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玫瑰在縉云山區的栽培效果與健康管理技術探討
基金項目:浙江省三農九方科技協作計劃(編號:2023SNJF018)資助;縉云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與推廣團隊項目(編號:JY202301)。
梅建平等
葡萄是浙江落葉果樹栽培面積第一樹種,也是各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經濟作物 ,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葡萄生產也是一種勞動強度高、密集型的種植產業,人力成本的大幅度上漲和人力的緊缺,已成為葡萄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浙江山區 26 縣相對經濟欠發達,縉云是浙江山區26 縣之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雨量較豐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 15~18 ℃,年降雨量 980~2 000 mm。近年來,縉云山區葡萄由于經濟效益高,產業發展迅速,主要分布在雙溪口鄉、東渡鎮等,主要栽培品種有夏黑、巨峰、醉金香等。
雖然現有優良品種覆蓋率高,但是種植結構有待優化,名優新品種比例偏小,早中晚熟品種不合理,成熟期較集中,葡萄生產季節性供應大于市場需求。為了進一步優化縉云葡萄品種結構,促進果農持續穩定增收,必須加強適宜本地區栽培的葡萄品種引選,避免集中上市,提高品質;在葡萄栽培管理技術方面,標準化程度總體仍較低,健康栽培理念尚未普及,果農控產提質意識不夠,追求大粒、高產,大量使用化肥,使得土壤肥力與有機質下降,土壤板結,加上勞動力的短缺,生產迫切需要輕簡化健康栽培技術。
陽光玫瑰(Shine Muscat)又名夏音馬斯卡特,親本為安蕓津 21 號×白南,屬二倍體歐美雜種,以無核、高糖濃香、風味佳等獨特的優勢,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
2019 年引進了陽光玫瑰在縉云種植,經過 3 年觀察,該品種表現花芽分化優良、產量穩定、品質佳、耐儲運、抗性強等優點,適于在浙江省縉云山區及同類生態地區種植推廣,并總結形成了一套適合當地的配套輕簡化健康栽培技術。
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位于浙江麗水山區縉云雙溪口鄉東里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 17 ℃,無霜期 216 d以上,年平均降水量 1 500 mm,土壤為砂壤土,pH 值6.1,有機質含量 1.2%。葡萄種植行株距為 2.8 m×1.5m,667 m 2 種植 160 株, 南北行向,采用 V 形架,避雨栽培。
2 引種表現
2.1 物候期
根據 2021-2023 年連續 3 年觀察,陽光玫瑰葡萄在浙西麗水縉云山區 3 月下旬萌芽,5 月初開花,3 d后進入盛花期,花期 1 周左右,6 月下旬幼果進入膨大期,10 月上旬果實成熟,果實發育期 120 d 左右。11 月下旬開始落葉,生長期 230 d 以上。
表 1 陽光玫瑰葡萄物候期 單位:月-日
2.2 果實經濟性狀
由表 2 可知,陽光玫瑰葡萄果穗呈圓錐形或圓柱形,單穗重一般控制在 600~800 g,平均穗重 748.3 g;果粒大,平均單粒重 12~13 g,果粒縱徑 3.21 cm,果粒橫徑 2.46 cm,呈橢圓形。果皮黃綠色,有光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7.2%,可滴定酸含量 0.47%,固酸比高,果皮薄、果肉脆,有玫瑰香,口感清甜,品質佳,產量表現穩定,3 年平均產量 1476.5 kg/667 m 2 。
表 2 陽光玫瑰果實經濟性狀測定
2.3 適應性
近幾年觀察發現,陽光玫瑰在本地生態條件下種植樹體生長快,葉片大而厚,生長勢強,花芽分化優良,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抗旱耐澇性、抗病蟲害能力較強。
3 輕簡化健康栽培技術
3.1 建園
選擇通風好、光照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塊,中性土壤,砂壤土或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 2%以上。栽培模式選用避雨栽培。架式選擇棚、籬架均可,樹形選擇 T形、Y 形、一字形等,砧木選用 3309C、5BB、SO 4 等嫁接苗進行定植 。有條件的采用宜機化大樹冠栽培建園,滿足機械化作業需要。
3.2 枝蔓果量化管理
3.2.1 傷流至萌芽初期。萌芽前 30 d 使用破眠劑如50%單氰胺 25~30 倍液噴結果母枝,有助于葡萄打破休眠,提早萌芽且萌芽整齊,后期摘心、綁蔓、整穗管理相對集中、省工。萌芽前 7 d 土壤灌透水 1 次;設施棚內保持高濕的環境,促進萌芽整齊;萌芽后覆地膜。
3.2.2 展葉至花序分離期。芽長至 3~4 cm 時分批抹芽;見花序或 5 葉 1 心期后抹除多余的梢;陽光玫瑰在樹勢較弱的情況下,植株易出現病毒病,葉面噴施 6%氨基寡糖素·鏈蛋白 1 000 倍液誘導抗性進行預防。
3.2.3 新梢生長期。新梢長 40 cm 時定梢,應用扎絲綁梢,18~20 cm 等距離規范定梢,綁梢速度快、效率高,且控制產量,控產在 1 500 kg/667 m 2 以內,糖度高、香氣濃(表 3);花序上 3 葉打頂摘心,頂端副梢作為延長梢,副梢留 1~2 葉摘心防日灼。
表 3 陽光玫瑰葡萄不同綁縛距離負載量的表現
3.2.4 開花期。花前(信使花開花時)進行整穗,每個枝條留 1 個花序,疏去副穗以及副穗下幾個支軸,留穗尖6~8 層花(5 cm 左右),保持圓柱形果穗。
3.2.5 花后至膨果期。及時處理新梢枝條,摘心避免旺長;盛花后 2~3 d 用赤霉酸 15~25 mg/L+ 氯吡脲 2~3mg/L 進行無核保果,花后 10~15 d 赤霉酸 25 mg/L+2~3mg/L 氯吡脲膨大,處理后加強肥水管理,調整花序軸長,留穗尖 7 cm 花穗 [6] ;無核處理后 1 周按照5-4-3-2 原則整穗疏果有利于果粒膨大,果穗最上層枝梗向上的果粒保留,其余枝梗朝上、朝下、朝內的果粒疏除,每穗保留果粒 60粒左右,果穗整成中空的圓柱形;疏果后套袋,選用藍色或綠色的無紡布袋或紙袋 ,梅雨季及時通風降低濕度,有助于預防果銹;膨果期加強肥水管理,土壤追施和葉面噴施鈣、鎂等中量元素肥,預防氣灼和日灼。
3.2.6 成熟期與采收后。采收前停止灌水;成熟及時采收,若留樹過長,成熟度高,增加果銹發生率。采果后秋季 9 月下旬-10 月底施基肥,改變傳統人力開溝秋施基肥費工方式,采用全園鋪施,結合田園管理機翻土施入,減少人為作業;10 月前及時抹除頂副梢,促進枝條成熟。
3.2.7 休眠期。冬季結果枝留 1~2 芽修剪,簡單省力、易掌握且無需綁縛、省工。
3.3 病蟲害防治
陽光玫瑰葡萄在避雨栽培條件下發生病蟲害較少,抗病性較強,主要病蟲害有灰霉病、白粉病、白腐病、薊馬、螨類、綠盲蝽等,尤其是灰霉病與開花前落花、坐果后落粒關系密切,健康栽培要貫徹健康植保理念預防病蟲害,提高自身抗性,減少農藥使用。冬季休眠期重視清園消毒,實施葡萄園清潔栽培,修剪后剝除主干翹皮,及時清除落葉、老皮、枝條出園,全園噴施3°~5°Be 石硫合劑,對棚架、樹體、地面殺菌鏟除越冬病蟲,減少葡萄園內致病菌、蟲源基數;絨球期樹體與芽噴施 3°~5°Be 石硫合劑殺滅部分越冬病蟲;新梢生長期至開花前,通過定梢、等距離綁縛提高葉幕層透光度,清除雜草或覆膜抑草,及時通風降濕,開花前噴 50%異菌脲 1 000 倍液或 50%腐霉利 1 500 倍液、10%吡蟲啉 1 000 倍液防治葡萄灰霉病、薊馬,使用昆蟲信息素誘捕器誘殺綠盲蝽;開花后落花期早晨敲打鋼絲振落葉片露珠,振動花序清除花帽,無核保果時加入 50%咯菌腈 5 000 倍液預防灰霉病;套袋前噴 43%氟菌·肟菌酯 2 000~4 000 倍液、25%噻蟲嗪 4000 倍液預防白粉病、白腐病和螨類等病蟲;成熟期應用藍板誘殺果蠅、薊馬,用黃板誘殺葉蟬和蚜蟲,用昆蟲信息素誘殺防控斜紋夜蛾、葡萄透翅蛾,有效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采收后棚膜推遲至國慶后揭膜,可避免霜霉病發生,預防早期落葉。
3.4 農藝農機融合應用
葡萄的輕簡化栽培必須要考慮機械設備的應用,如電動剪刀、枝條綁蔓機、小型田園耕作機、電動卷膜器、基于物聯網的葡萄大棚溫濕度管理終端、高壓管道霧化打藥、肥水同灌等,能大大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效率,減少人工投入。由表 4 可知,果實發育期使用臭氧水的高壓管道霧化噴藥方式,除減少了農藥的使用外,對陽光玫瑰的品質也有影響,可溶性固形物提高2.3%,果肉硬度增加,咀嚼性降低,果面光澤度更好。
表 4 高壓管道霧化臭氧水殺菌對陽光玫瑰葡萄品質影響
4 結語
陽光玫瑰在縉云山區種植表現產量穩定、品質佳、耐儲運、抗性強等優點,其發展優化了縉云葡萄以夏黑、巨峰、醉金香、紅地球為主的品種結構,延長了銷售期,避免了上市時間集中,提高了葡萄抗風險能力、產業競爭力,經濟效益高,是一個適宜在浙江縉云山區及同類生態地區種植推廣的優良品種;通過枝蔓果量化管理,綠色病蟲害防控,農藝農機融合,提高了標準化技術水平和勞動效率、減少了農藥的使用,其推廣有助于陽光玫瑰葡萄栽培的輕簡化和品質,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