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由首都醫科大學危重癥醫學系主辦的“重癥醫學的前沿、創新與挑戰”主題學術報告會在首都醫科大學逸夫報告廳成功召開。本次會議邀請到國內重癥醫學領域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前沿研究進展、技術創新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學術報告并與參會人員展開深入交流。危重癥醫學系第五屆系務委員會全體成員、北京市各大醫院重癥醫學醫護工作者及首醫校本部師生等近三百人現場參會,另有千余人在線上觀看會議的同步直播。
會議由首都醫科大學危重癥醫學系副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李文雄教授主持。首都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吉訓明教授致開幕辭。吉校長對危重癥醫學系在學科建設、臨床實踐及科研創新方面的成果予以了高度肯定,同時強調學術交流在推動基礎與臨床研究融合、增強學科特色及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勵學系成員單位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依托科技創新和臨床大數據資源,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國家重大疾病防治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隨后,首都醫科大學危重癥醫學系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黨委書記周建新教授致辭。周建新教授對學校以及成員單位的支持表示感謝,并表示學系將緊密圍繞國家戰略和人民健康需求,順應科技創新與人工智能發展趨勢,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醫教研產深度融合,助力重癥醫學高質量發展。
專家報告:聚焦前沿問題與創新突破
在專家報告環節,國內多位知名重癥醫學專家進行精彩分享。
國際前沿與學科發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原院長、中國醫師協會重癥醫學醫師分會榮譽會長席修明教授圍繞“重癥醫學的國際前沿進展”,結合疫情對重癥醫學的影響,系統解析重癥疾病的定義、發生機制、表型探索及未來研究熱點。
精準醫學與個體化治療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癥醫學科首席專家、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前任副主任委員李建國教授以“膿毒癥的糖皮質激素治療:現狀及出路”為題,結合前沿指南及臨床熱點問題,探討根據疾病表型異質性實現個體化精準治療的可能性。
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馬曉春教授深入解析“內皮細胞損傷與血管滲漏:機制及可能的干預”,從分子變化到病理生理層面,探討其在多種重癥疾病中的作用及干預措施。
科研創新助力學科發展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呂奔教授分享團隊在重癥凝血疾病研究方面的成果,結合基礎科研和臨床實踐,闡釋可能的科學假說、分子機制及靶向干預策略,并介紹多中心臨床研究進展。
學術討論:交流思想,碰撞智慧
學術討論環節由李文雄教授主持,與會專家圍繞報告內容展開熱烈討論,就重癥醫學的熱點問題與未來研究方向進行深入交流。現場學術氛圍濃厚,討論內容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意義。
總結與展望:推動重癥醫學高質量發展
會議最后,周建新教授對近年來危重癥醫學系取得的建設成果進行了全面的匯報,系統介紹了學系在醫療、教學、科研以及應對公共衛生事件上取得的成績,并從“強優勢、找短板、抓機會、應風險”四個維度分析發展現狀,同時展望未來學系建設方向和重點任務。
本次首都醫科大學危重癥醫學系學術報告會聚焦重癥醫學的前沿問題與臨床實踐痛點,展示專家學者的學術洞見與創新思路,推動科研創新與臨床實踐深度融合,為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了重要助力。在夯實首都醫科大學危重癥醫學系高質量發展基礎的同時,也為我國重癥醫學領域的進步與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來源:危重癥醫學系CMU
出品
北京世紀壇醫院宣傳中心
專欄入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