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最穩健港股”失守,福壽園正經歷嚴重增長危機
來源丨九州鳳凰
撰文丨九裘
編輯|鄒貓
曾被譽為“最穩健港股”的福壽園(01448.HK),如今正經歷成立以來最嚴重的增長危機。
3月14日,公司發布盈利預警稱,預計2024年度歸母凈利潤為3.72億元至3.96億元,同比銳減50%至53%。這是自2013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如此大幅度的盈利滑坡。消息一經發布,市場迅速反應,股價應聲下跌9.21%,市值跌破百億港元,蒸發逾9億港元。
作為港股殯葬板塊龍頭、行業“優等生”,福壽園的失速背后,暴露出的是高端殯葬模式對經濟周期過度依賴的系統性問題,以及在數字化轉型中路徑選擇的尷尬。
墓穴賣不動,高價戰略受阻
福壽園盈利模式高度依賴“高端墓穴”銷售。過去數年,憑借每個位墓動輒10萬元以上的定價,公司實現了毛利率80%+、凈利潤年年上漲的“現金?!笔皆鲩L。
但這一切在2024年戛然而止。半年報數據顯示,福壽園2024年上半年墓園服務收入同比下滑29.6%,墓穴銷售數量同比大跌31.5%。同時,墓穴平均售價從2023年的11.95萬元下滑至11.73萬元,首次出現售價回落,標志著高端定價模式觸頂。
核心市場上海首當其沖:區域營收同比下降27.4%。考慮到福壽園超三分之一收入來自上海,地方市場需求萎縮已對其形成實質性沖擊。
從“最賺錢行業”到“無人敢買”,消費降級拖垮利潤神話
長期以來,殯葬被視為典型的“剛需行業”“逆周期防御性資產”。但當經濟大環境承壓時,殯葬也難獨善其身。
2024年,受經濟下行和消費降級影響,居民在喪事安排上的支出趨于保守。疊加地方財政壓力與“節儉治喪”政策導向,高價墓穴和殯儀服務的議價空間明顯下降。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體面告別”,而更傾向于“務實節約”。
福壽園賴以增長的高端化路線,正在失去社會共識。
數字人“復活”亡者?AI轉型陷入困局
面對傳統業務困境,福壽園高調推進“數字殯葬”轉型,宣布將自身定位由殯葬服務商升級為“生命科技企業”,重點發展AI數字人、“精神留存”等業務。
然而,從實際推進來看,AI產品反響平平,商業化受阻:入門級圖文數字人產品售價199元,遠高于市場上同類AI應用。高端版需定制化開發,難以形成規模化。技術仍依賴外部合作方,缺乏核心壁壘。更重要的是,“數字復活親人”在倫理、法律、文化層面引發廣泛爭議,尚未形成穩定需求。
業內普遍認為,AI殯葬更像是一種情感消費或精神寄托,而非可以迅速變現的商業模式。短期內,難以彌補墓園銷售下滑帶來的業績缺口。
分紅維穩,實則掩蓋基本面惡化
面對業績滑坡與市值縮水,公司祭出“高比例分紅”維穩策略:2025年初宣布派發特別股息,總額約9億港元,股息收益率高達9.5%。
這已是福壽園連續第二年實施大手筆分紅。雖然短期內穩定了投資者信心,但從財務角度來看,這一策略也釋放了公司缺乏投資方向和增長信心的信號。當企業選擇“派錢而非擴張”,也意味著增長空間在急劇收窄。
商譽減值與稅務成本上升成“隱性炸彈”
福壽園在公告中提到,部分子公司因資產減值及稅負壓力導致利潤縮水,意味著經營壓力已滲透至資產端和合規層面。
據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商譽減值暴露的是過去擴張并購的整合失敗,稅務成本上升則可能與地方財政緊張、政策審查趨嚴有關,若減值進一步擴大,將對未來資產負債表形成持續侵蝕。
福壽園的挑戰并非來自“死亡率下降”或行業周期,而是商業模式與消費觀念發生了根本錯位。
高價墓地模式難以為繼、數字轉型方向未明,疊加政策趨嚴與市場萎縮,這家殯葬第一股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增長天花板。
在老齡化與長期需求穩健的大背景下,殯葬仍是有前景的賽道。但對福壽園而言,真正的問題是:它還能不能代表這個行業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