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振興已經提出并推進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東北三省人口流失問題正在得到重視,很多大型項目在向東北三省傾斜等。但東北需要靠自己消化由于產業轉移帶來的各種矛盾,即東北振興需要一個過程。
東北振興,首先要解決人口流失的問題。
近30年來,東北地區人口總量經歷了從1億人以上下降到1億人以下的變化。
東北是第七次人口普查時期人口減少最多的地區,2010年至2020年,東北三省常住人口合計減少了1099萬人。
東北地區人口年齡結構處于失衡狀態,勞動力老化嚴重,特別是在農村,5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一半。
東北人口流失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在經濟領域,人口的減少導致勞動力短缺,企業招工困難,生產成本上升,這進一步制約了經濟的發展。消費市場也因人口的流失而萎縮,商業和服務業受到嚴重沖擊。
緩解或減緩東北人口負增長的趨勢,一方面需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另一方面需減緩人口外流速度,以有效降低人口負增長的負面影響。
東北振興,必須著力解決產業結構的問題。
從根本上看,東北經濟遭遇陣痛是全球性的產業轉移在中國的集中體現。東北作為原材料產地,一是資源開始枯竭,二是產業動能發生戰略轉移,不再依賴原材料,依賴高新科學技術。東北失去了原有的優勢,產業隨之下滑。
東北經濟的發展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產業結構的單一性。長期以來,東北以重工業為經濟支柱,鋼鐵、煤炭、機械等傳統產業占據主導地位。在經濟全球化和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弊端盡顯。
在東北的一些地區,傳統的就業觀念根深蒂固,人們更傾向于選擇穩定的工作,如公務員、事業單位等,對創業和創新缺乏足夠的熱情。這種保守的觀念使得東北在面對經濟轉型時,缺乏足夠的內生動力。
與南方一些地區濃厚的創業氛圍相比,東北的創業環境相對較差,創新能力不足。
東北地區仍存有的產業優勢需要被放大。東北地區在全國具有優勢的汽車、化工、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等產業,通過強化有組織的科研創新攻關, 可以提高產業附加值。
目前總部在東北地區的央企中國一重、哈電集團、鞍鋼股份、中國一汽和中國華錄,這5家企業都處于競爭較為充分的行業,如能獲得優勢資源的布局和注入,有助于進一步展現央企、國企的責任擔當,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
東北振興的關鍵,在于振興東北工業。
東北地區的主導產業需是工業或直接的信息產業,這需要規模效應,也需要聚焦。
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東三省的規劃中,遼寧提出了五大產業,吉林提出了六大產業,黑龍江也提出五大產業規劃。
但東三省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目前有些過大,短期內能搞出一個已是理想狀態,由東三省傾其全力在一兩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擴大規模,增加實力,在全國有規模性,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或才是更切實的舉措。
東北地區對高精尖的人才、技術等資源的吸引力不足,這很大程度上是民營經濟不發達導致的嚴重后果。民營經濟的多樣性多層次性多元化,決定了其對人才的集聚能力很強。東北地區民營企業沒有活力,嚴重妨礙人才聚集,甚至形成一定的斷層,尤其是缺乏相匹配的產業配套,東北振興要破局,需要快速壯大民營經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