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景杉出國的【移民故事】專欄。
小編會在這里給大家剖析每個家庭移民成功后的海外生活,希望有需要的朋友,移民路上少走彎路。
今天分享一個從職場精英到異國打工人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Sara,從北京搬到倫敦已經6年了。
這6年,我經歷了從職場精英到異國“打工人”的身份轉換,也嘗遍了移民生活的酸甜苦辣。
今天,想記錄下這些年跌宕起伏的移民故事。
01
英國倫敦的生存法則
就拿現實的物價來說吧,英國的物價,尤其是倫敦的物價,真的讓我震驚。
1顆白菜4.5鎊(北京能買三顆),地鐵單程2.8鎊(夠我在朝陽坐個往返),合租的20㎡房間月租1600鎊,抵得上國貿整租兩居室。
隨便在街邊咖啡館吃個簡餐,30-80鎊就沒了;想吃頓像樣的中餐,價格更是讓人咋舌。
點外賣?用完優惠券也得10-20鎊,味道還不一定合胃口。自己做飯?去一趟中超,買點中國調料和食材,錢包立馬瘦一圈。
還有社交圈子也有了很大變化。
以前在北京的時候,我的社交圈很廣,朋友多,同事也多,周末約著一起吃個飯,放假一起出去玩。
但到了倫敦,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很多朋友都留在國內發展,發個消息先得考慮一下時差問題。
有一次我生病了,一個人躺在床上,那種無助和焦慮讓我一度懷疑為什么要跑到英國來。
更扎心的是工作上的落差。
很多人以為移民了就能實現“階級躍升”,但現實往往是“降級”的更多。
我算是比較幸運的,通過英國工簽移民拿到了身份,但職業上也經歷了一段艱難的適應期。
今年是我來英國的第六個年頭。前四五年基本都是為了生計奔波,爭扎,打拼,慢慢地把根扎下。
到了這一兩年,才終于有了我在這個國家“生活”的感覺。
02
既然這么苦,為什么要移民?
說到底,還不是為了孩子,為了自己,為了一個“可能性”嗎?
受家里人的影響,我一開始就打算送孩子出國留學,英國的教育質量全球領先,這是不爭的事實。在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的院校中,英國占據了17席。
拿到英國身份,孩子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未來升學壓力也小很多。
更重要的是,我想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未來是回國發展,還是留在英國,身份都能成為他的退路,而不是限制。
有一次家長會上,我數過女兒班級的國旗貼紙——17個不同國家的孩子共享著同一間教室。
當她在"世界文化日"穿上漢服講解春節習俗時,印度裔同學立刻接上排燈節的故事……這種多元共生的環境,遠比國際學校刻意營造的"全球化"更真實。
而且,英國教育從不把知識框定在課本里,課堂更加注重與時事社會熱點的結合。
學校甚至專門開設全球視野課,讓孩子們辯論氣候變暖、難民危機等真實議題。
這種從"標準答案"到"主動探索"的轉變,讓我親眼見證了英國教育如何喚醒孩子的內驅力。
03
我為什么選擇工簽移民英國?
我當時第一個考慮的其實是英國創新簽證,但考慮到需要在英國創業,對項目的要求非常高,成功率比較低,才轉而選擇了英國工簽移民。
之所以選擇英國工簽移民,我看中的還是它相對較低的申請門檻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這個簽證的申請要求不高,不需要學歷,不需要投資,只要拿到英國公司的Job offer,考到雅思4分就能申請。
當然,移民英國的日子并非一帆風順,就像浸泡著思鄉的苦咖啡,但每當孩子眼睛發亮地講述課堂發現,我都能嘗到回甘。
而且,我也想看看自己有多大的可能性,也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以上就是本期的移民故事分享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