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喊冤 董事長:千禾0就是零添加
3款宣稱“零添加”的醬油中,12款檢出微量鎘(含量范圍0.00572~0.110mg/kg),其中千禾味業的“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鎘含量為0.0110mg/kg。此事引發公眾對“零添加”醬油安全性的質疑,尤其關注千禾產品是否違背其宣傳承諾。
公眾認為“千禾0”商標應代表“零添加”,但檢測結果顯示產品含鎘,質疑公司是否混淆概念。
千禾稱鎘來自原料(如大豆、小麥),但公眾擔憂長期攝入風險。
高管喊冤的緣由
千禾產品鎘含量符合中國及歐盟標準(如歐盟規定成人單日鎘攝入不超過0.021mg,千禾產品遠低于此限值)。
鎘廣泛存在于土壤、水中,屬自然污染,非人為添加。
公眾對“零添加”的嚴格定義與企業宣傳產生認知偏差,導致誤解。
董事長的回應策略
強調“千禾0”是注冊商標,代表零添加產品,生產過程中嚴禁使用食品添加劑。
提供自查報告及監管抽檢結果,證明產品符合國標,鎘含量安全。
表示將常態化邀請消費者參觀工廠,推動生產可視化,消除疑慮。
公眾的核心關切
市場對“零添加”無統一標準,部分消費者認為“零添加”應完全無化學元素(包括天然存在的鎘)。
企業宣傳責任:公眾認為企業需更清晰地解釋“千禾0”與零添加的關系,避免誤導。
千禾的應對措施
強調鎘的普遍存在性及微量無害性,引用權威標準佐證安全性。
通過開放工廠、公開檢測流程等方式,增強信任。
聲明“千禾0”商標合法注冊,不存在蹭熱點或混淆概念的行為。
零添加標準的缺失
目前中國對“零添加”無統一規范,企業自行定義易引發爭議。需推動行業或國家標準制定,明確“零添加”邊界(如是否允許天然存在的微量元素)。
食品安全的溝通挑戰
企業需平衡商業宣傳與科學事實,避免因簡化宣傳導致公眾誤解。例如,“零添加”需明確是“無人工添加劑”還是“無任何化學成分”。
監管與輿論的互動
監管部門的抽檢結果對公眾信任至關重要。此次眉山市監局抽檢千禾產品合格,為企業提供了關鍵背書,但企業仍需主動加強風險溝通。
事件雖引發短期信任危機,但通過自查、監管驗證及透明化承諾,可逐步修復形象。需持續加強科普,明確“零添加”不等于“無任何自然成分”。
需推動“零添加”標準的建立,避免營銷噱頭誤導消費者。同時,企業應強化供應鏈管控,降低原料自然污染風險。
需理性看待食品安全問題,區分“人工添加”與“自然存在”物質,避免過度恐慌。
此次事件再次凸顯了食品行業信任構建的復雜性,科學、透明、合規是企業應對危機的核心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