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8年趙構任用秦檜為相,向金求和。
就在此前一年,淮西宋軍投金的兵變令南宋軍心受挫,南宋抗金也從積極轉向了防守。
秦檜削去了大將韓世忠的兵權,議和后向金稱臣,但是取回了開封府的河南、陜西之地,也算是外交的一些收獲。
1140年金朝毀約,分三路南侵,重新占領河南、陜西等地,宋軍在岳飛等將領指揮下,戰(zhàn)果顯著,一度離舊都汴梁只有45里。
但趙構十二面金牌詔岳飛班師回朝,當知道岳飛北伐效果顯著再下詔讓岳飛暫停班師已經(jīng)來不及了。
1142年1月,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父子,和金朝簽訂了《紹興和議》,稱臣納貢,換取停戰(zhàn)和偏安一隅。
原文賞析:
熙宗合剌廢劉豫,悉有中原地,屯田募兵,增設守備,與宋分疆。
史略:宋紹興五年,金阿骨打之孫合剌嗣位。 是時劉豫數(shù)引金人入寇,為宋所敗。 八年金人遂襲汴,執(zhí)劉豫,廢徙臨潢, 因議以河南、陜西地與宋。 十年,兀術復自黎陽趨河南,撒離喝自河中趨陜西,盡奪所歸地。 宋因詔諸將進討。 岳飛等軍屢勝,中原州鎮(zhèn),次第恢復。 而秦檜專主割地請和,詔飛等班師,兀術等旋復南寇。 十一年,和議始定,西復大散,東限長淮,皆為金境。
【譯文】{金熙宗完顏合剌(là)廢除了劉豫,完全占領了中原地區(qū)。他屯田募兵,增設守備,與南宋劃分了疆界。}
《史略》記載: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金朝的完顏阿骨打之孫完顏合剌繼位。當時,劉豫多次引導金兵入侵,但被南宋打敗。
紹興八年(1138年),金兵襲擊汴都,抓獲劉豫,廢了他的帝位,將他流放到臨潢(內(nèi)蒙古赤峰)。
宋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金朝將河南、陜西地區(qū)歸還給南宋。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術從黎陽進攻河南地區(qū),撒離喝從河中進攻陜西,重新奪回了之前歸還給南宋的土地。
南宋因此下詔命令諸將進兵討伐。岳飛等人的軍隊多次取得勝利,中原的州鎮(zhèn)逐漸收復。
然而秦檜卻主張割地求和,趙構下詔命令岳飛等人撤軍,隨后兀術等人又南侵。
紹興十一年(1141年),和議最終確定,西邊以大散關為界,東邊以長淮為界,這些地方都成為金朝領土。
襲遼制,建五京,置十四總管府,是為十九路。
史略:金人以會寧府為上京, 臨潢府為北京, 遼陽府為南京, 大定府為中京, 大同府為西京, 是為五京。 曰河北東路, 曰河北西路, 曰河東南路, 曰河東北路, 曰山東東路, 曰京北路, 曰鄔延路, 曰慶原路, 曰熙秦路, 曰汴京路, 曰大名路, 曰咸平路, 后又分熙秦為鳳翔、臨洮二路, 是為十四總管府。 而五京亦曰上京、北京、南京、中京、西京等路, 共為十九路。
【譯文】{金朝沿襲了遼朝的制度,建立五京,設置了十四個總管府,共十九路。}
《史略》記載:金朝將會寧府設為上京,臨潢府設為北京,遼陽府設為南京,大定府設為中京,大同府設為西京,這五個城市被稱為五京。
此外還設有河北東路、河北西路、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山東東路、京北路等12個總管府。
后來熙秦路又被分為鳳翔路和臨洮路,這樣一共有14個總管府。
而五京也分別被稱為上京路、北京路、南京路、中京路、西京路等,總共19路。
閑散府九, 節(jié)鎮(zhèn)三十六,防御郡二十二,刺史郡七十三,軍十有六, 縣六百三十二,城、寨、堡、關百二十二,鎮(zhèn)四百八十六。 東極海,西逾積石, 北過陰山, 南抵淮、漢,地方一萬余里。 自阿骨打至守緒,傳九世國亡。
【譯文】此外還有9個閑散府,36個節(jié)鎮(zhèn),22個防御郡,73個刺史郡,16個軍,632個縣,122個城、寨、堡、關,486個鎮(zhèn)。
東到大海,西到積石山,北到陰山,南到淮河和漢水,金朝疆域方圓一萬多里。
從完顏阿骨打到完顏守緒,一共傳九位皇帝,金朝滅亡。
端倪解析:
金熙宗時期的金宋議和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
在1137年,金熙宗下詔廢除劉豫的齊政權,開始與南宋進行和談。
1139年正月,金宋議和成立,南宋代替?zhèn)锡R政權成為金的屬國,對金稱臣,金朝歸還河南、陜西地區(qū)。
這次和議有幾個重要的影響。
其一,它標志著金朝在對南宋戰(zhàn)爭中取得優(yōu)勢,南宋被迫接受成為金朝屬國。
其二,這次和議也使金朝能夠集中力量對付其他敵人,如遼東女真部落和西夏。
最后,這次和議對南宋內(nèi)政有影響,使趙構暫時擺脫戰(zhàn)爭壓力,專心處理內(nèi)政。
不過這次和議并沒有實現(xiàn)長久和平。
金朝主戰(zhàn)派很快占了上風,1140年5月,金熙宗詔令兀術收復河南、陜西等地。
這次和議破裂,再次引發(fā)金宋之間的戰(zhàn)爭。
紹興和議是南宋與金朝在1141年達成的第二次和議。
紹興和議確立了南宋向金朝稱臣的不平等關系,結束長達10余年的戰(zhàn)爭狀態(tài),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這個和議也直接導致了抗金名將岳飛的死亡。
和議劃定宋金邊界,南宋割讓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土地給金朝。
每年還要向金朝納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這對南宋經(jīng)濟無疑是一種負擔。
紹興和議也確定了“南自南,北自北”的原則,即原籍在和議規(guī)定的南宋境內(nèi)的漢人歸南宋,原籍在和議規(guī)定的金朝境內(nèi)的漢人歸金朝。
這使得北方漢人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成了南宋的敵國子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