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104條:"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柴胡(二兩十六銖) 黃芩(一兩) 人參(一兩) 甘草(一兩,炙) 生姜(一兩,切) 半夏(二十銖,本云五枚,洗) 大棗(四枚,擘) 芒消(二兩)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芒消,更煮微沸。分溫再服,不解更作。"
病人受寒十多天病還沒有解,進入半表半里了。胸脅滿而嘔,胸悶,肋骨按痛,肋脹滿,惡心嘔吐,這些都是半表半里證。日晡所發潮熱,傍晚的時候,下午三點到五點,身體陣陣地發熱,接著有點拉肚子,拉肚子是身體在排邪。身體發潮熱是向體表來排病,微利是從里來排病。
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在《康平本傷寒論》里面, 醫以丸藥下之 ,這句話是用括號圍起來的,可能是后人加的注釋,這句前面的是仲景的原文。 潮熱者實也。 人體下午傍晚的時候發潮熱,一般是腸道有淤堵。 下午正好是腎經運行時間,借助腎經的運行能量走向了體表,身體會發潮熱,平時因為淤堵牽制了津液,到體表的能量不足。 下午病情加重的,一般是腸道有淤堵,跟食積有關系。 晚上發病加重的,一般和瘀血有關。
有一段時間我下午 會 頭暈,想了一下,腸道堵了,吃了大黃甘草丸,拉肚子后頭就不暈了。 這個時候先用小柴胡湯,為什么?經過了十幾天,身體一直在同病邪抗爭,身體的津液不足了,病進入半表半里。半表半里證不適合用下法的,先用小柴胡湯疏通半表半里,讓身體恢復正常運行,再清腸道里面的實和熱,因為已經拉肚子了,堵得不厲害了,但是身體還有潮熱的證,里有熱可以用芒硝。
芒硝味咸性寒,可以清熱,所以用小柴胡加芒硝。這個其實是先吃了兩頓小柴胡湯,第三頓的時候加一點芒硝來清熱。 這個就屬于中間狀態了。辨虛實,小柴胡湯證是虛證;大柴胡湯證是實證;小柴胡加芒硝證是虛實夾雜證,用芒硝來攻實。有三種情況,半表半里證虛的用小柴胡湯,實的用大柴胡湯,津液虛同時有淤堵用小柴胡湯加芒硝或大黃。 抓大局:津液虛有淤堵的半表半里證。
陰陽:陽。
表里:半,里。
虛實:虛實夾雜。
寒熱:熱。
用小柴胡是因為病了十幾天了,津液不足,先用小柴胡湯讓身體恢復運行,津液上來。但是津液恢復后,表基本上就解了。再加芒硝來去里面的實熱,這個就是虛證和實證的一種中間狀態了。小柴胡湯用參姜草棗建中,補能量;大柴胡湯去了人參和炙甘草,用枳實和大黃是攻的;但是這個條文是中間狀態,要清里的實熱,用小柴胡加芒硝。
后面還會學到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小柴胡加桂枝大黃,中間是有過渡的。雖然津液虛,但虛實夾雜,怎么辦呢?虛實夾雜,虛實都有,一部分藥給身體補能量,另一部分藥去化淤堵,攻補兼施。學習的時候,先要把明顯的證掌握了,小柴胡湯是治虛證的,大柴胡湯是治實的,但還要知道有中間狀態的,變證有很多。 像半表半里證,心煩喜嘔,胸滿脅痛,但是尺脈沉取是弱的,是陰證,小柴胡湯加附子;同時嗓子痛,有鼻涕,鼻涕是黃的,痰也是黃的,小柴胡湯加生石膏。
如果熱證很明顯,要實行規避原則,把熱性的生姜去掉,小柴胡去生姜加生石膏;如果有半表半里證同時津液虛,體表疼痛,腿抽筋,手發麻,胃寒,有上熱,寒熱夾雜,睡眠不好,柴胡桂枝干姜湯;如果小柴胡湯證的病人水飲比較重,舌胖大,有齒痕,飲不解渴,渴不欲飲,加茯苓白術。 這個證有很多變化,大柴胡湯證也同樣的。大柴胡湯證還有腸癰,瘀血,性子急,臉上冒油,中午犯困,屁多屁臭,腿上肌膚甲錯,嘴唇暗黑,性格暴躁,晚上失眠,用大柴胡加牡丹皮、桃仁,既去腸癰又去瘀血。
如果大柴胡湯證偏陰寒,有瘀血,手腳又發涼,臉色發黑,嘴唇暗,胃寒,大柴胡加干姜,再加熱性的去瘀血藥川芎、當歸。這就是柴胡證用藥的加減變化。 腸道里有淤堵,熱不太重,用大黃疏通淤堵;如果已腹瀉,潮熱,不用大黃,用芒硝;但是如果拉肚子,大便非常臭,身體也發潮熱,身體在排淤堵,用大黃芒硝幫身體排實熱。陽明病,脈洪大有力,腹瀉,便秘,大便臭,磨牙,大黃芒硝一起用。
作者/程永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