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孫子兵法·形篇》
縱觀當今整個中國商界,小米掌門人雷軍可能是最火的企業家之一,人氣之高堪比當年的馬爸爸。
雷軍的成功除了本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小米的產品理念之外,離不開營銷。
但是我們從小接受的老祖宗言傳“事以密成,言以泄敗”,雷總前期采訪也說過一段話:“悄悄干,失敗了就當沒做過。”
那為啥雷總這次造車要大張旗鼓的干?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處世哲學,實際是不同能量階段的的選擇,高能量者主動制造聲浪,低能量者刻意保持靜默,本質上是對社會資源與個人精力分配的精準計算。
雷軍從金山軟件到小米科技的進階史,是用公共能量場加速目標實現的教科書案例:
降低信任成本:2011年小米手機發布前,雷軍以“互聯網手機”概念頻繁接受采訪,通過媒體杠桿快速建立行業話語權。當產品尚未量產時,“雷軍背書”已讓潛在用戶形成心理預期。
構建資源引力場:2021年宣布造車時,雷軍在發布會上承諾“押上人生全部聲譽”。這種高調宣言實則是向供應鏈、資本方釋放信號——小米汽車尚未面世,卻已吸引寧德時代、博世等頭部供應商主動對接。
對沖執行風險:小米生態鏈的擴張中,雷軍通過公開演講持續輸出方法論(如“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字訣),本質是將企業戰略與個人IP深度綁定。即使具體項目失敗,公眾注意力仍會聚焦于其迭代能力而非單點挫折。
高能量者的核心邏輯:當個人勢能足以撬動外部資源時,公開行動不是炫耀,而是用影響力為執行環節“減重”。
而對缺乏資源護城河的普通人而言,過早暴露目標往往觸發“能量耗散陷阱”:
避免過早承諾壓力:心理學中的“社會現實效應”(Social Reality Theory)表明,當向他人宣布目標時,大腦會因獲得虛假成就感而降低行動動力。普通人在朋友圈立flag“三年創業上市”,反而可能因圍觀者的審視目光打亂執行節奏。
防止資源虹吸效應:利昂身邊一位跨境創業朋友的真實案例——在選品未驗證時高調組建團隊,結果被競爭對手迅速復制模式并憑借資金優勢搶占供應鏈,最終因流量成本飆升而失敗。
創造容錯空間: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在創辦京瓷初期,堅持“只做不說”原則。這種沉默讓企業能在不被外界評判干擾的情況下,完成了從0到1的技術突破。
蟄伏的本質:用信息不對稱構建護城河,在能量蓄滿前規避外部干擾。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模仿雷軍或普通人,而在于建立屬于自己的能量審計系統:
高調資格:是否有可調動的行業人脈/差異化的技術壁壘/抗風險資金儲備?
沉默成本:若隱秘推進,是否會導致試錯周期過長/錯失合作機會?
也不是一棍子打死,可以執行階段性策略:
冷啟動期(低能量):例如你想做自媒體IP,可以先模仿對標,用虛擬身份測試內容方向,避免個人聲譽損耗。
爬坡期(中能量):參考Shein早期策略,在供應鏈打磨階段保持低調,產品成熟后通過KOC(關鍵意見消費者)制造口碑傳播。
暴發期(高能量):學習雷軍“發布會即產品”模式,用儀式感事件引爆傳播鏈。
能量沒有優劣,只有錯配的代價。
雷軍的高調與普通人的沉默,本質是同一套能量管理法則的兩面:前者用曝光置換資源杠桿,后者用隱蔽換取試錯自由。
當我們不再糾結“該高調還是低調”,而是清醒計算“此刻我的能量能承受多大程度的曝光”,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
當我們想表達時,請思考一下背后的真實動機:究竟是為了資源獲取,還是情緒宣泄,亦或者是價值證明。?
來源 | 利昂的出海筆記(ID:LeoneChuHaiBiJi)
作者 | IncomeLeone ; 編輯 | 呼呼大睡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