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戲劇雖然受歡迎,戲子卻是下九流,正經人家就連納妾都不會挑梨園里的姑娘,不僅僅是因為地位,還因為那時候梨園特別“混亂”。
在權貴軍閥眼中,梨園的人不分男女都是以色侍人的,就連早期的梅蘭芳亦如是。
14歲貌若嬌女的梅蘭芳,在娛樂場所碰到了前來尋歡的馮耿光,立馬打的火熱,成日黏在一起。
后來,馮耿光贖出梅蘭芳,讓他住在自己的大別墅內,給他請名師教導。
梅蘭芳訪問美國前,錢不夠用,也是馮耿光利用自己在銀行界的名氣,給梅蘭芳湊了10萬大洋路費。
早期梅蘭芳
梅蘭芳說是出身梨園世家,可如今的梨園成了文化遺產,和民國時期的梨園是有很大的區別的,當時的梨園其實就是一個另類的青樓。
中、底層人最愛的戲曲,不是一板一眼的唱戲和身法,而是低俗的表演。
都說因為慈禧太后愛看戲曲,所以民國時期戲曲十分興盛,但慈禧愛看的就是“葷戲”,什么《翠屏山》、《思凡》、《捉奸》等。
光緒已經長大成人了,慈禧愛看葷戲自己臉上都臊得慌,可他又不能直說,于是親自上場將“葷段子”刪減了很多,草草演完。
慈禧只是笑笑卻不改,一點不收斂。
慈禧都免不了這俗氣,更別提底下的人了,民國時期的梨園世家的名頭,也就糊弄一下外國人罷了。
梅蘭芳的身世被很多如今的電視劇、書中人物給借鑒過,從他身上能看到很多“熟知的人物”。
3歲時,梅蘭芳喪父,7歲被母親送到一個青衣老師父那里學習唱戲。
唱戲講究眉眼靈動,梅蘭芳兩個眼珠子呆滯無神,師父覺得他是吃不了祖師爺給的這口飯,就把他逐出去了。
梅蘭芳卻死磕唱戲這口飯,8歲時又托關系送到吳菱仙那里學習。
為了練好嗓子,人家唱10遍,他就唱20遍、30遍..
連身段也是格外下功夫,“耗山膀” 、 “下腰 ” 、 “壓腿 ” ,在冰面練習到踩高蹺都不會打出溜,因為被說過眼神呆滯,一吹就流淚。
他自己養了兩棚鴿子,每天放飛鴿子練眼神,呆滯的眼珠子才逐漸靈動起來。
梅蘭芳的基本功扎實,10歲就上臺演戲,可卻一直碌碌無名,光是身段練好了可不行,沒金主捧著照樣白搭。
13歲時,梅蘭芳遇到了25歲的馮耿光。
馮耿光也是一個風流人,在1917年的《伶史》中有記載說馮耿光格外看重梅蘭芳,揮金如土的給梅蘭芳買房子,而梅蘭芳不干什么都很依賴馮耿光。
也就是13歲這年, 梅蘭芳自己搭了個班子“喜相逢”。
當然,權色交易是當時梨園的常態,不過馮耿光對梅蘭芳來說不僅僅是藍顏,還是將他推上國際舞臺的恩人。
成名后的不離不棄
在梅蘭芳的朋友之中,馮耿光是一個神秘而無處不在的人,每當梅蘭芳面對重大事件時,背后必定有他的扶持。
馮耿光一直追隨在他左右。
1927年,有一個叫劉學曾的人綁架了兩個梅蘭芳的好友,用槍逼著他們寫了一封“借款書”,準備向梅蘭芳借5萬元,這事兒被馮耿光知道后,急的團團轉,因為梅蘭芳是拿不出5萬元的。
這事兒后來被警署解決了,但其中馮耿光卻為梅蘭芳如此操心,可見他對梅艷芳的有多么的看重,將他的事情看作是自己的。
1937年后,梅蘭芳上臺演戲時,馮耿光一場不落空。
每次散了戲后,馮耿光就要去后臺和梅蘭芳閑談一會兒,后來還因為梅蘭芳不肯給一個混混唱戲,被混混敲了悶棍。
梅蘭芳首次訪日,是受到大倉喜八郎的邀請。
他一心想結交馮耿光這個中國銀行家,知道馮耿光格外喜歡看梅蘭芳的戲,就陪著他一起去看戲。
看完后,就到梅蘭芳家中邀請他訪日。
他們做好了一切的部署,讓中國駐日使館舉行酒會造勢,不但各國大臣會去,按日本內閣的總理也在邀約之中。
訪日之旅后,美國使者也邀請梅蘭芳去美國演出,按照正常開銷,梅蘭芳只需要五六萬元即可,可是訪美推遲到了4年后,美國經濟大恐慌,開支暴增。
梅蘭芳自己墊了4萬塊,可缺口還是很大。
馮耿光得知后,在銀行界費心張羅,湊出了10萬元才讓梅蘭芳團隊成功赴美。
1935年梅蘭芳訪蘇,馮耿光又他的孩子接到自己家中照顧。
梅蘭芳有這么大的成就,除了有馮耿光給他鋪路,也有他自己的努力。
他一生都在追求唱戲的最高境界,不僅戲曲從大俗帶到雅俗共賞上,還是一個堅定的愛國人士。
1938年,他攜家帶口前往香港,有人說:你兩次去日本訪問,日本人對你很好,為什么一定要走?
梅蘭芳卻說:國難當頭,我只顧自己不顧國家嗎?
說罷,他就蓄了胡子不再唱戲。
演戲也要有骨氣
1941年,香港淪陷后,日本駐港司令酒井派人將梅蘭芳請來,十分熱情的和梅蘭芳敘舊,梅蘭芳卻冷淡的說不認識。
日本人想利用梅蘭芳的名氣,讓香港人對日軍放下警惕。
但梅蘭芳說:我唱了30多年的戲,該休息了。
一計不成,酒井又去請梅蘭芳,想要讓記者拍到自己和梅蘭芳和睦相處的一幕,但是梅蘭芳看到記者后卻扭過身不讓拍。
梅蘭芳前十幾年窮過,后來有了馮耿光的資助,加上成名后賺的錢,他一直花錢沒數,基本都花在了藝術或者戲曲上。
在香港停了幾年戲后,手上的錢用的差不多了,家里能賣的都賣掉了。
漢奸就想用金錢打動梅蘭芳,只要他肯出面,就給他一百根金條。
梅蘭芳回懟道:“演戲做人,首先就是要有骨氣。”
新中國成立后,停戲許久的梅蘭芳再次煥發新春,他將戲曲中融合了新中國的東西,打破封建傳統,以真人真事編戲,宣傳婚姻自由、破解迷信等等...
1953年他還前往朝鮮戰場為志愿軍演戲,冒著槍林彈雨,平均一天要演四出。
有一次下了大雨,首長怕大家淋雨病了,讓大家都回去吧,可沒有一個戰士離開,梅蘭芳也含著淚水在雨中為戰士們演唱了《鳳還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