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蔣家第四代蔣友青來到大陸發展,開啟了杭漂生活,并開通了抖音賬號。但凡熟悉近現代史的中國人,想必都能意識到這件事的話題度。
蔣友青抖音賬號第一條內容,發布于2025年3月19日,他在該視頻里表態說:“我最近下了一個決心,來大陸扎根發展”。截至3月23日,蔣友青賬號僅發布了3條視頻,但粉絲已達到8.3萬,且仍在持續漲粉中。至于評論區已經是熱鬧非凡,主要話題還是在圍繞著其蔣家后人的身份展開,甚至有不少留言,已經到了令人多看一眼,都要唯恐惹火上身的地步。顯然,透過蔣友青蔣家第四代的身份,很多國人將注意力放到了其曾祖父身上,以及其曾祖父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國近現代史。不過,我個人倒覺得,從蔣友青蔣家第四代的身份上,還能看到臺灣問題的脈絡。
比較關注臺灣問題的人都知道,蔣家作為一個政治家族,自老蔣遷臺后發展到第四代,拋開同樣作為蔣家第四代的后起之秀蔣萬安,在臺灣政局的影響力已塵歸塵土歸土了。而且,衰落的不單是蔣家的家世,還有蔣家曾經兩代人掌控的國民黨,被臺灣狹隘本土派的民進黨在政治上打節節敗退。以前,經常看央視中文國際頻道的涉臺時事新聞評論欄目《海峽兩岸》,會有一些困惑:在大陸民眾視角上,處心積慮搞臺獨的民進黨人天然不得人心,支持一個中國的國民黨看起來要順眼的多,可一到臺灣的重要選舉的時候,民進黨卻總是勝多輸少。
后來,信息看得多了,對于臺灣問題的由來,也有了一些個人看法:國民黨遷臺后,從老蔣和小蔣兩代人甚至死后都不落葬,以期有朝一日歸葬大陸的決絕,也不難看出,遷臺后的第一二代國民黨高層,也即當時的“臺灣當局”,在國家一統方面是有家國情懷的。而且,自國共內戰結束之后,臺灣一直都處于“國統區”,處于國民黨統治的“中華民國”勢力范圍。不過,“中華民國”的簡稱同樣是中國,以區區臺灣之地,顯然支撐不了這么大的牌子。不能忽視的是,國民黨遷臺時,雖失去了在大陸的統治合法性,可其卻將一套完整的國家建制帶去了臺灣,當時的國民黨高層是從全國范圍產生,即便敗退臺灣,這種全國的代表性卻并沒有徹底斷絕,這大概也是老蔣有反攻大陸想法的考量之一。
但是,外來的國民黨統治階層和臺灣的土著民眾,顯然在思想和利益趨向上不搭調。所以,就有了至今民進黨依舊時不時給國民黨上眼藥的“二二八”事件,而且很多臺灣民眾很吃民進黨這一套。所以,在小蔣放開黨禁之后,苦國民黨久已的臺灣土著們,立馬通過選票把民進黨抬了上來,沒辦法,臺灣的土著人數占優,打著本土旗號的民進黨在選舉中自然如魚得水。但是,這時候,由國民黨帶來的“中華民國”架構下的官員們,從大到小,不管是來自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已經是生長于臺灣的一代人了,從個人成長經歷上來說,代表不了任何臺灣之外的省份。所以,這時“臺灣當局”的選舉,已經從實質上成為一場省內選舉,跟“中華民國”沒有多少關系了,因為這套班子已經撐不起這個國號。
其實,解決臺灣問題的方法無外乎,一重啟國共內戰,解決國共內戰遺留的臺灣問題;二是梳理臺灣作為一個省份選舉的合理性,讓“臺灣當局”從國家招牌回歸到省份身份,并認清現實——省份的權力只能是來源于中央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