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近日,一位衡水高中生的雙休回家隨筆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吸引了高達 10 萬人觀看,收獲 2 萬點贊,更有 8 千多人踴躍轉發。這篇隨筆讓大眾得以窺探衡水學子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與成長困惑。
“在這個教育混沌的時代,身為衡水的高中生,我們迎來了所謂的‘光明’—— 周一放假,可自愿回家,也能自愿留校。很遺憾,起初我并不被允許回家,我激烈抗議,聲嘶力竭地表達訴求,最終父母妥協,我才得以踏上回家之路。沒有人來接我,我只能獨自乘坐公交,前往距離學校 20 公里外的家。”
“我內心十分坦然地接受了獨自回家的決定,甚至覺得這是上天的恩賜,能讓我回家喘口氣。然而,當我邁出校門,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急切搜尋熟悉的身影時,內心的失落感卻如潮水般涌來。公交站的距離不遠不近,六點多的郊外,我從未見過如此奪目絢爛的日落。殘霞的余暉肆意鋪滿地面,我踩在上面,留下長長的黑色影子。周圍的街道空無一人,只有行李箱滾輪發出的細碎聲響,仿佛在向我訴說著旅途的疲憊。我不禁對行李箱說道:‘你別念了,我也快累死了。’路上的車輛疾馳而過,透過車窗,我看到車內人們臉上洋溢的笑容,一種莫名的孤獨感悄然涌上心頭。為了驅散這種情緒,我將目光投向街邊的樹木,試圖分辨枝丫上是新生的嫩芽還是上個冬季殘留的枯葉。天色漸暗,樹枝變得漆黑,我終究還是沒能分清,因為我依舊沉浸在回家的愧疚以及害怕被責罵的忐忑之中。”
“在漫長的等待后,我費了好大勁才擠上公交車。剛坐下,凳子還沒坐熱,一位身形搖搖欲墜的老人上了車。周圍人的漠然,促使我毫不猶豫地起身讓座。當看到老人滄桑的臉龐上浮現出因我而起的笑容時,我才恍然意識到,自己是個善良的人。我不過是個渴望回家的高中生,我覺得自己似乎沒有做錯什么。我能理解父母的忙碌,選擇不打擾他們,獨自踏上歸途。學校里沒人留校,所以我也決定回家。一切看似順理成章,可又仿佛哪里都不對勁。”
“我靠在公交后門的圍欄桿上,望著漸漸落下半臉的夕陽,看著后門上映射出自己的臉龐,不禁自問,我究竟有什么錯?錯的或許是這個令人不堪窒息的時代和教育,它讓無數人陷入恐慌,家庭、老師、學生,無一幸免。他們相互指責,我們心懷愧疚,這便是人們常說的‘中式教育’。”
“我終于到家了,邁著相對坦然的步伐。然而,站在家門口時,我才驚覺自己好像沒有開門的鑰匙,只能對著家門陷入沉思……”
在文末眾多真誠的留言中,我們能看到社會各界的不同聲音。有人對作者的文筆贊不絕口,認為其文字質樸卻充滿感染力,生動地描繪出了內心的情感波瀾;有人對作者的感悟深表共情,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在教育的漩渦中掙扎、迷茫;有人對雙休政策展開深入思考,探討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平衡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還有家長分享了孩子異地求學放假時自己的無奈與牽掛。留言的人群中,有家長,有老師,還有像原文作者一樣正在經歷雙休假期的高中生,每個人都有一肚子話想要傾訴。這些留言讓屏幕前的我們感慨萬千,雖然時光無法倒流,不能重回那個年少的時代,但我們可以將更多的經驗和思考分享出來,希望能為孩子們帶去健康快樂、充實且不迷茫的成長狀態。這篇衡水學生的回家隨筆,無疑成為了引發社會對教育現狀深入思考的導火索,促使我們更加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探尋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教育之路。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