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孩子發燒、咳嗽的特別多,相信不少媽媽都買了退燒藥、咳嗽藥在家。有家長問:上次買的退燒藥沒喝完,這次還能用嗎?要放冰箱嗎?
這里請媽媽們注意了:藥品一旦開封,就不能再按保質期來看過不過期了!超出一定時間或儲存不當,就可能失效,甚至變質、有毒!
前不久就有一則新聞,女子用開封半年的眼藥水滴眼睛,結果細菌感染,視力驟降只剩 0.1!
眼藥水開封后不能超過 1 個月,那娃的各種退燒藥、咳嗽藥、沖劑、藥膏、軟糖補劑……開封后又能放多久?怎么儲存能時間長一點?
01
藥品的有效期≠使用期
“有效期”很好理解,就是藥盒上面標注的具體時間。比如下面這個藥品,有效期至2025年12月8日。
也就是說,這個藥品在沒有拆封,且按照要求存儲的前提下,2025年12月8日之前能打開使用,因為它沒有過期。
但當我們把這個藥品開封,接下來能用多長時間,就和藥盒上面的“有效期”沒有直接關系了!
比如根據這個藥品的說明書,開封之后,它的實際使用時間只有12周。
超過12周,這個藥品的穩定性和有效性可能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出現被污染、變質等情況。
所以這個“12周”,其實是這個藥品的實際使用時間!
其他藥品也一樣,開封之后的實際使用時間要小于有效期。當然,不同類型的藥品包裝,導致藥品的實際使用時間也不同!
02
常見藥品開封后的使用期限
1.獨立包裝的膠囊、片劑等
比如我們常見的阿莫西林、維生素D、復方氨酚烷胺片、口服補液鹽Ⅲ等。
這類藥物大部分都是吃多少拆多少,一般不會有剩余,所以只要外包裝沒有破損,實際使用時間基本等于藥盒上標注的有效期。
兒童沖劑,醫生經常會開出 0.5 袋、1.5 袋的劑量,有時會出現開封后還剩半袋的情況。
這種半袋,第 2 天繼續吃是沒啥問題的。但袋裝藥很容易受潮失效、變質,如果顆粒、粉劑超過 1 個月,干混懸劑超過半個月,或者有結塊、軟化的跡象,就趕緊扔了吧!
2.非獨立包裝的膠囊、片劑等
關于這種類型的藥品,首次開封后能吃多久,國內比較認可的觀點是參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的一項指南:
不超過6個月;或是用藥品的有效期減去藥品的開封時間,得出來的月份再乘以25%。
這兩個時間以比較短的那一個為準。
比如,下面這瓶藥的有效期至2025年3月,如果開封日期是2024年8月,相減之后得出來的月份是7個月。
那這瓶藥開封之后的實際使用時間為:7×25%=1.75,也就約為一個半月。
3.液體制劑
口服類液體制劑,常見的有糖漿劑、口服(溶)液、混懸劑等。
其中糖漿劑因其含有糖分比較特殊,開封后不宜久藏。在瓶口和瓶蓋等部位沒有受到污染的情況下,室內常溫狀態可以保存1~3個月。一般夏天不超過1個月,冬天不超過3個月。
口服液和混懸劑,根據英國國家醫療體系NHS的建議,在藥品說明書沒有標注開封后使用時間的前提下,藥品的實際使用時間為6個月。如果藥品本身的有效期已經短于6個月,則以更短的時間為準。
比如我們常見的布洛芬混懸液,安全起見,開封后實際使用時間不能超過6個月!
外用類液體制劑同樣。
像我們常用的爐甘石洗劑,開封后使用時間也不能超過6個月!
4.外用乳膏、軟膏
常見的有紅霉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根據NHS的相關建議:
開封后,外用乳膏、軟膏的使用期限縮短為3個月。如果藥品本身有效期已經短于3個月,則以更短的時間為準。
5.眼用、鼻用、耳用制劑
像眼藥水、滴耳液、鼻用凝膠等眼耳鼻外用藥,按照我國藥典要求,一般開封后使用不超過 4 周。單次劑量包裝的,一般日拋(不超過 24 小時)。
比較特殊的,是過敏性鼻炎經常會用到的噴鼻藥,比如內舒拿、文適等。這種密閉型藥物,目前沒有統一指導意見,只能具體產品具體分析。
查閱了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及EMA(歐洲藥品管理局)的說明,整理了 2 款兒童常用噴鼻藥的開封后時間:
?內舒拿(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開封后 75 天內使用;
?文適(糠酸氟替卡松鼻用噴霧劑),開封后 2 月內使用。
至于其他藥物,開封后建議遵醫囑使用。
藥品的貯存方式直接影響其質量和療效,若貯存不當,可能會導致藥品變質、失效,甚至產生毒性,危害身體健康。因此,掌握正確的藥品貯存方法至關重要。
溫度控制
常溫保存:一般指10-30℃的環境。沒有特殊說明的藥品均可在此溫度下保存。
陰涼處保存:指不超過20℃的環境。部分藥品需要在此條件下保存。
冷藏保存:要求在2-8℃的低溫環境中保存,嚴禁冷凍。如胰島素、生物制品等需要冷藏。
濕度控制
藥物的相對濕度應保持在35%-75%之間,避免藥品吸濕、結塊或發霉。將藥品存放在干燥、通風良好的地方。
避光保存
部分藥品對光線敏感,如維生素C、硝酸甘油等,應存放在棕色瓶中并置于暗處,避免陽光直射。
防潮防濕
許多藥品在潮濕環境中容易潮解、風化或揮發,因此應密封保存。使用玻璃瓶等密封性好的容器,并確保瓶口封嚴。
密閉保存
易揮發的藥物,如紅花油、碘酊等,以及長期接觸空氣易被氧化的藥物,如維生素C,都需要密閉保存。
文章轉自:開問醫學
文章來源:第一兒科、龍廣凱淇工作室
這是一個年輕人“談娃色變”的年代。很多人會問:養大一個孩子太不容易了!要孩子是為了什么?傳宗接代?養兒防老?我在一本書里看到一段話,很是讓人感動。
“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程。“
但是,這個世界卻充滿了不確定。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再到成家立業,為人父母要操心的事可真是太多太多了。
但孩子一出生,就有三件大事是必須要做的:取名字、上戶口、辦保險。
有人也許會問,為什么要著急給小孩子辦保險呢?
因為這世界充滿了風險。一個生命誕生到這個世界,開始了他的生命之旅,就意味著不可能一帆風順,既可能陽光燦爛,也可能風雨交加。
因為我們不敢肯定在漫長時光中,柔弱的我們能否承受某一場意外;
因為我們不敢保證在無情歲月里,無助的我們能否戰勝某一場重疾;
因為我們不想承認在生死輪回前,傲嬌的我們注定生老病死的結局!
曾有一張照片刷爆過朋友圈,看了讓人很心疼: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從醫院出來后,母親在街邊給兒子下跪賠罪——不是媽媽不愛你,是真的沒錢給你治病…
身為父母,我們有一種責任不能推卸,作為子女對父母也一樣,這種無能為力的悲劇在中國到底每天要上演多少次?
孩子出生滿28天后,優先要買的保險是“重大疾病+住院醫療+意外傷害+意外醫療”這樣一個組合。
孩子這么小,為什么要買重大疾病保險呢?因為保險行業的理賠數據證明,17周歲以下的年齡段重大疾病發病率是高于成年后的18~40歲這個年齡段的。
比如現實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得白血病的主流人群是孩子。如果孩子得了重大疾病,父母幾乎都會全力以赴去救治,因為一個患病的孩子而改變一個家庭命運的悲劇,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也一直都是一個社會問題。
給孩子買保險是家庭的剛需
一般來說孩子出生28天后就可以買各種保險了,給孩子好吃好喝,買很多的名牌衣物或者玩具,都不如給她買一份保險來的實在和安心!會不會生病是老天的事,我們無法控制意外與疾病!治病救人是醫生的事,但有沒有錢治才是我們父母應該考慮的事情!
為什么要給小孩買住院醫療保險?因為小孩子體質還比較弱,感冒發燒生病住院的頻率還是很高的,花費也是不小的。小孩子活潑好動,意外傷害也時有發生,意外醫療也是需要的。
孩子早晚都需要買保險,年紀越大保費越貴。我們做父母的早點給孩子備足健康保障,孩子將來的負擔就會小許多。
爸爸媽媽們給孩子買足健康保險,別再發生孩子生病之后毀掉一個家庭的悲劇,不希望看到太多的父母為了給孩子募集救命錢而失去尊嚴。
這三種保險千萬別省
1. 意外險一定要買,保障要做足
2. 重疾險一定要買,否則可能傾家蕩產
3. 教育金保險一定要買
如果您的孩子還沒有買保險,那么就請您反思一下,咱們的孩子為什么沒有,是當媽媽的疏忽或者當爸爸心存僥幸?畢竟保50萬比掙50萬容易的多,保險給孩子最靠譜的愛!
[聲明]素材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從本公眾號轉載文章至其他平臺所引發的一切糾紛與本平臺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