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軍工圈掀起波瀾:洛克希德·馬丁被傳出無緣美國海軍下一代艦載戰斗機F/A-XX項目的最終角逐。據X平臺上的可靠消息,洛馬的提案未能滿足美國海軍對第六代艦載機的苛刻要求,可能是技術創新不足,也可能是成本控制失衡。F/A-XX項目旨在打造一款能在2030年代主宰海洋天空的戰機,要求超隱身、超音速巡航、人工智能輔助以及無人協同作戰能力。洛馬雖有豐富經驗,但F-35項目的坎坷,似乎讓海軍對其能否再次交付革命性設計心存疑慮。
取而代之的是波音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波音憑借F/A-18E/F和EA-18G的艦載機經驗,深諳航母作戰需求;而諾格則以B-2和B-21的隱身技術聞名,兩者聯手可能為F/A-XX注入全新活力。X上有人調侃:“洛馬忙著修F-35的BUG,哪有精力搞六代機?”這話雖不中聽,卻點出了洛馬的困境:資源分散、戰略重心偏移,或許是其出局的深層原因。
不過,若波音或諾格能交出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F/A-XX仍有望成為全球艦載機的標桿。然而,這一變局也給了中國追趕的機會,尤其是沈飛的六代機顯然已初露鋒芒。
2024年12月26日,一架無尾設計的戰斗機從沈飛廠區騰空而起,瞬間引爆中國互聯網。這款戰機以其獨特的“蘭姆達機翼”和雙發布局,展現出超隱身、高機動性、大載彈量和大航程等特點。X上有軍迷評論:“沈飛這架比成飛的下一代戰斗機更像六代機,速度和隱身都像要干翻美帝!”雖是戲言,卻反映了其技術成熟度的初步認可。
更令人矚目的是中國研發效率,若按此進度,外媒推測沈飛六代機可能在2030年實現初始作戰能力。這與美國F/A-XX尚處概念競爭階段形成鮮明對比。或者說,僅從時間線上來對比,中國可能會領先美國10年左右。沈飛新機的戰略定位也值得玩味:或為海軍艦載需求量身定制的重型戰斗機,用于替代殲-35,同時也聚焦西太平洋的區域拒止,直接對標F/A-XX。
可見,F/A-XX和“殲-50”代表了中美在六代機領域的巔峰對決,但兩者各有千秋,勝負難料。
按照目前已知的情況,F/A-XX可能是美國回歸重型艦載戰斗機的巔峰之作,預計在航程、載荷和無人協同(如與MQ-25無人機配合)上有重大提升,但也可能在美軍預算受限的局面下胎死腹中。而沈飛六代機則是能看得見的創新作品,不但是重型戰斗機,還在全向隱身設計、機動性能、飛速度上的表現非常優秀,尤其是其翼法下翻的設計,同時兼顧了機動性和超級隱身的需求,可以說非常有特色。而重型戰斗機的定位,又能讓其在突防和打擊范圍上壓制美軍航母艦載機現有的作戰體系。
從進度來看,中國南北并進研制六代機,人才隊伍非常有活力,又有充足的資金保障,供應鏈整合能力強,生產效率高。一旦項目定型,必將會大規模列裝,在15年后用于替應日漸老化的殲-15,最終推動中國海軍航空兵在技術上碾壓美軍。
總體而言,洛馬被踢出F/A-XX項目,表面看是美國軍工內部的洗牌,為波音和諾斯羅普提供了證明自己的舞臺。但是,基于美國航空軍工在最近15年幾乎沒有重大創新產品亮相的現實,再基于成飛六代機已經進入試飛階段的情況。這場跨越技術與戰略的較量,雖然是中美軍事科技博弈的縮影,但勝負已經非常明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