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這兩年題材和選角爭議最大的游戲是哪一部,《刺客信條:影》恐怕無出其右了。
2024年5月16日,育碧公布了旗下經典游戲《刺客信條》系列的最新作品——《刺客信條:影》。要知道,這一系列的上一部正作還是五年前的《刺客信條:英靈殿》,而且早有消息稱,本次的《刺客信條》將不再以古代西方國家為題材,而是發生在戰國時代的日本,因此得到消息的玩家們普遍十分期待這部全新作品。
但看到預告片后,很多玩家,特別是日本玩家卻炸鍋了:原因不是別的,而是作為一部背景設定在古代日本的游戲,主角之一“彌助”居然是個黑人!
嚴格來說,《刺客信條:影》宣發過程中的口碑爆炸是多方面的,彌助的黑人身份只是一個導火索。但在種種原因下,這部作品迅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遭遇了日本乃至全世界玩家的聲討,各種“篡改歷史,傷害日本民族情感”的因素被一一扒了出來,甚至得到了日本政府的關注。
而在3月20日,《刺客信條:影》正式發售之后,游戲的表現又究竟如何呢?軍武菌也是花了348元巨款,親自體驗了一下——居然意外的還不錯!
01
《刺客信條:影》的故事發生于16世紀的日本戰國時代末期。此時的日本經過了一百多年的軍閥混戰,局勢已經基本確定,織田信長即將統一全國,實現自己“天下布武”的目標。
此時的織田信長即將統一全國
1579年,織田信長的次子織田信雄對伊賀國展開了入侵。伊賀國作為忍者的發源地之一,幾乎全民皆兵,展開了殊死抵抗,最終成功擊退了織田軍。1581年9月,織田信長親率大軍二次攻打伊賀國,將伊賀燒成了一片焦土,史稱“天正伊賀之亂”。
彌助得到了織田信長的賞識
游戲的劇情也在這一時期開始,1581年3月,游戲主角之一,作為傳教士奴隸的黑人迪奧戈因機緣巧合得到日本大名織田信長的賞識,成為了織田信長的近侍“彌助”。六個月后的第二次伊賀之亂時,彌助已經成為了織田軍的大將,親自參與了這次進攻。
伊賀之亂中的彌助與織田信長
而游戲的另一主角則是伊賀國的年輕女忍者奈緒江,在第一次伊賀之亂中她便嶄露頭角,在伊賀流忍者的領袖百地三太夫指揮下參與了抵抗織田軍的行動。而在第二次伊賀之亂期間,奈緒江收到父親命令,保護一個神秘的盒子,但途中卻遭人偷襲,神秘盒子被奪走,奈緒江的父親也被神秘組織殺害。國仇家恨之下,奈緒江踏上了奪回神秘盒子,為父報仇的道路。
伊賀之亂中的奈緒江對陣織田軍
在游戲的前期,玩家主要操縱的是女忍者奈緒江,體驗伊賀之亂后奈緒江身受重傷,失去親人和家園后,建立抵抗組織,對抗織田軍,尋找殺父仇人,踏上復仇之路的故事。而序章之外的劇情、另一位主角彌助的登場和更深層的暗線,要在游戲主線劇情推進到一定階段后,才能繼續游玩體驗。
女主角的長相也沒有特意丑化
而在序章結束之后,《刺客信條:影》的真正時間線其實很短,基本上集中于1582年6月21日“本能寺之變”前到1582年7月2日“天王山之戰”后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估計熟悉日本戰國歷史的朋友,看到這估計能把大致劇情和反派身份都猜出來,軍武菌也就不再劇透了。
在游戲過程中,玩家將會遇到大量的NPC,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豐臣秀吉、明智光秀等一代梟雄自然不必提,在任務期間,軍武菌就遇到了日本歷史上著名的茶道大師千利休、伊賀流忍術創始人百地三太夫,以及新陰流劍圣上泉信綱等歷史人物,只要是有名有姓的人物,幾乎都有著現實原型。
游戲中很多角色都有歷史原型
比較好玩的是,雖然是以日本為背景的游戲,但在游戲過程中軍武菌卻發現了不少“中國元素”。在游戲中,玩家使用的貨幣銅錢圖標則是明朝的“永樂通寶”,這可不是開發團隊張冠李戴,在15~16世紀,大量的永樂通寶隨著對日貿易進入了日本,已經成了日本市面上常見的流通貨幣。
歷史上永樂通寶在日本大量流通
而在任務期間,茶道大師千利休贈送給了主角一把宜興茶壺——雖然這模型明明是個青花瓷茶壺。在為茶會訂制小袖(和服的前身)的過程中,制衣店會讓玩家選擇使用大明的絲綢或是葡萄牙絲綢,制成的服裝也存在顯著差異。
宜興產的明明是紫砂壺
由于國小民弱,戰亂頻繁,在當時的日本,來自中國和西方的貨物常被視為珍品,游戲中的設計也還原了這一現實。
02
自從2017年的《刺客信條:起源》開始,這一系列就陷入了一種困境:隨著游戲機制的發展進化,游戲官方為主角設計了豐富的戰斗系統,允許玩家使用種類豐富的武器與敵人戰斗,這就導致一個原本主打“潛行+暗殺”的游戲迅速轉變成了動作游戲,“刺客信條”成了“狂戰士信條”。
你和我說這個叫刺客?
到了《刺客信條:英靈殿》,這一現象已經到達了頂峰——原來你們說的刺客是雙持戰斧的維京狂戰士啊?這樣的游戲設定雖然降低了難度,吸引了更多玩家體驗這個系列,但也難免遭遇了一些老玩家的反感,失去了系列原本的特色,因此游戲官方一直在尋找解決辦法。
而在《刺客信條:影》中,游戲的主角成了兩個——身強力壯,皮糙肉厚,主打正面對戰的黑人主角彌助,和纖細靈活,主打潛行暗殺的女忍主角奈緒江。前者可以輕松面對多個敵人的輪番進攻,將其一一砍翻在地,后者則能夠和傳統刺客一樣飛檐走壁,隱匿在陰影之間一擊必殺。
在戰斗風格上,彌助和奈緒江的體驗完全不同,就連使用的武器和穿戴的裝備都大不一樣。彌助可以使用長武士刀、薙刀、金棒、鐵炮、弓箭等武器,身穿厚重的鎧甲,而奈緒江使用的大多是武士刀、短刀、鏈鐮、苦無等忍者常用的武器,穿著也比較單薄,當然,《刺客信條》系列必備的袖劍也是少不了的。
兩名主角的武器和戰斗方式完全不同
高情商的說法是,這樣的設計既恢復了原本《刺客信條》系列的經典體驗,又給玩家提供了“正面硬剛”的選擇,讓游戲的內容更有深度。而低情商的說法就比較直接:原來一個主角就能干的活,現在硬給拆成兩個了,導致主角的實力大幅下降!
游戲中的武器種類豐富
這幾年的《刺客信條》系列讓軍武菌特別喜歡的一點,就是加入了武器裝備的“幻化”系統。武器和服裝的外形并不影響數值,避免了有些玩家為了更強的屬性,被迫選擇一些丑陋服裝和武器的問題。在本作中,這個設計還更進一步,游戲中的武器各部位,例如刀鞘、刀柄和刀身都可以任意搭配,組合出自己喜歡的專屬佩刀。外觀和內在終于可以“我全都要”了。
游戲過程中,軍武菌能夠感到《刺客信條:影》相比前作有了相當大的進步,地圖面積明顯更大,很多設計也顯然進行了優化。地圖上的關鍵地點和任務目標不再直接標示給玩家,而是給出一個大致方向,讓玩家自己探索,不需要再面對地圖上上百個問號。戰斗系統雖然沒法和《艾爾登法環》、《黑神話》這些ACT游戲相比,但比之前的《刺客信條》肯定好得多。
奈緒江的體驗更像傳統《刺客信條》
在游戲風格上,《刺客信條:影》有著濃厚的日本文化元素,相對還原了戰國時期日本的風景和社會風貌。受到戰亂的影響,游戲途中到處是燒毀的房屋、村莊和寺廟,衣不蔽體的百姓、路邊倒伏的尸體隨處可見,路邊的土匪橫行,殘暴的武士和亂兵與土匪無異。而在另一邊,“上流社會”的大名與貴族們卻志得意滿,沉醉在奢靡的物質享受和萬民臣服之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增加了玩家游戲過程中的沉浸感。
不過,在開頭的新鮮感褪去之后,玩家就會感受到熟悉的“育碧罐頭”體驗,例如游戲內容過高的重復性、較差的戰斗系統和層出不窮的BUG。而且,游戲的光影設計明顯有問題,且無法自由切換白天和黑夜,導致玩家經常看不清游戲環境,甚至看不見主角在哪,游戲的部分設計,例如交易、地圖、游戲界面等也明顯缺乏打磨。
本游戲中沒有動物受到傷害
當然,作為育碧游戲的老玩家,軍武菌對這些毛病基本上也是心里有數的,幾乎所有的育碧游戲都有著類似的缺陷。再加上游戲發售之前的一致差評,很多人對這部游戲的期望值非常低。或許也正因為如此,玩家們實際上手體驗后,反而覺得游戲的品質相當不錯。
總體來說,《刺客信條:影》是育碧的一次新嘗試,試圖拯救自己糟糕的名聲和暴跌的股價,雖然算不上非常成功,但也的確物有所值,并不是《阿凡達·潘多拉邊境》那樣的爛作。
但問題在于,育碧這些年的各種操作實在是過于離譜了。
03
近些年來,育碧推出的新游戲,例如《看門狗:軍團》,質量下滑非常明顯,長線運營的作品,例如《彩虹六號:圍攻》也時常“爆雷”,引起玩家一片聲討。
《阿凡達:潘多拉邊境》騙了我一次
到了2023年的《阿凡達:潘多拉邊境》和2024年的《星球大戰:亡命之徒》,簡直是游戲之爛,爛過臭雞蛋,導致育碧這個老牌游戲大廠成了玩家們聲討的對象。
《星球大戰:亡命之徒》又騙了我一次
而且,幾乎就是從2020年開始,“多元、平等和包容(DEI)”元素開始大量出現在電子游戲之中。雖然這幾個詞看起來都是好詞,但在實際操作中卻經常成為游戲開發團隊給玩家“灌輸”奇葩理論,編寫離譜劇情的代名詞。不論什么題材和時間背景的游戲,都必須加入幾個少數族裔和性少數群體,女性角色也必須長的身材普通,外貌丑陋,才符合“DEI”的要求。
比如暴死的《星鳴特工》
這樣的操作顯然遭遇了全世界玩家的抵制,如今,玩家群體和DEI之間已經是勢同水火,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
從本質上來說,玩家抵制的并非真正的“多元、平等和包容”,而是借此機會“夾帶私貨”,拉低游戲質量和玩家體驗的作品。對于真正精心開發,在尊重少數群體的同時也能夠給玩家帶來良好體驗的游戲,大家還是非常支持的。
玩家最看重的還是游戲質量
雖然《刺客信條:影》的實際游戲體驗并不算差,但在這個節骨眼發售這樣一部以黑人為主角的日本題材游戲,那真是黃泥掉進褲襠里,任他怎么解釋也說不清了。
由于這個引發眾怒的設定,結合此前育碧推出的一系列垃圾游戲,在游戲發售之前,《刺客信條:影》就已經被視為一部注定要暴死的“爛作”,游戲中的各種設定也被放在聚光燈下仔細批判。很多日本玩家指出,歷史上的彌助就只是織田信長的一個仆人,缺乏可靠的史料記載,沒有證據能證明彌助是個武士,并由此認為認為《刺客信條:影》的設計篡改了日本歷史。
《刺客信條:影》預告片中的評論
雖然育碧宣稱,自己的游戲是在“歷史專家”幫助下開發出來的,彌助就是武士,自己的游戲完全還原歷史。但是很快又有人扒出,育碧為《刺客信條:影》請來的所謂“歷史專家”,其實是個“野雞專家”。此人曾接為彌助創作過的多本“歷史傳記”,包括織田信長非常器重彌助,授予他武士身份,要將彌助冊封為城主等等,也被發現全部都是編造的。
《刺客信條:影》參考的“資料”都是這人瞎編的
這下,育碧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劇本存在問題,刪去了宣傳資料里彌助“武士”的身份設定,將游戲延期上線,繼續進行修改。
類似的消息還有很多,比如什么“游戲里可以挖天皇的祖墳”、“游戲設定資料來自日本大地震”、“游戲官方手辦參考了原子彈爆炸后的場景”等等,軍武菌也不在這一一列出了。
《刺客信條:影》泄漏視頻中打砸神社
而在游戲上線前幾天,一段《刺客信條:影》的泄露畫面開始在網絡上流傳。視頻中的玩家操縱著彌助,揮刀砍向日本神道教神社的神職人員,并且砸爛了神社里的祭壇和祭祀物品。
黑人主角彌助和阿市可以發展戀愛關系
而另一段視頻則顯示,黑人主角彌助可以在游戲中與織田信長的妹妹,柴田勝家的夫人阿市發展戀愛關系,這可就讓很多人坐不住了。要知道,阿市可不光是“戰國第一美女”,她的外孫女德川和子可是后水尾天皇的皇后,是當今日本天皇的直系先祖!
這些泄露消息立即引發了軒然大波,被部分網友認為是對日本文化的嚴重侮辱。
3月19日,有議員就在日本國會上提出,《刺客信條:影》這部游戲可以在游戲中破壞神社祭壇,而且未經許可使用了現實中日本神社的形象,是不可接受的行為。日本產經副大臣也提出,這類行為可能會引起游客模仿,比如在神社的鳥居上攀爬涂鴉。
日本首相石破茂對《刺客信條:影》發表回應
對此,日本首相石破茂回應稱,類似神社涂鴉的行為是決不能容忍的,日本“不會為此類行為保持沉默”,尊重當地文化應成為全球共識。
這游戲不是你們日本人做的嗎?
當然,軍武菌也不相信日本政府會真的因為這點事跑去和育碧或者法國政府計較。畢竟,不是你們日本人先做了能和亞瑟王、圣女貞德談戀愛的游戲嗎?
04
在軍武菌看來,育碧在《刺客信條:影》的宣發和設計過程中顯然犯下了大量錯誤,例如歷史考據不嚴謹,不夠尊重當地文化,不愿承認錯誤,而是嘗試“捂嘴”等等,但算不上是原則性的問題。改正了這些錯誤之后,游戲本身的問題其實并不大。
《刺客信條:影》本身的質量并不差
講道理,就在前些年,日本人自己剛剛推出的游戲《仁王2》里,就有非常相似的設定:主角也是個外國白人武士。而且彌助也在《仁王2》里有所登場,同樣被日本人自己的開發團隊改編成了“黑人武士”。而且,就連日本外務省和莫桑比克的外交中,也經常宣稱來自莫桑比克的彌助是著名的“黑人武士”,為什么到了法國人做的游戲里,就必須讓人家“尊重歷史”,刪掉彌助的武士身份呢?
至于有人看不慣黑人彌助能和日本歷史上的知名美女,織田信長的妹妹談戀愛,這并不是游戲的固定劇情,純粹是玩家自己的選擇。而且軍武菌想說的是:織田信長的妹妹算什么?北野武前兩年拍了一部電影叫《首》,里面就有織田信長和彌助的“故事”,詳細的劇情我就不講了,實在是辣眼睛。像什么彌助砍了織田信長的腦袋之類的,都是北野武玩剩下的。北野武這種日本的電影大師可以拍,法國人的游戲就不能做嗎?
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的建議還是別看
在實際的游玩體驗中,軍武菌并沒有感到《刺客信條:影》有什么“侮辱日本文化”的地方。靠近鳥居的時候,游戲會提示玩家“攀爬鳥居是不敬行為”,進入神社后,玩家也不能真的和視頻里一樣砸爛祭臺。至于殺害平民和神職人員,更是會導致游戲直接失敗讀檔的行為,根本不存在此前傳言中“黑人可以隨意砍殺日本人”的內容。
本來我不想爬,但是你這個提示……
事實上,在過去的育碧游戲里,殺害平民一般也是會導致游戲失敗的惡劣行為,不可能存在刻意針對日本人的設定,相關消息僅僅是相關內容還沒有制作完成導致的。先前泄露的視頻只能代表還沒有完成的測試版本,只能看個大概,并不代表游戲的最終品質。
而且,《刺客信條:影》這次的“踩雷”也給所有的西方游戲廠商提了一個醒:如果自己的游戲在未來的作品里出現了不尊重外國文化的內容,很可能會和育碧一樣,遭遇聲勢浩大的聲討和抵制。因此在未來,這些游戲廠商也會更注重考據和歷史因素,避免引發類似的爭議,總體來說是件好事。
當然,對于育碧游戲來說,348的定價實在是貴了點。如果有人對這部游戲感興趣,建議還是等上一段時間“打骨折”之后再考慮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