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77年,北京,忙碌了一天的海軍總司令員蕭勁光大將終于休息了一會兒,他摘下帽子,閉目養神。
“報告,有位叫陳興發的退伍軍人來拜訪您。”
蕭勁光
話音未落,蕭勁光瞪大了眼睛,腦海里浮出了諸多疑問,陳興發當年不是已經犧牲了嗎?來不及過多思考,蕭勁光趕緊吩咐道:“快請他進來!那是我的救命恩人!”
陳興發此時已經65歲,只有一只眼睛還有視力,人也黝黑清瘦,完全像個老農民,一點兒魁梧健壯的影子都找不到了,兩位老戰友雙手緊緊相握。
蕭勁光激動地說:
“我還以為你已經死了呢!快給我講一講你這些年都去哪了!”
兩人的相識要追溯到遙遠的1933年,那是中央蘇區的危難時刻,第五次反“圍剿”如火如荼蔣介石的軍隊前赴后繼,打算啃食掉中國革命最有希望的火種。
黎川失守,蕭勁光險被殺
當時蕭勁光任紅十一軍政委,這支隊伍是方志敏同志在贛東北建立的紅十軍團和紅十一軍第31師合編而成,軍長周建屏,參謀長粟裕。
陳興發是在贛東北的江西貴溪參軍,正是紅十軍團第19師56團,他出生于1913年,剛好比蕭勁光小十歲,年紀輕,卻很有覺悟,出身貧寒,輕易不喊苦叫累的。
他早年和一位義和團拳師學了七八年功夫,貼身功夫很好,就常在軍領導身邊執行保衛任務,一開始跟著粟裕將軍,蕭勁光和粟裕很投契,兩人常在一塊兒行軍吃飯,身邊幾個警衛員也相熟。
當時中央蘇區主要由李德博古等人主導,紅十一軍被迫和其他兄弟部隊一樣,奉命進行所謂“不停頓地進攻”路線,多次作戰付出巨大代價,紅軍日益喪失戰局的主動地位。
粟裕在五月份的第一次硝石戰斗左臂受重傷入院治療,陳興發跟隨蕭勁光將軍繼續戰斗。
當時紅軍主力在福建作戰,原屬于蕭勁光指揮的19師,20師,21師在閩北一帶配合主動收復閩贛失地,中央卻指派蕭勁光前往黎川一帶布置進攻。
蕭勁光手下當時只剩下包括陳興發在內的七十多個人和部分地方游擊隊,卻被要求迎戰來犯的蔣介石軍隊周渾元部三個師。
蕭勁光在敵眾我寡,不見援軍的關口,果斷決定帶著剩余的人退守到60余里外的溪口。
1933年9月28日,黎川失守。
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共產國際代表李德等人認為,蕭勁光的失守是“過時的游擊戰方法”,立刻將他關押起來,不但要公審他,還打算軍法處置他!
蕭勁光想不通:難道非要把所有人都打光才是勝利嗎?毛澤東的游擊戰方法哪里過時了呢?這種不合理的戰略安排,到底該由誰來負責?
軍法處置的消息傳來,在外頭的陳興發就坐不住了,他秘密走動想辦法報告給有關領導,毛澤東等人在危急時刻為蕭勁光奔走,才保下了他的命。
毛澤東派夫人賀子珍來監獄探視蕭勁光:“黎川失守不是你的責任,你做的是對的。”
不久后,蕭勁光被送到紅軍大學擔任戰術課教員,基本上也告別了前線,過了半年他才聽說陳興發在戰斗被子彈打穿了左眼,子彈一路打穿腦袋,在醫院昏迷不醒。
蕭勁光聽說后十分痛心,那個年代,不要說頭部中彈,就是手臂中彈都有截肢的風險,蕭勁光心想:陳興發恐怕是挺不過來了,再也沒有當面向他道謝的機會了。
不久后的1935年1月,遵義會議成功召開,蕭勁光也得以恢復職位,隨后被派到陜北繼續參加戰斗!
可誰能想到,躺在醫院的陳興發卻靠著過人的生存意志活了下來。
他在留下來堅守中央的部隊醫院艱難復健,逐漸適應用一只眼睛生活,甚至還能開槍,他向上級要求要回到戰斗前線去!要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終生!
成為陳毅元帥的貼身警衛:九龍山驚險被綁
1936年,陳興發終于痊愈,隨陳毅在贛南粵邊游擊隊進行戰斗。
1937年,根據國共協議,在江西,福建等八個省市境內堅持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伍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至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陳毅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
游擊戰爭的特點就是機動靈活隊伍分散,經過三年的游擊戰爭,有些隊伍連電臺都被打掉了,情報只能靠口口相傳。
11月,陳興發隨陳毅到湘贛邊游擊隊傳達中央下達的改編指示。
當時游擊隊駐扎在九龍山上,山勢連綿一百多個山頭,山頂是高聳入云的杉樹和古松,半山坡上長滿了茅草,遠遠看去野山一般,誰也不知道,最高的山頭上就是游擊隊司令部的所在。
游擊隊員化整為零,以班為單位分布在各個山頭上,他們趕走野獸,搭起草棚,一邊進行戰斗總結一邊學習文化知識。
從山上很容易看到外人來,何況是一行五六個人。
崗哨很快發現有人來到山腳下的老鄉家探頭探腦,偵察班長跟了上去,只見此人約莫三十多歲,身材魁梧,氣度不凡,手持文明棍,頭戴博士帽,活像個回鄉的地主豪紳。
這正是陳毅一行人的偽裝,陳興發等幾個警衛還偽裝成了隨從和轎夫,一路上沒人識破。
陳毅對老鄉說:“老鄉,紅軍的游擊隊在這嗎?”
老鄉硬邦邦地說:“什么?沒有,不知道。”
陳毅也不氣餒:
“老鄉,我是共產黨派來的,來給游擊隊新指示的。”
共產黨派來的人能這么大搖大擺地走過來嗎?老鄉半信半疑。遠處的偵察班長集結人手把這間小屋包圍起來,舉槍吆喝:“都不許動!”
陳毅一看見他們,立刻笑了:“我可找到你們了!”
偵察班長說:“你是什么人?”
“我是共產黨派來的代表,來找你們領導的,快帶我上山去吧。”
偵察班長哪知道黨代表長什么樣啊,他想了想,一個月之前有人假冒共產黨,帶上山沒過一個小時,“清剿”的保安團就來了。
“綁了他們。”偵察班長說:“走,告訴各處加強警戒。”
不一會兒,就把他們帶到了參謀長段煥競和政治部主任劉培善面前,陳毅顧不得身上還有桎梏:
“你們是游擊隊的領導嗎?”
劉培善警惕地問:“你又是誰?”
不怪他們不認得,三年游擊戰爭已經使早年間的師,團一級干部消失殆盡,除了湘贛邊臨時省委書記譚余保之外,已經沒人認得陳毅了。
譚余保
陳毅說自己衣服兜里有張介紹信,段煥競接過來一看:
特派黨代表陳毅同志來你們這里聯絡。
項英他們知道,是蘇維埃政府的副主席,中共中央分局書記,陳毅也是赫赫有名的戰將,參加過南昌起義,領導過湘南運動,擔任過江西軍區司令,現在也是中央蘇區的政府辦事處主任。
但是,劉培善和段煥競都沒見過本人,而且介紹信上沒有公章,他們不認得項英的筆跡,兩人犯了難,卻不敢輕易放人,只好叫人去找出門在外的譚余保。
段煥競等人集結了領導干部開緊急會議,有人認為這個鄉紳打扮的人肯定是叛徒,也有人認為敵人不會一招用兩次,他有可能真的是黨代表。
段煥競
陳毅被綁在一邊卻不生氣:
“好啊,你們很警惕是好事,不愧是在山上待了三年,屢屢勝利的游擊隊。”
譚余保得了消息,立刻叫他們把陳毅帶來自己所在的鐵鏡山,譚余保瘦高,有長期在山地作業的那種黑瘦干枯的外表,他細細打量陳毅,他也不過是和他在延安有一面之緣罷了,于是試探性地問:
“我記得你在延安作過一次大報告,講的是保持革命的堅定性……”
陳毅:“沒錯!保持革命的堅定性,和反動派斗爭到底!”
譚余保放下了一半心:
“可我聽說你帶來的消息是要將我們都改編成國民黨?”
陳毅搖了搖頭:“根據國共協議,我們要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由葉挺將軍任軍長,朱德總司令任八路軍的總指揮……”
他看譚余保還是不信,只好說:
“項英同志在南昌,葉劍英同志在南京,實在不行你派人去問問嘛,我也可以寫介紹信,只要能讓你相信我的話!這么多中央領導人,總不會都是叛徒!都是想要投降國民黨吧!”
譚余保暫且將他松綁,就坐在自己身邊,然后派出隊員去查看情況。
幾天后,派出去的三個同志回來,帶來了黨中央的正式文件,譚余保才對陳毅放了心:
“大水沖了龍王廟,陳毅同志,我對你賠不是!”
陳毅豪爽地說:
“你賠個什么不是!我要是靠一張嘴就能讓你把隊伍帶下山去,你就不是能堅持三年游擊戰爭的譚余保了!”
一旁的陳興發終于松了一口氣。
陳興發在湘贛邊是個生面孔,沒有群眾壓力,既有游擊斗爭經驗,又有秘密工作的老練,部隊經常把情報傳遞的工作交給他。
他有一整套對付敵人封鎖線的“招數”,一會兒扮成叼著旱煙的商人,還要在鞋面上蹭出幾道磨花來,一會兒成了扛著鋤頭的老農走在田間地頭。
有一次,他為了送一個非常重要的情報,混在老鄉出殯的隊伍里。
到了敵人的關卡,敵人要求開棺驗尸,他雖然為難,但還是說:
“麻風病人啊,你們要是不怕就開吧。”
棺蓋一開,臭氣熏天,敵人被惡心得立刻讓他們走。
其實陳興發早就把情報藏在尸體下面了,如此才安全到達了目的地。
陳毅聽說了他的法子直拍他的肩膀,說他有計謀,這樣驚心動魄的事不知道在陳興發身上發生了多少次。
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陳興發
1949年,陳興發隨陳毅解放上海,被安排任華東軍區交際處副處長,華東軍區第一招待所所長,然而陳興發并不適應上海的生活,他對自己未來的道路有另一番期待。
在戰爭中,他負傷九次,不愿留戀城市,他想要回到家鄉,支援家鄉的社會主義建設。
1950年,他回到貴溪市任武裝部長,娶妻生子,又主動前往革命老區寧岡的供銷社主任,但他依舊不肯閑下來,挑起擔子和職工們一起走村串巷,給村民們送貨。
圖片來源網絡
在當地,陳興發和村民們打成一片,同事們都說他像個老農。
1965年,毛主席回到井岡山,陳興發擔任外圍警衛副總組長,毛主席的貼身警衛汪東興看到陳興發,越看越眼熟,一問才知道是粟裕將軍,蕭勁光將軍和陳毅元帥以前的貼身警衛,一直問他有什么需求,是否想要調動。
陳興發婉言謝絕:
“許多同志都在路上犧牲了,能有現在的生活我已經很知足了。”
1966年,陳興發正式退休,享受行政11級待遇。
1977年,他作為老紅軍代表受邀參加毛主席紀念堂落成典禮,他這才有機會來看一看自己的老戰友,老首長。
二十年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夜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終遍自由花
聽到這兒,蕭勁光大將熱淚盈眶:
“可惜陳毅元帥已經去世了,你今天干脆就在我這里住下,吃頓便飯!我們好好嘮嘮過去的事!”
陳興發笑著說:
“首長,我還想去看看粟老總啊!”
蕭勁光連聲說好:“走!我們一道兒去!”
“二十年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夜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終遍自由花。”
陳云和蕭勁光
正如陳毅元帥的詩中所言,幾十年革命終于得到了勝利的果實,繁榮復興成為新時代的主題,有許多人被金錢與享受迷花了眼,一度走失在物質的漩渦,像陳興發同志這樣的簡樸自省多么難得。
戰爭是為了和平,肩扛槍炮是為了安居樂業,革命戰爭一時結束,社會主義建設任重而道遠。
我們一定要學習陳興發同志這樣不怕艱苦,奮勇爭先的精神,在時代的浪潮中勇敢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