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儀征,對原平臺表示感謝!
◆免責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豚”先知
春天到了
長江江豚也更加活躍
在近日開展的2025年首次長江揚州段長江江豚科考活動中,觀測人員通過無人機、照相機鏡頭看到,長江江豚家族舉家出游,組團“鬧春”,它們時而并肩穿梭,時而相互追逐。
在三天的科考行程中,長江江豚觀測創新紀錄,整個長江揚州段江面有近30頭江豚與科考人員“邂逅”。
尤為令人欣喜的是,在長江六圩水域(儀征)首次觀測到長江江豚的身影,為長江大保護寫下生動注腳。
創紀錄
近30頭次江豚與科考人員“邂逅”
3月18日到20日,江蘇省揚州環境監測中心聯合鹽城師范學院濕地學院及揚州大學等單位,組織開展了2025年首次長江江豚科考活動。
為了這次美麗的“邂逅”,科考隊員每天7點半就出發,從三江營海事碼頭登船。
早春時節,江南草長,夾岸生花,隊員們無心留戀這美好春色,而是分立船頭專心捕捉長江江豚那靈動的身姿。
觀測發現, 三江營和北汊區域 仍是長江江豚家族酷喜的天然游樂場,眾多長江江豚組團來此“出游”,開心暢玩。
尤其在三江營水域,隊員們觀測到長江江豚十多頭并肩出行、攜手鬧春的壯觀場景。
它們時而下潛,時而上躍,圓滾滾的腦袋不時探出水面,動作輕盈又敏捷,尾巴有力地擺動,攪起一圈圈漣漪,與波光粼粼的江水交織成一幅充滿活力的畫面,盡顯大自然的奇妙與美好。
更令科考人員興奮的是, 在長江六圩水域(儀征),首次發現了長江江豚的身影, 三天行程共觀測到近30頭次長江江豚,創下觀測新紀錄。
黑科技
聲吶追蹤、環境DNA等先進技術“伴行”
本次科考范圍從江都嘶馬鎮到儀征青山鎮,覆蓋了整個長江揚州段。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觀測綜合運用了多種先進技術手段,構建了一套全面、系統的監測體系。
首先以船基樣線法為基礎,隊員分立船兩側及船頭,通過望遠鏡等進行目視觀測;
其次, 借助聲吶監測技術 ,在電腦上實時追蹤。當現場聲吶監測數據顯示附近有長江江豚出沒時,工作人員借助無人機升空巡查,精準捕捉長江江豚的活動區域和身影。
此外,隊員們還分別在不同水域采集水樣帶回實驗室,通過環境DNA監測法,分析長江江豚的DNA痕跡,實現對其種群的定性與定量評估。
“環境DNA監測就像‘水下偵探’,通過采集水樣分析長江江豚脫落細胞,能進一步推算種群數量。”揚州環境監測中心土壤監測科科長鄒麗解釋。
長江江豚是長江生態系統的“健康晴雨表” ,其生存狀況直接反映長江生態健康程度。
為實時監測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分布變化,判斷長江揚州段水域生態系統是否平衡,自去年5月起,我市每季度均對長江揚州段的江豚開展調查,通過長期監測江豚行為、習性,完善長江生態系統基礎研究,助力構建更精準的生態模型,為長江生態保護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去年5月觀測到24頭次長江江豚,今年數量又有明顯增長,而且今年首次在長江六圩水域發現其身影。” 鄒麗表示,這說明長江江豚種群在壯大,活動范圍在擴展,進一步印證了長江揚州段水生態環境的穩定向好。
揚州市生態環境局也披露,長江揚州段水質已連續七年保持在Ⅱ類及以上,刀魚等瀕危物種也重現江湖,“江豚逐浪”正成為新常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