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說,現在買新能源車就應該翻開車企的財報看看,不然車用著用著,品牌倒閉了的話,那就慘了。
絕對不是在制造焦慮,之前我已經在《車企倒閉后,老車主有多慘?》一文中詳細分析過,大家去看了就知道有多恐怖。
最近,小米、理想、小鵬、零跑2024年的財報已經出爐,就讓我們來看看能不能買它們的車?
據小米集團財報顯示,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2024年營業收入達328億元,毛利率更是高達18.5%,十分接近已經實現盈利的理想。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經調整凈虧損達到62億元,相當于賣一輛SU7虧4.53萬元。
不過只看虧損太過片面,要知道小米汽車在去年僅有一款車型售賣,全年13.69萬輛的成績還只是不到10個月的銷量。
此外,小米汽車去年第四季度毛利率已提升至20.4%,隨著車型開始上量,規模效應下的成本優化潛力已經充分展現。
小米汽車今年還有新車推出,其中SU7 Ultra已經上市,上市72小時內,大定訂單就突破1.9萬輛,鎖單量達1.08萬輛,快速完成全年1萬輛的銷售目標。
此外,小米首款SUV——YU7將在今年6、7月正式上市,而SUV相比轎車更有市場潛力。得益于較好的銷量表現和市場前景,小米汽車已經將今年的交付目標提升至35萬輛。
另外,小米集團2024年全年總收入達3659億元,同比增長35%,經調整凈利潤達到272億元,同比增長41.3%,創歷史新高。因為小米集團財務表現良好,雷軍也一度被稱為北京“現金王”。
所以準備買小米汽車的人,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
理想在2024年如魚得水,全年交付50.05萬輛,同比增長33.1%,蟬聯新勢力銷冠。
得益于此,理想去年營收同比增長16.6%,高達1445億元,成為中國唯一連續兩年營收突破千億元的新勢力。凈利潤方面,理想2024年實現80億元,將尚未實現全年盈利的其他新勢力甩在身后。
不過理想仍然存在壓力,其2024年汽車毛利率為19.8%,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主要是低價車型L6銷量占比超過一半,同時還受到了價格戰的影響。
此外,理想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為8.8萬-9.3萬輛,收入總額同比減少8.7%-3.5%,也可見其面臨一定的增長壓力。
但是不用擔心,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末,理想的現金儲備高達1128億元,活得好好的不是問題。
另外,理想今年還將推出多款新車,包括煥新版MEGA以及首款純電SUV車型i8,我覺得加“電”后的理想潛力不小。
所以,準備買理想的人也可以放心了。
小鵬的財報表現和上面兩者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和自身對比,堪稱近年來最強財報。
小鵬汽車2024年總收入408.7億元,同比增長33.2%,其中汽車銷售收入358.3億元。
小鵬除了手握汽車業務外,還提供技術和其他服務,后者2024年收入暴增89%至50.4億元,主要是與大眾的技術合作授權收入。
另外,小鵬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14.3%,其中汽車毛利率從上年的-1.6%躍升至8.3%,連續六個季度得到改善。
主要原因在于小鵬的智駕方案更改為純視覺方案,在硬件層面省下了不少錢。另外,小鵬還研發了“扶搖架構”,基于架構部分的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可達80%,可讓整車綜合研發成本降低50%。
得益于此,小鵬2024年凈虧損同比收窄44.2%至57.9億元,現金儲備也有419.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小鵬最近一年推出的新車賣得都不錯,MONA M03、P7+、2025款G6/G9,全都是上市即爆,這也讓其連續4個月賣出3萬多輛,并蟬聯今年新勢力單月銷冠。
“根本還遠遠沒有走出生死存亡期。”“我們就在ICU的門口。”
何小鵬還是很理性的,不過我覺得可以樂觀點,因為小鵬下半年還要推出增程車型。
增程車這幾年堪稱車企的銷量密碼,理想、鴻蒙智行、零跑都憑借增程車混得風生水起。小鵬在增程車上疊加自己領先的智駕、智艙技術后,銷量應該不成問題。
小鵬計劃2025年賣出超38萬輛車型,并預計第四季度實現盈利,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有一定希望。
準備買小鵬的人,應該也不用太慌張。
作為悶聲發大財的代表,零跑2024全年交付29.37萬輛新車,同比增長103.8%;營收321.6億元,同比增長92%;凈虧損28.2億元,同比收窄33.18%;毛利率從0.5%提升至8.4%,去年第四季度毛利率達13.3%,并且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
零跑是繼理想后第二家實現單季度盈利的新勢力,不出意外的話,下一步就該開始賺錢了。
零跑在造車早期一度處于新勢力鄙視鏈的底層,因為不是互聯網出身,也沒有傳統車企背景,堪稱“雙非車企”。后面零跑又因為“便宜大碗”,被稱作“理想平替”。
不過從Stellantis集團斥資15億歐元收購零跑21%的股份,到法拉利CEO貝內代托·維格納到訪零跑總部,我們能明顯發現,零跑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零跑,大有躋身新勢力第一梯隊的勢頭。
值得關注的是,零跑2025年的一大任務是落實歐洲的本地化生產,有了Stellantis集團的助力,沒準它會是第一個打開歐洲市場的新勢力。
就在這個月,零跑還與一汽簽署了《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新能源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有了幾大盟友的支持,零跑至少現在不會面臨生存危機。
“2025年,零跑全年銷量將達到50萬-60萬輛,同時公司將力爭在2025年實現全年盈利。”零跑高管已經立下軍令狀,讓我們拭目以待。
活下來的新勢力都在逐步向好,不過從財報來看,各家的發展路徑有所不同,小鵬通過技術合作與降本提升盈利能力,理想在規模擴張中面臨毛利率考驗,零跑則通過戰略合作提高生存率。
整體來看,成本控制、技術創新及產品結構優化成為新勢力提升財務表現的關鍵。
最后,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如何在規模增長與盈利質量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每一個新勢力“活下去”的最大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