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25年Q1國產劇有什么類型砸鍋的話,現偶可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已播劇包括豆瓣還未開分的《噓,國王在冬眠》共計8部,幾乎每部都有口碑爭議。
從大IP《白色橄欖樹》被嘲鄉村版《太陽的后裔》,原作者玖月晞口碑差被抵制,到《難哄》被原著粉質疑魔改,因頻繁的性騷擾劇情被罵上熱搜;從類型進化的《濾鏡》被指疑似“男凝”,到主攻“治愈”的《愛你》將“氛圍感”進行到底,但情感模式還停留在古早言情套路……
誠然,偶像劇的構建往往脫離現實框架,男帥女美、浪漫情節的夢幻泡影,和現實世界不是一個宇宙。但虛構愛情故事的現實意義不該只是“造夢”。偶像劇可能是“逃離”現實的出口,也是觀察時代在用怎樣的愛情故事做精神食糧和情感代餐的窗口。
看劇之余,觀眾也會在其敘事和價值表達里思考故事與自我、與常態生活的關系。創作者則在其類型進化、故事創新里思考如何找到更真的故事、更直抵內心的表達?以及要如何有效地參與其中?
偶像劇里消失的愛情
YIQIYINGCHUANG
不難發現,如今的愛情片,只有古早言情的套路,沒有二三十年前愛情情節的細膩。
同樣是過于理想化的、現實中基本不可能出現的故事情節,電影《諾丁山》是怎么消解不真實感的呢?
首先是用英式幽默營造喜劇效果,把階層差異淡化成輕松笑料。
比如,威廉為了再次見到安娜,假扮成記者去采訪自己根本不認識的演員。
采訪對象提到自己印象最深的是與“萊昂納多”合作,完全不了解大明星的威廉直愣愣問對方,是不是達芬奇。
其次是成功給主角關系創造阻礙。
比如安娜遇到麻煩去找威廉,兩個人被八卦媒體圍堵。關系被媒體發現后,安娜又對外否認與威廉的關系。
明星身份的困擾, 安娜內心對于這段關系的矛盾,這些都是主角愛情路上的絆腳石。
能在觀眾記憶里歷久彌新的故事,成功的點不在于美滿的結局,而是過程中的坎坷如何走過。障礙情節設計不夠或者過于刻意,都難抓住觀眾的情緒和注意力,讓觀眾產生情感認同。
反觀當下國產偶像劇,直給的臺詞,濃烈的“氛圍”濾鏡,看似打上的“情感”標簽元素一個不少,實則忽視了細膩的、需要反復咀嚼的、真情實感的情緒轉折,生硬地用“純愛”、“甜”等元素,把故事拼接成刺激觀眾腎上腺素飆升的“賞心悅目”的PPT。
國內最早的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導演張一白,曾提到近些年偶像劇風格:“直接拿糖往臉上砸”。
表達情緒直接上臉部大特寫;牽手、擁抱鏡頭要慢動作反復播放;“壁咚”、“性張力”是偶像劇常掛上熱搜的營銷關鍵詞;“雙潔”一類的形容詞也會沖上熱搜,仿佛成了對愛情劇本極高的褒獎。
誠然,內容市場觀眾注意力正在被更快節奏、更爽敘事表達占據,傳統影視劇創作者需要根據范圍更廣、基數更大的觀眾觀劇口味創作有商業效用的影視作品。但為什么從二三十年前甚至更早的黑白片比如《羅馬假日》《一夜風流》這些同樣近乎天方夜譚的童話里,我們能看到關于愛情該是什么樣子的形容詞的具象化,如今卻幾乎看不見了?
創作者是否要有自覺去反思,商業與藝術的互斥、不兼容,到底是讓真情實感好故事誕生的阻礙、絆腳石?還是也有劇作能力層面的缺少對現實的洞察,劇作水平不扎實,依賴現成內容、套路找創作捷徑等因素?
“造夢”需要內功
YIQIYINGCHUANG
編劇宋方金曾公開評論:“從2014年之后的大IP四年,是個苦澀的笑話,毀掉了一批編劇,毀掉了一代演員,趕走了大量觀眾。”原創編劇創作空間一定程度上被擠壓這件事,可能也是“苦澀的笑話”之一。
有數據顯示,2024年口碑劇集TOP20里,改編劇比例占到85%,僅15%是原創劇本。不否認網文中有很多精品佳作。但更多通俗網文本質仍是“圈地文化”,承擔小范圍造夢功能。
影視作品作為大眾文化消費者,除了滿足觀劇爽感,人物是否可信、劇情能否邏輯自洽、價值觀是否落后于現行文化等,改編甚至創作初期,都需要有專業的、多維的、全方位立體的思考。
再用專業的劇作技術把故事創意、想象的情節點,合理化成完整的、符合邏輯的、情感細膩、具備現代正確價值觀的、可以成為經典的作品。
2025無疑是現偶的大年。但Q1現偶的火熱和潰敗似乎印證了一件事:不是觀眾不看,觀眾依然渴望細膩動人的愛情故事,只是現在的國產劇不會拍了。
創作者需要潛進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情緒里,理解和想象一部分生活,不是千篇一律的直接粗暴的爽感,和缺少邏輯、刻意的工業糖精,而是找到真實共振的、非干脆表態的、比爽和甜更動人的細膩情感表達。
就像《諾丁山》里反復出現那句臺詞,“很不真實,但很美好。”是經典套路模版,也是雋永的打動人心的故事。
如何屏蔽無孔不入的短、平、快信息侵擾,找回感受細膩、敏銳的覺知,重構扎實、系統的劇作知識體系?曾擔任過金馬獎等電影節評委、有二十多年劇作經驗,且診斷過上千個劇本的王瑋老師,給出一條明確且具體的精進路徑——從經典劇本中學習劇作方法,并且以《諾丁山》劇本為起點。
《諾丁山》作為一部通俗、好看、商業操作準確的電影,其劇本是學習編劇、導演的最佳入門作品,因此也是個人進行創作時,可以對標的成熟案例作品。4月22日-5月16日,王瑋老師會在益起映創,以線上直播互動的方式帶你把《諾丁山》劇本拆透嚼碎,通過解讀劇本學會美式劇本的寫作格式、技術訣竅,以及影視劇本的人設技巧與時空架構方式。
具體課程安排,直接看課程大綱↓
26天死磕一個劇本
為什么值得學透經典?
YIQIYINGCHUANG
足夠耐看、足夠有啟發的經典故事都有一個共性:故事一定不是陳規俗套,而是能深挖出普遍性人生經驗的原始模型。
麥基的《故事》序言里有一段話:“任何兜售商業成功范本和故事速成模式的說法,都屬無稽之談。除去流行劇、翻拍片和續集,當我們將好萊塢電影作為一個整體來審視時便會發現,故事設計的豐富多樣是讓人嘆為觀止的,而這其中卻沒有一個固定樣板。”
因此有效的故事寫作訓練,教授的并非固定的、模板化的創作公式,而是具有普遍性的、永恒的原始故事模型。
“陳規俗套故事故步自封,原始模型故事卻會不脛而走。”去常看常新的經典作品劇本里,找哪些段落使用了哪些個經典劇作理論、劇作結構、技術手法,又是如何做到俗套又打動人心,化平常為非凡,在觀眾心里歷久彌新?很有可能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可以創作出同樣具有原始模型魅力作品的劇作方法。
為什么是他來講?
YIQIYINGCHUANG
從后浪電影到益起映創,我們制作了十幾年專業電影劇作課程,給內地創作者講好萊塢經典創作模式,王瑋老師是我們找到的,且經上千學員驗證的,最適合的人。
紐約市立大學電影藝術專業碩士,臺灣資深影評人,第2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評審。曾擔任過中時電影獎、金鐘獎、金穗獎評審。從事劇本創作、影視實務課程制作與教學前,拍過臺灣商業廣告片,做過電視臺監制。
懂好萊塢、臺灣,包括香港、韓國影視內容產業,同時懂藝術與商業創作。
選擇老師,講課方式也是很重要一點。邏輯嚴密清晰,切中要害,又慢條斯理、條分縷析,給你把學習重點挑出來,講明白。聽他講課,絕對不枯燥,甚至讓你感覺如沐春風。
怎么學?
YIQIYINGCHUANG
深入淺出帶你吃透3部經典電影劇本,讓你有信心和技術,未來也能創作經典。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這是一門系列課程,除了前面提到的《諾丁山》,王瑋老師還將在5月20日-6月20日研讀《教父》劇本,6月 24日-7月25日繼續研讀《奧本海默》劇本。
《教父》劇本研讀課程會先從好萊塢與時代特性切入,接著進入人物設計,分析拆解,帶你還原影史經典電影在劇本階段是什么樣子?為什么?劇本文字與影像成品為什么呈現如此差異?具體研讀課安排在這里↓
《奧本海默》會帶你分析諾蘭別具創意的敘事結構,看懂諾蘭的劇作為何既有美學藝術上的獨特性,也在商業通俗面收獲滿滿。具體研讀課安排在這里↓
每一部都有研讀的必要。每一部業都安排實踐寫作環節。3部作品逐段甚至逐字研讀完,通過經典段落分析、理論知識延展、逐次作業訓練、完成作品創作等多個訓練,不敢說全面解決劇作創作每個細節問題,確保你能完成一個優秀的作品。
但只要跟著他一步一步學,系統搭建自己的創作思維,從主題確認、創作方式選擇,到劇本結構、布局謀篇,以及臺詞設計上,更精準把握文本創作等等創作方法都會一一習得,日后應用到自己的創作。
了解劇本創作的人可能知道學會并能活用經典劇作理論——“三幕劇”,對完成劇作,甚至小說文本創作有多重要。有經驗,方法,思考策略的編劇,往往知道如何調用經典劇作理論設計故事的起承轉合。如果你想完成一本影視劇本,或是創作一本小說,希望未來影視化改編,這門課都能幫到你。過往課程里經他指導過的學員,有不少已經有自己的成熟作品。
3部劇本研讀可以單獨報名,也可以聯報。第一部《諾丁山》開課時間在4月22日,報名掃碼來找課程助理↓
作者 | 輕舟
排版 | Amethyst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絡,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系我們。」
益 起 推 薦
關 注【 益 起 映 創 學 堂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