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爾軍政府的這次行為,直指中國的能源企業。
2024年3月,為了推動尼日爾-貝寧原油管道的運營,中石油向尼日爾政府提供了一筆4億美元的預付款貸款,幫助他們維持財政運轉。
然而,一年之后,貸款到期,軍政府卻直接選擇賴賬,
不僅拒絕償還債務,反而采取各種行政手段,對中石油進行施壓,試圖迫使中國繼續輸血。
在這一過程中,尼日爾政府不僅凍結了中石油在津德爾煉油廠的賬戶,使煉油廠的正常運營陷入困境,還以“薪資過高”為借口,強行驅逐中石油的三名高管。
更加令人氣憤的是,尼日爾這次這樣干還是經過精心籌劃的。
因為尼日爾最近這段時間就搶了中資企業的財產,并沒有搶劫俄羅斯、法國等國家在尼日爾的投入。
也正因此,這些國家都沒有對此事說什么。
很顯然,尼日爾現在也知道中美正在進行大國博弈的國際背景,所以尼日爾并沒有得罪西方陣營,也并沒有得罪俄羅斯,而是專門對咱們下黑手。
的確,咱們目前在非洲還沒有直接的軍事力量,但是對于咱們來說,要想收拾一個小小的尼日爾還是非常輕松簡單的。
到目前止,這些反擊措施主要包括:
召見尼日爾大使,表達了我們的強烈抗議;
上訴聯合國及非盟等有關組織,讓國際社會清楚尼日爾違約沒信譽的行為;
申請國際仲裁,向尼日爾索賠15億美元;
和國際金融機構溝通協作暫緩對尼日爾援助資金審批;
停止我們對尼日爾一切合作項目投資,其中有一個2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項目,且避免了我方損失又能讓對方遭受重大損失;
希望尼日爾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不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而胡錫進說,該起突發事件中,尼日爾軍政府并沒有針對中方人員搞人身傷害的意思,
他們只是試圖引用當地的司法理由和道義,指控中石油對中國和當地員工給予相差數倍的不同工資待遇。
據最新報道:
3月19日,尼日爾石油部長及其他三名部長共同舉行新聞發布會,強調尼政府的目的是同中石油全面評估后調整合作,
并非要終止尼日爾同中石油的技術合作,他們也不會取消同中石油的合同。
發布會還表示,合作中出現分歧“在所難免”,雙方應“互商互諒”,尼政府愿通過對話與溝通解決問題。
尼日爾翻臉的原因:
說到底,這場風波的導火索還是因為“利益”,
2023年,尼日爾政變后,政府的財政就像漏氣的皮球,一蹶不振,軍政府上臺后,更是捉襟見肘。
眼瞅著中企的項目推進不如預期,當地員工工資拖欠,新官上任的奇亞尼總統干脆來了個“快刀斬亂麻”,
可這種拍腦袋的決策,像極了拆東墻補西墻,最后往往是兩邊不討好。
當然,尼日爾這盤棋,早就不只是中、尼兩國的事,
法國人在背后搗鼓“非洲憲兵”的算盤,美國人揣著“關鍵礦產倡議”來敲門,俄羅斯人帶著瓦格納雇傭兵談安保。
軍政府自以為能在大國間走鋼絲,左手要援助,右手要投資,還想著從博弈中撈好處;
結果就像走夜路吹口哨——給自己壯膽,實際上每一步都踩在薄冰上。
中企卻成了最無辜的棋子,既要應對軍政府的刁難,又要警惕其他國家的暗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