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今年29歲,從小到大一直胃腸道功能不太好,但是一直沒做過系統性檢查。大約從1個月前開始,他身上出現了糞便不成形的癥狀,且每天都需要排便1~2次。
感覺情況不太對的他去醫院預約了門診,聽到他的癥狀后醫生還沒太當回事,因這些表現在消化道疾病中是很常見的。
但小劉接下來的話讓醫生眉頭緊鎖,他的母親和姐姐都罹患結腸癌,母親在幾年前還因為結腸癌去世了。醫生當即讓小劉預約了胃腸道檢查,發現他的腸道內存在數百枚息肉,高度懷疑是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
病理檢查結果顯示部分息肉已經發展成了腺癌,發生了肝臟轉移。情況十分嚴峻,目前小劉還在醫院接受治療。
一、為什么腸道容易長“息肉”?
腸息肉是指腸道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組織,在沒有確認病理性質之前統稱為息肉,大白話就是腸道里出現的肉疙瘩。
很多人不把腸息肉當回事,但約有85%的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正常黏膜長出息肉一般需要10~30年,而在出現息肉后,經過5~10年時間即可惡變成癌。
但是,為什么好端端的腸道會長出息肉呢?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思德表示,現代醫學對息肉的成因尚不明確,但一般認為與以下幾個因素相關。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加,息肉的發生風險也會隨之增加,這可能與黏膜老化、細胞修復能力下降以及長期積累起來的環境因素影響相關。
飲食因素:長期攝入大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食物,會導致息肉的發生風險明顯增加。尤其是膳食內脂肪占比>40%的人群,發生息肉的幾率較<15%的明顯增加。
炎癥刺激:罹患慢性結腸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以及克羅恩氏病等,會給黏膜帶來持續刺激,增加息肉的發生風險。
遺傳因素: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10~27%有家族病史,家族內有人員罹患腺瘤性息肉的話,其他人患病的風險也會明顯增加。
腸道微生態失衡:研究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調與腸息肉發生存在明顯相關性,當腸道內的益生菌減少、致病菌增加時,容易引起腸粘膜慢性炎癥,進而誘發息肉。
二、腸道里長息肉,身體或有4個提示
當腸道內出現息肉時,身體可能會有一些癥狀表現,這幾個癥狀相對常見。
1、便血
便血是腸息肉較為常見的癥狀之一,尤其是一些經常便秘的人群,糞便較為干結在經過息肉時容易摩擦出血,肉眼可見有暗紅色的血性液體。一些出血量不多的可能肉眼不可見,但在顯微鏡下可發現大便隱血陽性。
2、息肉脫出
一些位置較靠近肛門的帶蒂息肉,排便時可能會從肛門外脫出,顏色為鮮紅色,便后可自行還納。
3、排便習慣改變
息肉在直腸遠端或是體積較大時,會影響到腸道的正常蠕動,排便功能也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從而引起排便習慣改變,可能表現為里急后重、排便時間不規律、腹瀉、便秘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
4、腹痛
在胃腸道蠕動時,息肉可能會受到刺激,從而引起痙攣性腹痛發生,表現為腹部突然劇烈疼痛,在蠕動減少后可緩解。
三、檢查發現息肉該怎么辦?
在發現腸道存在息肉后,一般是建議及時切除,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很多結直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癥狀,等到確診時很多已經到達了中晚期。
《柳葉刀-胃腸病學與肝臟病學》中一項涉及10萬余名受試者的大規模研究稱,所有息肉都有癌變的可能性。醫生建議普通人在50歲之后每5年進行1次腸鏡檢查,如若發現過息肉的話,則建議縮短檢查頻率,每3年進行一次腸鏡。
尤其是兩種腸息肉100%變成癌,分別是腺瘤性息肉和家族性息肉,這2種息肉一旦發現要立即切除!
也別過于擔心,大部分息肉還是良性的,日常可做好這幾件事,對預防息肉惡變有幫助。
1、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新鮮的蔬果內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等成分,可促進胃腸道蠕動,讓腸道內的代謝廢物、毒素盡快排出,保持腸道菌群平衡,降低息肉的發生風險。
2、保持充足的飲水量
充足的水分攝入可幫助清除腸道內的有害垃圾,對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有幫助,建議每日飲水量保持在1.5L左右,腎功能異常的人群飲水量要遵醫囑。
3、堅持適當的運動
運動可提高身體的代謝水平,增強身體抵抗力,對預防疾病發生很有幫助。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保持有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跑步均是不錯的選擇。
對于已經發現息肉的人群而言,別過于擔心,大部分息肉都是良性的,及時切除或是定期隨訪即可。
參考資料:
[1] 《男子腸道長200多個息肉:體檢發現腸息肉要切除嗎?》.生命時報.2023-08-01
[2] 《腸道里長了息肉,上廁所時會有3個提示,別等到中晚期才發現》.有來醫生.2024-12-16
[3] 《為什么有的人總長腸道息肉?消化醫生:這三種食物要少吃!》.健康時報.2023-11-0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