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食品行業被爆出很多的問題,先是零添加醬油檢測出重金屬鎘和砷,此外,就是酸奶造假,而除了這些之外,水果行業也掀起了信任危機。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酸奶醬油被曝光后,水果也中招了!6種“造假水果”,建議少吃點。
平時生活中,水果人們還是買的比較多的,但是就是這個日常生活品,有些不法商家也盯上了這一塊,比如藏烏梨、金西梅等“染色水果”被曝光,更有商家將國產葡萄貼上“日本晴王”標簽高價售賣,消費者更是直呼“連水果都不能隨便吃了”。
那么生活當中,有哪6種“造假水果”要少吃呢?
第一種:藏烏梨
有人爆料,景區售價10-30元/個的“藏烏梨”,實為普通碭山梨或雪花梨高溫氧化染色而成。商家宣稱其“富硒抗癌”,但業內人士指出其成本僅1-2元/斤,果肉口感與普通梨無異。
而且根據調查發現,部分景區甚至用工業色素強化黑色,消費者食用后可能出現腹瀉。所以遇到這樣的高價水果,一定要注意,多留一個心眼,不要鉆進商家的套路中。
第二種:金西梅
街頭售價30-60元/斤的“金西梅”,實為西梅或李子外殼包裹糖精、防腐劑的蜜餞。檢測發現,部分產品使用工業色素,消費者反饋“吃完舌頭染紅”。
某消費者投訴稱,購買后,吃完出現喉嚨刺痛,送檢顯示甜蜜素超標,因此,這樣的造假水果能不吃就盡量不要去吃。
第三種:烏梅
葡萄染色的“偽中藥材”,市場所謂“鮮烏梅”多為普通葡萄浸泡焦糖色素制成。某藥房抽檢顯示,80%的“烏梅”檢測出苯甲酸鈉等防腐劑,長期食用可能損傷肝臟。更有商家將染色烏梅加工成果脯,包裝標注“純天然”,實際含人工合成色素。
因此,遇到這樣的還是不要去吃的好,也容易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健康隱患,所以要盡可能的少吃。
第四種:陽光葡萄
國產冒充進口的“價格騙局”,日本“陽光玫瑰”葡萄因商標保護無法進口,國內商家通過更換包裝、貼假標簽(成本僅2-3分/張)將其偽裝成“日本晴王”,價格從6元/斤飆升至66元/斤。
海關總署明確,日本僅允許出口蘋果和梨,所有“日本葡萄”均為造假。因此,這種標榜進口水果的,其實也是假的。
第五種:貼標假水果
山東秋月梨貼上日文標簽變身“日本進口”,南非橘子換上“澳柑”標簽后溢價10倍。警方查獲的案例顯示,某網店銷售近500萬枚假冒進口水果標簽,普通香蕉貼標后價格翻倍,累計銷售額超十萬元。
所以不要去迷戀那些所謂的進口,或者是高端水果,尤其是在網上買的,更是要提防,以免買到假的。
第六種:催熟香蕉
化學催熟的“假成熟”,商家噴灑氨水、二氧化硫催熟香蕉,導致果肉僵硬酸澀。某消費者購買后出現腹痛,檢測發現未成熟香蕉中乙烯利殘留超標。更危險的是,此類香蕉放置數日仍不自然軟化,易被誤認為新鮮。
雖然香蕉確實需要催熟來吃,但是自然催熟,和噴砂藥水的,它本質上還是存在非常大差異的。
大家在買水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天然水果顏色不均、大小各異,若果皮顏色過于均勻則可能為染色或加工品,此外,要養成查看配料與標簽的習慣,其次也要注意水果原本的一個口感還有氣味。一旦發現異常,還是盡量不要去吃,以免給身體造成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