搞特殊化。高級將領更應該以身作則,和普通戰士同甘共苦。只有這樣,才能凝聚軍心,提高部隊的戰斗力。” 在他的堅持下,部隊的物資分配始終遵循公平原則,沒有出現任何特殊化的情況。
黃克誠早年便患有支氣管炎,晚年病情愈發嚴重,尤其是在冬季,經常發作,有時咳嗽甚至能持續幾十分鐘。
一些同志出于關心,勸他或者邀請他到南方過冬,以減輕病痛折磨。但每次都被他婉言謝絕,他誠懇地表示:“我已經八十高齡,眼睛又不好,外出就需要帶上工作人員,這會耗費大量錢財。而且我出去也做不了什么工作,只會白白浪費國家的資源,給地方增添不必要的負擔。所以,還是不去為好。”
多病的黃克誠多次住院治療。在住院期間,他曾對醫護人員坦誠地講:“等將來有一天,我的病情嚴重到無法救治時,你們不必進行搶救,打一針讓我平靜地離去就好。因為即便搶救過來,我也會成為一個無法工作的廢人,倒不如把國家的錢節省下來,用于搶救那些更有希望、更需要救治的人。”
1986 年 12 月,黃克誠在北京因病與世長辭。
當黃克誠大將逝世的消息傳出,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他的離世表示深切哀悼。在追悼會上,各界人士懷著崇敬與不舍,紛紛前來送別這位為國家和人民立下赫赫戰功的英雄。
他的老戰友張愛萍,在追悼會上眼眶泛紅,聲音哽咽地回憶起在長征途中,黃克誠視力不佳,卻堅持親自勘察地形,為部隊制定行軍路線。那時條件艱苦,山路崎嶇難行,黃克誠摸索著前行,好幾次險些摔倒,可他依舊一絲不茍地完成任務,保障了部隊順利轉移。
提及抗戰歲月,張愛萍的思緒飄回了蘇北鹽阜地區。“在那艱苦的抗日根據地,你帶領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改善百姓生活,創辦抗大五分校,為革命培養中堅力量。面對日軍‘掃蕩’,你巧用‘蘑菇戰術’,指揮若定。有次戰斗前夕,我們一同商討作戰計劃,你對戰場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
回憶起與黃克誠共事的點滴,張愛萍滿是感慨:“克誠,你一生剛正不阿,光明磊落。工作中,你堅持原則,對任何問題都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我們定會繼承你的遺志,沿著你走過的道路,繼續為國家的繁榮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奮斗。克誠,你放心去吧……”
參考資料:
河北政協:《黃克誠鐵面無私抓黨風》
澎湃政務:《【黨史學習】湖湘革命人物專題·黃克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