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向內求,專注做好小事、小創新以及節省小錢。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閆俊文
編輯|張曉迪
頭圖來源|受訪者
一年前的2024年3月5日,“鋰王”李良彬接受《中國企業家》獨家專訪時,他說“有點焦慮”,當時,碳酸鋰價格正經歷探底,隨后小幅反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一度上漲3500元/噸,均價報10.9萬元/噸。
那時,李良彬還稍顯保守樂觀,比如,他對贛鋒鋰業是否在2024年投資買礦的說法是,“我們會控制力度和節奏”。
但一年后的3月6日,這位曾經的江西首富,手握世界上最多鋰礦資源量的公司掌門人,卻直截了當告訴《中國企業家》:“暫時沒必要再買新的資源了。”
碳酸鋰價繼續走跌。3月7日,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價格為7.54萬元/噸,同比下降30%。
周期就像深海的水壓,壓得每個玩家都喘不上氣。
從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發布的2024全年業績預告看,贛鋒鋰業歸母凈利預計虧損14億元至21億元,上年同期盈利49億元;天齊鋰業更是夸張,預計歸母凈利虧損71億元至82億元,上年同期盈利約73億元。
鹽湖股份還未發布2024年全年業績預告,但2月14日,該公司發布公告,董事長贠紅衛以及總裁王祥文遞交書面辭職報告。
2025年,作為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的做法是,順應周期做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向內求,專注做好小事、小創新以及節省小錢。
他在內部采取了“變革風暴”——開發低成本項目。電池業務主要轉向做儲能以及精細管理,在公司內部要樹立一種“小投入撬動大產能”的技術思維。
此外,李良彬罕見地請某知名咨詢公司在內部做調查,咨詢公司告訴他,公司還有很大的空間做節能,降耗,挖潛。
“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經營管理領導小組,今年的目標是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顯著降本增效。”李良彬告訴《中國企業家》。
以下為采訪內容實錄(有刪減):
談周期:行情難以判斷
《中國企業家》:現在鋰業企業的日子普遍都不好過,你怎么看贛鋒業績的巨大波動?
李良彬:現在公司規模大了,在前些年(市場)好的情況下,我們也有一些負債,所以(現在)公司的經營壓力稍微大一點。
所以,我們只有靠一些更低成本的項目,比如有些優質項目的成本能控制在5萬元以內,利潤就會比較豐厚。未來,我們要開發一些低成本的項目,來支持公司的業績增長。
《中國企業家》:5萬塊錢的低成本項目,它具體指什么?
李良彬:比如一家企業生產碳酸鋰的成本低于5萬塊錢,現在賣7.5萬元,那這個企業就相當于有2.5萬元的利稅,那就非常可觀了。
《中國企業家》:這個周期還要持續多久,行業終局是什么?
李良彬:行情的長短很難判斷。因為供需不僅僅是需的問題,還有供應的問題,供應如果萎縮得太快了,很快也會達到平衡,甚至供不應求,如果需求太快了也會影響,這是一對矛盾,你必須不斷協調。
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企業家》:跟2024年相比,你對行業周期這件事情的看法有哪些變化?
李良彬:行業周期是沒辦法去對抗的,單靠一家企業的力量,除非占到市場份額的60%,然后為了提價,犧牲一部分產能,但是一個企業很難達到60%。
所以我們只能是適應周期,在適應周期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再在這個過程中,打造低成本的一些項目,并抓緊時間開發出來。
我們不能講對抗周期,沒辦法對抗。
談新業務:暫停收礦,進軍儲能
《中國企業家》:公司在上游資源的策略有什么調整?
李良彬:我們暫時沒必要再買新的資源了,因為我們已經是全球鋰行業里面擁有資源量最大、最多的公司,不是之一。
《中國企業家》:暫停收購,對出海的戰略會有一些調整嗎?
李良彬:我們還是一如既往地出海,走出去,在海外擁有一些資源,開發資源,然后用這些資源來服務中國,服務全球的新能源發展戰略,這是公司不變的策略。
《中國企業家》:近期,贛鋒新成立了兩家儲能公司,是要做儲能了嗎?
李良彬:是的,因為電芯跌價以后,我們覺得綠色能源這塊的利潤會增厚,所以我們大力進攻這個領域,比如儲能。以前,我們只賣電芯,現在建設儲能,然后再把建好的儲能項目賣掉,實現獲利。我們正向這個領域轉型。
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已經有一些實質性的突破。
《中國企業家》:那動力電池業務呢?
李良彬:現在主要的電池業務是在儲能這一塊。
電池這塊業務的布局,第一,加強固態電池的研發,第二,在乘用車領域,我們會穩扎穩打,進一步擴展一些市場份額。今年,我們力爭在這一塊實現突破,在去年的基礎上翻一倍。但因我們市場份額本身就很小,所以這塊對別人是沒有什么影響的。
談精細管理:加強研發,節能降耗
《中國企業家》:今年,贛鋒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李良彬:我們有幾項:第一,在研發方面,重點開發鋁鋰合金項目,第二,同時對于阿根廷的鹽湖提鋰項目,我們要做一些技術改造,在大框架不變的情況下,用一些新技術,把產能進一步加大。
第三,智能化改造。在經營管理這一塊,咨詢公司到我們公司看了以后,它覺得我們還是有很大的潛力,還可以進一步節能、降耗、挖潛。
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經營管理領導小組,今年的目標是整個公司實現降耗。第一是在收益方面提升一個點,第二是在各種材料采購方面要降低成本,第三,我們在各種節能方面也要產生一些效益。
節約下來的成本就相當于利潤,在這一塊,我們肯定要做很多精細的工作。現在基本上每一個星期,各個工廠的小組都要召開例會,來研究實現的路徑,讓這個方法完善一些,不斷地積淀下來,變成以后常規的工作方法。
《中國企業家》:智能化如何助力提效?
李良彬:這幾年,公司也做了“三年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頂層設計,主要目的就是要把電動叉車要做到無人駕駛,因為電動叉車有人駕駛的過程中,可能還會出安全事故。
公司在數字化和智能化這一塊,應該會下大力氣去做,去推。我們在豐城贛鋒已經建了一個模板工廠,現在不單是成品倉庫,包括原材料倉庫的智能倉儲,全部都建設起來。我們未來還要做到,只要電腦下單,它就能自動提取物品,然后幫你送到指定位置。
我們要打通這個過程,整個人工效率就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中國企業家》:您在2025年的新年致辭提到了“犯至難,圖至遠”,有什么含義嗎?
李良彬:原意不是這樣講的,它是“路雖遠,行則必達,事雖難,做則必成”,就是說,有些事你需要去實踐,才有可能能成功達到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