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是不是被監聽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那種感覺,自己就剛和朋友討論過一個事情或者物品,等打開手機之后,立刻就開始有推送了。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細思極恐,總感覺有被人“盯上”的感覺,尤其是那種聊啥推啥,更是給人一種被“監聽”的感覺。
難道是真的被“監聽”了?怎樣判斷手機被監聽沒有?
“監聽”是否存在?
我們是不是經常會處于懷疑自己的手機被監聽了,因為前腳剛說個啥,后面就會出現各大app瘋狂推送的畫面。
對此小玉(化名)深有體會,在某次聚會上,他們討論了和研究生相關的話題,結果等再打開手機的時候,就收到了各種研究生相關的推送。
之后還有一次是和他人說出去旅游的事情,結果等再刷手機的時候,就收到了各種旅游攻略,甚至連辦理簽證的相關推送都有,這出國都替她想到了,可謂是真貼心。
難道我們的手機真的在監聽我們的一舉一動?對于這樣的現象,很多業內人士紛紛對著記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信息來源:映象網
總的來說就是從技術層面說是可以的,但監聽的前提是需要用戶持續打開麥克風,單單這個操作就成本就不低,更不用說后面還需要各種技術的支持了。
監聽的成本太大,更關鍵的是還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風險,一般來說不會有人去干這種事情,畢竟自己不會和自己過不去。
那么為何咱們的手機會那么的懂我們?為什么我們剛提到一樣東西,它就會立刻給我們推什么?
這樣的精準推送跟監聽沒有什么關系,而是各大APP通過收集用戶信息和用戶習慣等資料,從而對用戶進行了畫像分析。
就比如說你在APP上瀏覽,搜索,點擊,購買,甚至是在哪個頁面停留的時間過長等,都會成為被分析的數據。
從而對我們進行更加精準的推送,以此來滿足我們更多的需求,也從而對APP更加的具有依賴性,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用大白話來說,我們聊什么就推什么,很有可能就是被“畫像”了,就比如我們經常去看什么類型的電影,哪樣的電影院,或者經常刷到電影類的視頻。
然后大數據會結合你在屏幕前的停留時長,你當地的地理位置等,從而判斷你是一位電影愛好者,所以當你喜歡類型的電影上新的時候會得到精準推送。
也有可能你和朋友逛街,路過電影院的時候,會提起最新上映的電影,就在你們討論的時候,APP在讀取你的地理位置等相應信息,然后再結合你喜歡哪種類型的電影,就會給你進行推送。
這就是大數據的魅力,甚至于有時候你跟你的朋友僅限于討論,你并沒有搜索過,之前也沒有關心過。
但是因為身處于同一個空間,用著同一個熱點,大數據通過計算就會給推送相關的內容。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總的來說就是經過大數據的算法后,進行的各方面推送,跟監聽的關系并不大,所以我們也不用過度擔心和害怕。
不過也不能完全避免有些小人心術不正,通過一些軟件來監聽我們的手機。
電視劇中不就經常有那樣的鏡頭,往手機里面安裝某一個小東西,就能順利監聽那部手機的一舉一動。
那我們該如何分辨?又該如何解決呢?
信息來源:海報新聞
分辨手機是否被監聽
首先就是手機卡頓與否,手機卡頓是很正常的現象,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手機的卡頓情況會發生的更加頻繁。
然而排除這些,如果你突然感覺自己的手機要比之前卡頓,或者卡的不正常,那就需要注意了,自己的手機是否被監聽了。
這種情況被監控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胡亂下載莫名其妙的第三方軟件,有些第三方軟件是不正規的,應用商店是無法上架的。
可是它還是出現在了你的手機上就非常的不正常,這些軟件因為沒有經過官方的檢測,里面有沒有病毒我們也不得而知,會不會盜取我們的手機里的消息我們不也不知道。
但一旦手機出現不正常的卡頓情況,請立刻將其卸載掉,有可能的話手機盡可能的格式化一下,以防萬一。
除此之外就是手機話費消耗異常,按道理說我們現在手機卡都是有固定套餐消費的,每個月即便是超也不會超太多,再加上日常生活的時候我們還連熱點,所以產生套餐之外費用的情況是少之又少。
如果你的手機突然出現不正常的電話費消耗,并且在檢查查不出手機卡的問題后,就要注意一下自己的手機是否是被監控了。
因為被監控的手機,是需要不停的收發數據的,這個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流量費用。
就好比我們平常套餐流量完全夠用,忽然有一個月或者兩個月,在跟往常一樣的情況下,流量突然暴漲,那你就需要留心了,一定要查清楚這個流量浪費的來源。
還有如果我么打電話的時候,手機通話聲音變小,排除手機正常,聽筒出現問題外,就很有可能手機被監聽了。
因為監聽的第三方軟件需要實時傳播我們的消息,所以就會造成打電話聲音變很小的情況,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有回聲。
再者就是手機頻繁的自動黑屏,一般來說手機出現黑屏現象,不是手機老舊了,就是手機出現問題了。
可是如果檢查之后發現手機沒有任何問題,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被監控了,尤其是那種突然黑屏,沒過幾秒就又恢復正常的,新手機要格外注意。
然后還有那種關機還在耗電的現象,這種就是很有可能有人往目標手機里植入了一些流氓軟件,導致手機營造關機的假象。
屏幕是全黑的,按按鍵也沒有反應,手機看似關機了,實際是進入了低電量模式,手機的關鍵芯片還是處于后臺運行狀態。
那些壞人們則利用手機假關機這個空隙,操控手機發送指令,或者激活麥克風等,從而進行監聽行為。
如果關機之后再打開發現電量突然掉了很多,排除電池有問題的因素外,那么就是很有可能被監聽了。
預防被監聽
為了防止我們被那些不安好心的小人監聽,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的減少垃圾軟件的使用,如果想要下載什么軟件,應該去官方平臺下載正版,有保證。
其次就是盡可能的不連戶外熱點,那些不知名的熱點有沒有病毒風險我們不得而知,所以還是以防萬一,減少感染病毒的風險。
而且熱點還會暴露你的個人位置,因此出門在外我們盡可能的關閉那些無線功能。
信息來源:福山區融媒體中心
如果感覺自己的手機被監控或者監聽了,第一時間最好就是進行出廠設置的恢復,那些潛在的風險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處理掉了。
特別是別人送的手機,收到手機不管有沒有使用過的痕跡,都盡可能的恢復出廠設置一下,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
除此之外就是不亂掃二維碼,如果是掃碼支付,盡可能的設置一些本人才能已驗證的方式,這樣比那些直接扣錢的安全一點。
多一層防護,就相當于當一層盔甲,那些想入侵手機的都要費一番功夫了。
然后就是那些不明來歷的鏈接不點,有可能這個鏈接是病毒,或者這個鏈接讓你填寫什么,不管是啥總之就是盡可能的不點,不填,保護好自己的隱私。
這就不得不說安裝軟件的時候會彈出那些各種敏感權限,問你是否允許,一般來說我們最好選擇那種每次使用時允許,或者僅允許一次,等下次使用的時候再選擇一次。
雖然這樣麻煩一點,可是安全,比在不知不覺中被監視了強。
總的來說還是要小心那些小人,用某些不知名的軟件入侵手機,從而到達監聽的目的,手機雖然方便,但也是獲取我們個人信息最直接的渠道。我們一定要保護好。
保護好手機,就是保護好我們的個人隱私,防人之心不可無,在不確定軟件安全與否的情況下,就不下載,寧愿不用,也不下載。
我們用手機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關鍵的時候真的可以替我們省掉很多麻煩,建議大家也轉告身邊的朋友,讓他們多多留心,不要被人哄騙的下載某些不知名的垃圾軟件,從而被監聽。
信息來源:
1、原文刊登于福山區融媒體中心2024-12-19發布的關于《手機經常出現這幾個現象,說明你被"監聽"了,盡早關閉,別等吃虧上當就晚了》的報道;
2、原文刊登于映象網2025-01-26發布的關于《“聊啥就推啥,我被App監聽了?”》的報道;
3、原文刊登于海報新聞2019-09-04發布的關于《@青島人 手機有這幾個現象,可能已被監視了!一文告訴你如何健康使用手機》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