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美國發生了很多事情,特朗普一邊和普京打電話表示“已經有進展”,一邊炮轟司法部。據觀察者網消息,18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強烈表達對一名法官的不滿。他聲稱這位法官腐敗,是麻煩制造者,是煽動者,還是奧巴馬任命的,不是選出來的!
特朗普言辭如此激烈也表明他和司法部的矛盾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在近期又達到一個頂點。早些時候當地時間15日,特朗普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援引1789年的《外國敵人法》,要加速驅逐委內瑞拉黑幫成員。當天就有一名法官博斯伯格簽發一項臨時禁令,阻止驅逐。
該法官認為這些黑幫成員對美國不構成“侵略”,美國也沒有遭到外國敵對行為。但是禁令沒有阻止驅逐,特朗普后來18日依然斥責了該法官,還呼吁彈劾。這種呼聲得到了得克薩斯州一名議員的響應,他在當日表示已經提出對博斯伯格的彈劾條款。
面對特朗普的彈劾威脅,美國首席大法官羅伯茨在后來回應說,“彈劾不是解決分歧的合適方式,正常上訴才是。這在過去兩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已被證明。”
這樣的說辭顯然是告訴特朗普,彈劾法官不會有什么作用的。而美國歷史上彈劾的法官僅有15位,有8位被罷免,成功彈劾的法官也剛過一半。這就說明了彈劾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羅伯茨已經不止一次在強調美國司法獨立的重要性,去年年底他就警告目前美國司法獨立面臨威脅。有美學者也發出類似的感嘆,認為司法獨立性遭到攻擊。
美國立國之初便在憲法中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原則,其中的司法權獨立是重要的一環,不過這樣的三權分立在實際操作中矛盾不斷,各權力實際上無法完全分開,只要發生交匯就會沖突。
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
特朗普政府也不是第一次對司法質疑,其副總統萬斯和馬斯克在上個月就公開質疑過司法機構能否阻礙政府部門的權力。只是當時還沒達到提出彈劾的地步。
特朗普政府的行事風格看重“忠誠”,幾乎想要提出什么就能立刻實施,但三權分立當初為了防止某一極獨攬大權,正好和特朗普的期望矛盾。
而且司法部,尤其是大法官們的任免和職責特殊,大法官們都是終身任職,各級法官要求不應該有黨派傾向,避免受到政治勢力干預。法官還有權審查行政命令,在認為其違法或違憲時發布禁令,還能審查國會的立法行為保證其合法性,這正是博斯伯格事件的重要原因。
所以司法部算是特朗普對手中最難纏的一個了。
不過比較微妙的是,美國司法部的獨立性不僅要求法官不應有任何政治傾向,也要求他們不應直接參與政治斗爭。從首席大法官羅伯茨的發言也不難看出其相當克制,而且他與特朗普的關系并非完全敵對。
像去年羅伯茨撰寫裁決書,使特朗普在對2020年大選結果提出異議的行為上享有廣泛豁免權。他也出席了特朗普的國會聯席會議。特朗普對羅伯茨的表現也很微妙,面對斥責他說羅伯茨也沒提他的名字,雖然他對博斯伯格彈劾,但他從未違抗法庭,并相信法庭。
可以說特朗普政府也清楚直接質疑最高法官是不合適的。歷史上出現類似的情況時,司法部、總統、國會之間往往會達成某種政治妥協。羅伯茨奉行制度主義偏向保守,特朗普與其周旋的余地很大。
雖然特朗普能達成妥協,但權力不斷流向總統的趨勢恐怕不會改變。由此引發的政治斗爭戰火也不會小,這就得看特朗普能不能接得住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