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決策網訊 “真是一場及時雨!”在近日舉辦的留壩縣2025年舞龍舞獅采蓮船板凳龍等非遺項目培訓班上,這是80歲高齡的蘇茂華老師反復提及的一句話。為了鄉村振興戰略,提高留壩縣非遺傳承活力,助力陜西留壩商會足球超級賽等文旅系列活動圓滿舉辦,培訓班的舉辦十分必要、正應其時。
培訓中,陜西省藝術研究院、陜西省藝術創作中心、營業性演出審核辦公室助理研究員安宇以“非遺文化傳承”為主題,系統講解陜西非遺文化及其保護、傳承;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留壩縣音樂舞蹈協會主席蘇茂華以其編著的《耍獅子擺陣破陣》《陜南彩蓮船表演技法》為內容,講授相關基礎知識和表演技法;漢中市文藝家協會會員宋玉華從留壩非遺項目的悠久歷史講起,讓大家更加了解本土非遺文化,獲得了關注本地非遺的新視角。
理論講解后,150余名文化愛好者、非遺傳承人與青年學子在安宇、黃永志、包勝武等老師的帶領下進行耍獅子、采蓮船、板凳龍實操訓練,從舞龍的起伏游走,到舞獅的閃轉騰挪,每一個動作細節都耐心拆解、悉心指導。大家在寬敞的廣場上盡情施展,在一次次揮臂、跳躍中,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
“縣文化館精心設計了培訓內容,在課堂上了解理論基礎,又到紫柏廣場跟著老師現場學習,直觀感受到非遺的魅力,我會保存好相關理論書籍,更好地保護傳承發展非遺項目。”多年深耕非遺保護工作的學員則表示,培訓班鞏固提升了從業者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也為非遺保護工作的開展凝聚了更廣泛共識。
本次培訓正是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行動的一個縮影。下一步,留壩縣文化館將繼續在全縣挖掘培育一批既掌握核心技藝、又富有創新精神的非遺傳承人,持續創新舉辦傳統手工技藝、民間習俗等非遺培訓,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非遺工坊、傳習所,開展剪紙、刺繡、雕刻、編織等非遺項目。預計到2025年底,建設非遺工坊2個,開展非遺活動20余場次,培育認定非遺傳承人達到100名,讓傳統非遺文化真正“活”在當下。
來源:西部決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