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力對付中國,特朗普或要放棄北約控制權,該拋棄一切幻想了。
自1951年北約組織成立歐洲盟軍司令部之后,該部門的將領都是由美國軍事將領出任。而據財聯社報道,近日,美國媒體最新爆料稱,在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國防部改革計劃中,他似乎準備放棄這一傳統。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省錢”。
據多名美國國防部門官員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對美國軍隊的作戰司令和總部,進行調查和重組。其中一項“重要計劃”,就是放棄歐洲盟軍司令的職位。目前,擔任該職位的是美國陸軍上將克里斯托弗·卡沃利。一旦美國放棄該職位,將使北約內部的權力架構“失衡”,并帶來重要的象征性意義的轉變。在更大的軍事布局變化方面,在美軍現有的11個作戰司令部中,有5個可能會被合并掉。
要知道,北約成立的初衷,以及美國插手歐洲安全事務的目的,都是為了對抗俄羅斯。而如今,俄羅斯早已不再是美國的威脅,盡管俄羅斯非常龐大,但卻沒有足夠的力量對歐洲地區構成重大軍事威脅。俄羅斯的核彈只能威懾,卻無法實戰。因此美國有理由認為,自己可以從歐洲戰場退出,不想繼續在歐洲身上浪費力氣,因為對于美國來說,他如今有了一個更加強大的“目標”,那就是亞太。
因此,美國在歐洲的戰略收縮,是早已注定的。然而,失去美國防務支持的歐洲,顯然無法獨自面對俄羅斯,這也是歐洲非常害怕的局面。
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對歐洲都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甚至可以說是權威。歐洲的經濟、政治以及軍事和美國高度捆綁,這既體現了歐洲對美國的依賴,又顯示出美國對歐洲的“責任”。
然而,做的事情越多,付出的就越多。美國對歐洲的保護,需要巨額的資金作為支持,作為商人的特朗普自然不會再做這種賠本的買賣。特朗普上臺后對歐洲喊話稱,美國不會再做“免費的警察”。
早在其第一任期,就表達過此類觀點,因此特朗普上臺令西方國家惴惴不安。美國的這一轉變,和世界大勢的改變有關。
美國將矛頭轉向亞太,將顯著提升對中國的戰略威脅。目前,美國17個高端項目在亞太方向全部是一個持平或者增加趨勢。盡管特朗普表示要削減軍費,裁減軍人數量,但美軍的核心力量并不受影響。
近日,美軍在夏威夷的第二個“堤豐”導彈旅開始部署。另外,美國還計劃向中國周邊的日韓菲等國加快部署該系統,甚至不排除在我國臺灣省部署該系統。這樣一來,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威懾和武力威脅,將會再上升一個維度。
因此我們可以判斷,美國所謂的“戰略收縮”,其實本質上是“傳略轉移”,而在這個過程中,全球的“大國博弈”將會持續加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