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人生旅途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究竟該構建怎樣的關系,始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永恒話題。涂磊曾指出,“希望父母和孩子之間,能成為互相陪伴,走過人生一段路的人,而不只是互相犧牲。”這一觀點像一面鏡子,照見了中國式家庭的諸多痛點。
當代社會年輕人生活壓力都很大,即便成家以后,也很難通過自己的能力照顧好家庭和孩子,于是,父母長輩進行幫襯成了社會的普遍現象。出錢幫助兒女生活,出力為兒女做家務,義不容辭地為兒女帶娃……在涂磊看來,“一家人按道理來說不應該說兩家話,雖然父母都沒有義務說一定要給小家庭里面扔錢,一定要給他們帶孩子,但事實上在中國大部分的家庭當中,確確實實一個小家庭是兩家的老人在共同的幫,錢多錢少不是標準,盡心盡力才是標準。”
不過,在家庭關系的復雜網絡中,每個成員的付出都應當是出于對彼此的愛與關懷,而非用以換取話語權的籌碼。涂磊曾深刻指出,小家庭的和諧,不應被所謂的“付出多寡”所左右。“也不能說誰給這個小家庭付出的多就有權利在這個小家庭面前指手畫腳,沒給錢也同樣沒有這樣的資格,去評價這個小家庭的幸福與不幸福,因為這個小家庭過還是小兩口自己過,應該讓他們自己拿主意。”由此可見,父母的角色,應是在尊重與理解的基礎上,為小家庭提供支持與引導,而非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子女。
此外,在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父母不幫襯子女的情況。涂磊曾理性地指出,這是父母基于自身考量所做出的選擇,本質上并無對錯之分,畢竟每個人都擁有決定自身生活方式的權利。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與父母的緣分是命運的安排,遇見何種類型的父母,皆是一種獨特的福氣。“凡事去對比一下,去看看這個世上有多種類型的人,你就知道我到底是在幸福中,還是說我攤上這事那我就認。”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猶如一首復雜而動人的交響曲,而涂磊的諸多觀點,為我們精準調校了家庭關系的“頻率”。希望大家都能處理好這份特殊的關系,讓這份親情永遠溫暖如初。
編輯:舒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