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天地自然的見證之下,結為異姓兄弟,從此生死相戚,榮辱與共,這是古人表達深厚感情的重要方式。
當兩個人的情感深到一定程度時,他們便會選擇結拜,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比如《三國演義》當中的劉關張三人,他們就是結為異姓兄弟的典型代表,他們的故事也傳為佳話。
時至今日,行走江湖,至交好友之間仍然流行結拜的方式。只不過與古人不同,八拜之交的禮儀很少在現代社會出現。
人們結拜之時,通常只會采用最簡單的形式。其實這八拜之交,每一個層面都有著對應的典故。
現代人不敢做,那是因為根本學不來。
八拜之交分別對應著怎樣的故事和意義?它又能代表什么真摯美好的情感?
跨越生死,情誼深厚
八拜之交,這是我們在史書當中常常見到的一個詞語。
它其實代表著八個不同的層面,最上層的兩個含義,代表著人們的情誼已經跨越了生死。
第七拜和第八拜,就是生死之交和舍命之交。
簡而言之,結拜兄弟之間能夠為了對方而舍去性命,如果對方去世,他也能夠代替對方照顧家人,孝順父母。
南宋時期的岳飛將軍和貢祖文這兩位將軍,就有著如同生死之交的深厚感情。
岳飛生前,兩人攜手作戰,向著北方收復失地。
岳飛遭奸人陷害,又被宋高宗愚蠢地處死之后,貢祖文也堅定地站了出來。
那個時候,岳飛家人和朋友的處境非常艱難。任何人膽敢站出來為他說情,都會受到宋高宗連坐的懲罰。
哪怕大家心中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膽敢妄言。
而貢祖文卻全然不懼,他安置好自己的家人,在岳家險些被滿門抄斬之前,冒著最大的危險救下了岳飛的三兒子岳霖。
后來在成長過程中,岳霖一直跟著貢祖文學習本領,他們也一同期待,等待著岳飛沉冤昭雪的那天。
岳飛的后人為了紀念這段比天還大的恩情,與貢祖文家族結為了一家人,現在兩家人祭祖,都會同時祭拜兩位先祖。
而且兩個家庭的后人不準通婚,因為大家已經親如一家。
這就是生死之交,我們可以同生共死,當你失去生命時,我也可以代替你去彌補遺憾。
至于舍命之交,它常常體現在具有同袍情誼的戰友身上。
還記得前些年風靡一時的電視劇《瑯琊榜》嗎?赤焰軍因為皇帝的猜疑,倒在了梅嶺雪山,許多將士都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當時為了給少帥爭得一條求生的道路,軍中的子弟紛紛以身體為盾,阻擋對手前進的腳步,硬生生地靠著血肉拖延時間,為少帥求得了更多的生存機會。
所謂舍命之交,便是我能為了你的生命而舍去自己的生命。
每個人的性命都只有一次,能做到舍命之交,這兩個人一定比手足兄弟還要親近。
而這份情誼的深厚程度,更是遠遠超出常人的想象。
在這之下的第六拜,那就是知音之交。
談到知音二字,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伯牙與鐘子期。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前者愛好彈琴,而且在這一方面有著頗多造詣,后者雖然自己無法上手彈琴,但是對琴聲有著最深層次的體會,對彈琴之人的感情也能感同身受。
每一次伯牙彈琴,鐘子期聆聽,他們二人都能從曲調的流淌當中與對方實現情感共鳴。
你能知曉我的音樂,所以這份情誼被人們稱作知音。
后來鐘子期遺憾離世,酷愛彈琴的伯牙把自己最心愛的古琴摔得粉碎,從此再也聽不得任何琴聲。
這就是《伯牙絕弦》的典故,這也是知音之交的典故。
兩個人能夠互相引為知音,那一定代表著他們能夠在思維上同頻共振,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對方的所思所想,能夠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
人生一世,可能會遇到很多朋友,但是知音卻寥寥無幾,如果真的能遇到名副其實的知音,那實在是人生中最幸運的事情。
知音是朋友中最高等級的褒獎,而知音之交,也代表著結拜的一種高水準形式。
古人常常在結拜時進行到這一步,可是現代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的思想也逐漸碎片化呈現。
知音二字,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反復被人們所提及。
比知音之交更低一個層次的,就是管鮑之交。
聽到這個名字,相信很多朋友馬上能聯想到兩位主人公,管仲和鮑叔牙。
他們二人的友情故事,同樣也在歷史上被傳為佳話。
他們二人相識于微時,管仲是家境貧寒的窮小子,而鮑叔牙的家庭環境則相對富裕。
兩個人都對商業感興趣,所以他們合作經商。
經商就必然涉及利益分配,而利益問題最是容易讓朋友反目成仇。
現代社會所謂的生活家們,常常對年輕人發出警告,讓大家千萬不要和朋友一起工作。
原本關系較好的朋友,很有可能會因為工作中種種煩瑣的事情和利益分割而分道揚鑣。
但是管仲和鮑叔牙這兩個人,卻完全沒有出現類似的問題。
考慮到管仲的經濟條件較為困難,鮑叔牙在進行利益分配時,總是會把大比例的成果讓給管仲。
他們從來沒有因為這些小事而紅過臉,生過氣。
后來治理齊國,鮑叔牙也主動告知齊國國主:“我有一個朋友名叫管仲,他的優秀才華遠遠超乎我之上。我想,他比我更加適合這個位置,也比我更適合輔佐您問鼎中原。”
鮑叔牙所在的位置,在齊國國內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位十分優越。
在巨大的誘惑面前,他想到了自己的朋友,也愿意真心實意地向上司推舉比自己更優秀的朋友。
因為鮑叔牙的誠懇相讓,管仲進入到齊國國主的視線,并最終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不管是身無長物之時,還是位極人臣之后,他們兩個人的感情從來沒有改變過。以前可以坐在一起喝咂酒,后來可以碰杯賞明月,這就是友情最好的典范。
管鮑之交,也是結拜過程中較高水準的等級。
共同進退,信守承諾
結拜當中的第四拜,名曰膠漆之交。
如膠似漆這四個字,如今又來形容情侶之間的甜蜜,但最早卻是用來形容朋友之間的共同進退。
與膠漆之交相關的典故,是陳重和雷義的故事。
兩個人年輕時共同學習,一起進步。但是陳重更加聰明,所以年紀輕輕便做出了自己的一番成就,受到了地方官員的賞識。
于是地方官員向上推選陳重,把他納入到了官僚體系當中,幫助他實現了人生理想。
但是他卻沒有急著動身,而是選擇等待朋友。如果雷義不能同樣受到察舉,他卻沒有辦法一個人安安心心的飛黃騰達。
一直等到第二年,雷義也獲得了一個名額,他們兩個才共同赴任。
同進同退,彼此不離不棄,這對朋友的感情簡直可歌可泣。
而且后來其中一人因為不白之冤丟了官位時,另一個人也毫不猶豫地向皇帝辭去了官職,如果你不在,那我也沒有留下來的道理。
兩個人攜手離開,歸隱民間,過上了平凡的生活。
能夠在飛黃騰達時銘記舊時的情誼,也能夠在落難之時患難與共,這種感情極為難得,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膠漆之交,在一個人們容易對真情產生信任危機的時代,最能夠受到追捧。
這第三種結拜方式,那就是雞黍之交。
雞黍之交的典故,主人公是范式和張劭這對朋友,前者前往洛陽求學,而后者正好住在洛陽。
在求學過程中,兩個人逐漸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學習任務結束之后,范式自然會離開洛陽返回老家。
他們對彼此依依不舍,因此在離別之際也許下承諾,兩年之后,他們還會在這里再會。
范式會專程來到洛陽,而張劭也會用最大的誠意來接待他。
一眨眼,兩年過去了。
到了兩個人約定的時間,張劭開始做準備,他先是拿出了足夠多的糧食,而后又把家中最肥的那只公雞殺掉,準備用一桌最豐盛的大餐來招待貴客。
他在做著準備工作時,他的母親卻非常擔心。畢竟兩個人當初也只是隨口作出的承諾,萬一其中一方沒有當真,那么他們所做的準備就都是白費。
好在擔心都是多余,在張劭準備好所有的東西之后,范式也應約到來,一對老友再次相見。
信守承諾,記得兩年前隨口許下的諾言,兩個人都有著共同的默契,這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有的朋友相交,其中一方可能會把隨口說出的話當成客套,而另一方卻會較真,這樣的朋友,沒有辦法長遠地走下去。
只有雙方同樣認真地對待這段友情,他們的友情才是真正珍貴的存在。
不看年齡,過命交情
這八拜之交中的第二拜和第一拜,分別是忘年之交與刎頸之交,其中的故事,我們來一一細說。
忘年之交與孔融和邇衡兩個人的交情有關,他們一人是四十多歲的德高望重的學者,另一個人只不過是十多歲的黃口小兒。
但是年輕人不嫌棄老人思想古板,老人也不嫌棄年輕人想法幼稚,兩個人能充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所以在很多觀點上能達成一致。
忘年之交告訴我們,在友情中,年齡同樣不是問題。
至于刎頸之交,那就不得不提到《將相和》這個故事了。
廉頗負荊請罪,和藺相如冰釋前嫌,兩個人都看到了對方身上的閃光點,因此都能夠以欣賞的眼光來維系這段友情。
想當初水火不容的二人,逐漸把對方看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在生死攸關的大事面前,他們可以為了保護對方,舍棄自己的性命。
刎頸之交,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承載著生命般厚重的分量。
八拜之交,每一拜都有著極深的含義,也正因如此,現代人才不敢隨便涉足這個領域。
結語:
人們常說,朋友是自己選擇的家人。
不管是現代社會還是古代社會,每一個人都非常看重朋友,也非常在意友情在生命中的重量。
如果運氣不錯,能夠遇到一個可以結成八拜之交的摯友,那一定要學會珍惜。
參考資料:
《史記》
《中國通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