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武林】千金不換的對話:道出了武學的真諦!

0
分享至

來源:傳統武學


兩人對話道出了武學的基本東西。而恰恰基本才是最關鍵的。

不爽:

一、論普遍的“上強下弱”。這是很多人都會有的問題,也是所說的下盤難練。不奇怪,人,尤其是成人后,習慣于由上盤主動,帶著下盤行動,一切習慣于上盤先有反應。而我們練功,就是要把這個問題改過來,前輩常言“下氣”,也有的說把氣“沉到腳底下去”,有些人以為這不過是在強調樁勁,也對也不對。這要看你怎么理解“樁勁”的概念。樁勁不是死力量,不是馬步一扎硬得不得了,它來源于你下盤自然生出的力量。所謂的“硬馬”,其實還是用上盤帶動(或說使用)出的力量,下盤還只是工具。而樁勁要的是下盤是有“生命”的,是“活”的,是主動出的力量。所以,想要樁勁,第一步先要激活(或說找到、感覺到)下盤。這就要“下氣”。其實就是逐步的放松。但是,要知道,這還是一個由上而下的過程,也就是說還是上盤主動的過程,還不是最高。

這只是中間手段而已,一旦找到下盤,感覺到下盤沉實,有分量了。那么,立刻轉入下盤自主,自己出力,轉入由下往上反力。也就是說氣“沉到腳底下”還不夠,還要再升上來才行。但經過此一鍛煉,人的感覺就不一樣了。雖然氣又反上來了,但是,能看出此人身體沉實(說敦實也可),很明顯根在腳上,看上去下盤比上盤有力,有種胯比肩活的感覺。但決不是笨重,要有隨時能撲過來的感覺。這才有小成。網上三體式照很多,幾人有此修為?我也不夠,剛剛沉下去而已,想再反上來,還差修煉。但我知道修煉的方向、目標。又比他人幸運了。不敢自秘,大家分享。


二、如何“沉”簡單說,就是不使力。從上到下逐節放松。尤其是平時最順、最熟的部位,更要放松。不把最有力的部位放松下來,其他部位感覺不到的。還要注意不要著意,一旦對某一部位著意了,有意識想它怎么樣了,那里不自覺就使上力了。正確的作法是放松下來去體會某一部位現在是一種什么狀態,有沒有達到我想要的狀態,沒有就再放松。一切松中求。松好了,自然就“沉”了。現在有些人一味求“沉”勁,不去松,直接作“沉”,往往成了上盤對下盤的壓,這樣長了對身體有很大害處的。松不是軟,松了才能找到需要緞練的地方,然后利用身體的松對那里形成一種利用自身體重的負重鍛煉,然后身體出韌勁,和彈性力。這才是“剛”的正途!


三、三體式的手形。三體式各派有各派的站法,其中手形的區別最大。有并指的,有虎爪的,有立掌的,有平掌的等等不一而足。各派皆說自己的好,大多對別派不以為然。我認為三體式的手形是否好,關鍵仍不離三體式修煉的根本心法和目的。三體式練法,首練全身通順,手上亦該如此。正確的手部通順應是大約以勞宮穴部位為圓心,五指向外放松態。所以,掌不能立挺,這樣就成回窩了。只要明白了道理,無論何種掌形,立也好,俯也好,開也好,合也好,順就是了。

四、關竅在于“腕”中國武術,特點在于手形多變。而諸多手形中,各派推崇掌勝于拳。而即使用拳,其握法亦不同于國外的握法,而近似于兒童的“抓撓”式松握法。這些特色,根本在于,中國之法,在于用腕打擊,而不是手打擊。為什么會這樣?我們可以這樣比喻一下,中國拳法里的手臂使用法,是把手臂當成了一個鐵錘,肩頭到腕是鐵桿,手是錘頭。若要傷人,鐵桿就可以了,要錘頭干什么?是為了墜分量,增加殺傷力。所以手臂之用,只管鐵桿就是。擊中敵人時,只須注意自己的腕有沒有頂上勁即可。若還注意手掌的感覺,等于自己卸了錘頭,降了殺傷力了。


向明:

“沉浮”的關鍵在尾巴骨,也就是尾椎。身體沉下去后,意尾椎下支一粗大彈簧,自然又把身體頂了上來,自然帶動腿(主要是膝蓋)開中有合,就“浮”了起來。要是看不太明白,去做個實驗。坐在沙發上,象挑家具試彈性一樣,先坐下去再站起,臀部要離沙發面但還有一些陷在里邊,就是哪個感覺。體會不到可以反復起坐,既不坐實又不離開。不難不難,實在不難。

不爽:

體會好說,作到自然很難。尤其是作到了還動得了,對身體的要求很高。這里有幾個數據。1、脊椎骨有半尺的活動量;2、胯窩的大筋有一寸的開合量;3、雙腿可柔如鞭,又可硬如鐵。用時可從心口處踢出;大致如此,作到了才可說“不難”二字,因作到這些才談得上實用,而不是體會。這些確確實實與“浮沉”相關的。

向明:

這個半尺的活動量是怎么算?什么個測量方法,望告其祥。此三點不爽兄都達到了,還是身邊有人達到,才以此作標準。如果理解不差的話,2、3兩點不才可以做到,第1點要看回答后方知。我說的體會不是個求的方法,是對自身現有狀態的描述,做實驗的方法也是為初學者引路。就象有人對照拳譜練習,而有人是用自身對照拳譜一樣。我就是用自身印證拳譜的,知道你所言不虛,才做了個回答。關于“沉浮”我有篇帖子在武塞論壇街斗(保命求生術)版中,名字是《搏擊心態的“松緊”真言》,有興趣可前去一觀,相信以你的水平可看出我有無體會。不要一看“街斗”就認為是流氓打法及所謂的無限制,我研求的是現代社會中能保全自身或救人一命的應用。

不爽:

能不能麻煩向兄把帖子轉過來,我翻了10來頁,還是沒找到,機子很慢,打開武塞就更慢了。這些標準我沒有作到,我的老師作到了。半尺活動量是,平行站立,雙腿不動,身體軀干一動能比平常態長出半尺來就是了,不知說的清楚否。另外,腿從心口踢出指的是,用時身體不能有左歪右斜等,仍然正直,也不可前俯后仰。向兄能作到2、3,實在是高手了,很不容易啊。


向明:

搏斗時的心態如何,是影響戰局的關鍵。對敵若無膽向先,空自眼明手快,所以武術講究一膽二力三功夫。膽由心生,必須研究對搏的心態,而這心態按層次是分松緊的。實戰前血氣上涌,呼吸急促吁吁直喘,臉紅脖子粗的是“緊”。一般人都是緊,外象都是眼睛充血、胸腔鼓脹、拳頭緊握,全身都是死硬僵直的,內家拳的規忌幾乎全犯了。如此動起手來先給對手一個心理準備,又把勁全捆在身上了,即便獲勝也散了架累塌了腰。我從此階段走過,一場打斗下來基本1分鐘就能結束,但好象跑了幾千米那么累,渾身發軟一點勁也沒有。不管有多大的火都能氣沉丹田,心更清眼更明呼吸如常的是“松”。

“松”是高手才能具備的,靠平日的修煉和經驗的積累。遇敵時喜怒不形于顏色,甚至偽裝成弱者的假象,能真切感到一口氣下沉至丹田,沉下去又有一股勁反上來,自然地催動眼睛微微向上一翻,身形會自然地向下松沉。松沉不是下墜,是象要起跑預備一樣,為了獲取大地的反作用力。兄弟們如果遇到是非,看到說著說著不說話了,身體又往下一塌的,就要千萬小心了。這是我實戰經驗的真實體會,能“松”了,可以控制自己的攻擊欲望,更清楚地看穿對手辨明形勢,在必須出手時才能如決堤之水勢無可擋,做到一擊必殺!那時的心態雖如古井之無波,近于“平常心”,但畢竟包含有殺心,所以我稱之為“八分進取心”。

為什么是八分,因為凡事如果十分用心,往往事與愿違,欲速則不達也。故要留下它二分,方可做到陰中含陽、陽中有陰,是為“殘心”。凡事照此做去,才真的能事半功倍。


向明:

“能真切感到一口氣下沉至丹田,沉下去又有一股勁反上來,自然地催動眼睛微微向上一翻,身形會自然地向下松沉。”——都是我的本體感受。我的習武情況以前做過介紹,從學入手是內功筑基但不牢靠,甚至懷疑過傳統武術只能健身不能打。后來練了一些流行的散打、拳擊等等,既而投身于真打實搏,等積累了實戰經驗后再讀拳經,居然發現凡是實戰中運用得當的技術、理法,古人都已經揭示過了。我再翻回頭來研練傳統武術,知道了“大道唯一真理不二”的道理,古今中外遵守的規律是同一的。“眼睛微微向上翻”,我是先有的切身體會后,才看到拳經里有“微微上翻以泄陰火”說法的。

另外有好多要領都是如此,如“氣沉丹田”、“耳根提勁”等,也是先得了果再去尋的因。要知道我有一段時間是反對什么站樁、內功的,甚至有朋友說我沒間架也不以為然,認為打得倒打得死人就行,后來才知道是舍本求末了。其實內功拳的鍛煉及打法要領,和實戰(街斗)的要求是一致的,完全可以互相印證,而且技擊和養生本來就不矛盾啊。至于你看我說氣沉丹田又反上來翻眼睛,是為了敘述明白,實際是一瞬間同步完成的,自然也會有下頜內收、含胸拔背等現象同時產生。給后來人講清楚——學游泳得下水、學駕駛得上路、學武術得對脖。

底下練一月不如上擂打一回,打十場比賽也不如打一場架,打再多的架也不如經歷一次生死關。為什么非得打,因技術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得到自己身上,才能剔除不合理的內容。其實生死關頭的技術并不比普通場合下的技術高多少,只不過是攻擊對手更薄弱的部位、出手更狠毒、場合更復雜罷了。但你要是打不到人家的頭,同樣插不到人家的眼睛,所以差別的關鍵在于實搏心態,兩強相遇勇者勝。就當給后來人一個標桿吧,能體會到我所說的感受,也就達到一定的境界了,雖不中亦不遠。論壇的老朋友如易平和風云生,就會發現我現在所講的和幾年前大不相同。當時是一身殺氣完全是一擊求勝的內容,現在則大多是深挖規律探求本質,用以修煉提高的東西,也算是由外返內了吧。


不爽:

向兄的帖子看了,的確是經驗所得。不知向兄改練傳統多久了,尊師是練什么的呢?如果不是傳統的訓練手段練的,恕我直言,很難鍛煉到傳統所需的地方,這倒不是說現代手段所練出的東西就沒用了,只是傳統的東西更好使,而且晚年也還有用而已。相對的,傳統的出東西慢。上述3條,第一條是根本,就是身上的大龍,一切都是由那里出的。2、3條,是應用所必須的,是由不可能處出可能的東西。如果不是傳統的訓練手段練的,恕我直言,很難鍛煉到傳統所需的地方,這倒不是說現代手段所練出的東西就沒用了,只是傳統的東西更好使,而且晚年也還有用而已。相對的,傳統的出東西慢。上述3條,第一條是根本,就是身上的大龍,一切都是由那里出的。2、3條,是應用所必須的,是由不可能處出可能的東西。

向明:

這兩天忙沒時間上網,先感謝兩位代我回答的兄弟。傳統武術也分真與假、外與內,并不是傳統的都好,是傳統的真東西好使,那假東西還遠不如拳擊呢。在中國的拳擊、空手道、跆拳道等,也不是原汁原味了,是有中國特色的。當然要看老師如何,就怕遇到那邯鄲學步的,外國的沒學好中國的不明白。“腿從心口踢出指的是,用時身體不能有左歪右斜等,仍然正直,也不可前俯后仰。”這點是自然的,出腿肩部沒有起伏,也就是沒有預兆動作。你說的是秘傳的近戰高腿法,不是用壓腿劈叉的鍛煉方法,沒有相當功力的做不到,我以此打服過幾個收“保護費”的。

我隨時可以保持站立姿勢,把腳放到脖子后面去,做些類似瑜珈的動作,或以“燕子抄水”鉆長板凳。至于肩部也可以雙手反背相握,再把頭從臂環中鉆套而出,手臂不散。但這些我總覺得是小玩意,抻筋拔骨的筑基功夫,不算什么。脊柱如果讓我加上擰旋動作,或許還抻得出些,要是直接往上拔,恐怕要再練些年。尊師能長出半尺,是站在量身高的標尺下,先量普通狀態下高度,再上拔量拉長的高度,還是看上去如此?如果是第一種,那可真是羨慕你了,遇到好師傅了。另外要說,傳統的出東西并不慢,找到竅門了長功夫很快的,并不比現代手段差,而且練出來后不容易退功。如果輔以好的對練對打實戰手段,搏擊功力也能得到迅速提升,我不信岳家軍都是練了十年八年的。向明:又想起個事。不爽兄,令師是不是讓你在打法或練法里多加“起落”了?或者你覺得自己應該多注重“起落”的問題了。起落如驚濤拍岸。


不爽:

原來是這樣啊。我明白了。向兄,如果你的脊椎的活動量還不夠,而四肢已經有了這么大的活動量,那么,還真的只是一些抻筋拔骨的基本功哪。老師的脊椎不是拔,而是自己主動展開的量,脊椎是活的。那里是身體活動的根本。說過分點,是脊椎先動了,而后四肢才動。四肢只是武器,力量全是由脊椎發出的。傳統的出東西慢,是制純功而言,如果允許犧牲一些東西的話,的確不慢。我練起落,是自己感覺到了,可以,或說該出這些東西了。才練的。方法知道,只是以前根本練不了而已。起落在身上,是筋骨肉的東西,倒不在于式子的起落(當然,向兄自然明白這些,我是給一些初學者說)。骨肉分離后才會有起落。


向明:

我的脊椎活動量是感覺還不夠,但也有一定的量,只是不象尊師那么多和明顯。我也知道脊柱不光是拔,主要是潛轉內變的“活”,那是文字的局限。脊柱是條龍,我是有些體會的,“頭為旗幟尾是舵”就是所做的總結,請認真思量。其中有首尾相爭相合之法,說的雖是頭尾其實就是脊柱,脊椎是螺旋擰伸。如果單從文字來看,光講脊椎是不夠的,我認為還有“丹田”的變化,最少也要體會到丹田的鼓蕩和開合才行。至于為什么跟你說起落,是因為一看你寫的東西,就知道你正處在求“起落”的階段,這是由文知人。人們還普遍在談論怎么從照片上看功夫大小呢,其實從所寫所做都可以的。一點也不奇怪,就象你去過一個地方,別人給你拿個那里的照片或者向你描述,自然就可以辯識出來。沒準哪個高手看咱倆在此論道,正偷偷地笑呢。練傳統武術如果不到求“起落”的階段,打個起落出來,就說明還沒有入門啊。

我也是感到起落后,才覺得入了門的,現在仍在這里打轉呢。我當年沒乘著童子功時苦練深究,轉而去打架專求技擊功夫,可說是條彎路但也不全是。因為在求技擊中,我沒忘記思考,并不是僅成為了個“打手”。從技擊中我印證了很多拳學中的大道理,能讓我觸類旁通,也摸著了些關竅,即便沒人指點,也不容易走錯路。就是在修為的道路上,能有指路的航標,因為技擊和練功的本質是同一的,分歧是人為造成的,很多技擊的要領完全可以用來指導練功。但可惜的是我生活、工作沒有規律,而不斷重復正確的練功方法,是功力增進的保證,所以也多少有些無奈。也因此看到有天分及得法的人,總忍不住要說兩句,希望沒有打攪你的思路。還得嘮叨一句“三分練來七分養”,此乃關鍵切記勿忘。寫得真是很好,期待下篇。誠祝功力日進千里!

向明:

下面引用由不爽發表的內容:起落在身上,是筋骨肉的東西,倒不在于式子的起落(當然,向兄自然明白這些,我是給一些初學者說)。骨肉分離后才會有起落。起落不是“式”的起落,是“勢”的起落,骨動肉不隨,玉樹掛寶衣。(好象說得不太清,但不爽兄應該能明白。)中華武術有很多內容,是要工夫下到了,才有體會的,同一句話,在不同階段是有不同理解的。我感到“起落”后,一直關注各媒體,但從沒有人說,或者是保守,或者說了也不過是個抄老祖宗的,沒有一點自己的體會。在這里看到兄臺所講,頓有棋逢對手惺惺相惜之感。我就再說說“骨肉分離”的體會。

骨肉分離也分兩種,一種是所說的“玉樹掛寶衣”,肉松垂地懸掛在骨架上;另一種就是“氣沖膜起”的感受,是別樣的骨分肉離,就象在骨架和肉之間真有一層膜,而氣充實其間,把肉給頂起和骨架分開,如穿鎧甲般。


不爽:

簡單兩句話,但向兄真是說到點子上了。看向兄的體會,就能明白向兄的進度了。向兄比我快一些,而且我有些進度過快,根基不太穩。不如向兄都是穩扎穩打來的,當不及向兄遠矣。向兄想必已然以脊椎領起身體了。想要玉樹掛寶衣,必然先要有棵“樹”才行,而脊椎就是樹干。四肢為樹枝。向兄所言骨肉分離的兩種,我以為是兩個階段。第一種是第一階段,先能肉松垂了,才能很好的鍛煉骨架和筋(其實主要是筋,至于對骨的鍛煉,我以一個是硬度,另一個是神經反應的靈敏度。個人看法,不當之處請指教)。

拳訣有云“長筋騰膜”。第一階段是柔,有柔才有沉,有分量,才有殺傷力。第二階段是剛,柔而無剛是攻而不克,不能至用。松練一定程度后,剛才有事打斷了,續上。松練一定程度后,筋骨得到鍛煉,自然筋膜騰起,形成剛架支撐。前面松出來的分量,有剛架的支撐才能殺勁敵人體內,不然只是傷表而不及里。而騰起的筋膜,確實如向兄所言,如鎧甲一般,能給身體以保護,抗打由此而來。“觀師默像”的確最好的學習啊,老師能作出來的,咱們也作到了,拳也就成了。前面所說的起落,還有丹田的運動。老師常提一句話“要打一氣之起落”,氣是上下運的,不是鼓起突出的。向兄以為如何。

向明:

尊師說得對,確實是“一氣之起落”,還要有一氣之流行。氣的上下運動,也不僅是直起直落,應為螺旋上升和螺旋下降。起如旋風,摧根拔基;落如旋渦,無物可逃。丹田勁是鼓蕩是開合,但不是刻意為之的強求,自然而然。力之原點既不是脊柱,也不是臍下一寸三分處,而是“內丹田”(身體真正的中)。這是個人看法,也可能詞不達意。現在以脊柱為力源的,自認為也多有偏頗處,因為他們把五節腰椎或骶骨為中心。

看了我的“頭為旗幟尾是舵”,不知你如何理解。我先講一下,其實頭指大椎尾指尾閭,也就是頸椎與尾椎,此為脊柱之兩端。為什么選在兩端,因前輩就是講“身弓”,想彎弓就要拉兩稍。而要這條“大龍”極盡變化,就更要放松中間著力兩端,才有“潛轉內變”之妙。把力放在中間,就是“折弓”了,雖效不佳。僅放在一端的就更不用說了,首尾不相應,蛇且不成焉望成龍。實而驗之,做做拳法中回身勢最好體會。兩種“骨肉分離”,相對來說第一種較松、柔,第二種較緊、剛,是事物的陰陽兩面、看似矛盾實則統一。如果功力深厚,應就是傳統所說的“金剛太極尊”狀態。


不爽:

形意中的回身式,多類似八卦。對形意勁有體會后,更覺回身式八卦蓄勁、用勁之妙。擰身,或說身體螺旋的勁是最自然好使的。

何必爭世事浮名,心內萬般風雷動;你也知劍是無情,(下一句忘了.)

向明:

如針孔穿線,又對上竅了,說得好。普通武術是拳來腳往,真傳武術是以身打身。所以才要求起落,講敵我合一,把自己鉆到敵人身體里。

下面引用由鉆裹踐發表的內容:我想問你一下,你打人的時候,自己是什么感覺?

向明:

感覺是如井中映月,如鏡中鑒人,將敵人“觀照”住,隨勢而發。心態是“八分進取心”,也就是把殺心留下二分,但并非“平常心”(誰在那時也平常不下來)。因為凡事如果不用心則事不就,但十分用心,往往事與愿違,欲速則不達。

下面引用由◎日月◎發表的內容:不爽向明2位武友你們好,你們聊得很有深度,你們能說說起落和蓄發、松緊的關系嗎?是起蓄緊、落松發嗎?再在此貼中最后答一問,回應武友◎日月◎。

向明:起落和束展(縮長)應是相連不可分的,一般情況下落與束連,起與展連,它們和蓄發、松緊都是對相似狀態的形容,并不應該單純地認為起蓄緊、落松發。起落束展可以是外形,也可以是內意,有形體上的起落束展,也有精神上的起落束展。我并非職業武術家,也不是什么術語名詞的專家,只能告訴你我的體會。

起落束展就如同人的手攥拳松開一樣,請重復做以下動作:把五指叉開成掌,再迅速握緊成拳,如此連續幾次,叉開要帶勁,握拳要攥得勞!起落束展不過是用身體來做以上動作。關于實戰應用,前邊我已經講過,但沒有明提,就是“穿針引線”!為了紀念與不爽的這段莫逆神交,我學學李仲軒老先生,把此在刀從中的體會公之與眾,若后來者能據此悟道,則不負我苦心。應戰時要形神斂住不可外露,周身團簇如手之攥拳,觀照敵身敵意但勿分敵我。在意識里要有敵我本一之念,仿若敵人是我照鏡之影并非實體,而擊敵不過是把被分開的形體再合而為一。

要注意提示的是,周身團簇是外形,也可只在內意中團簇。外觀上就是一個能看出明顯的起落束展來,一個看不出來。所以說是勢之起落,而非式之起落。發現敵人的弱點出擊,狀態就象把線穿過針孔。己身收縮如一線,對方的弱點虛門就是針孔,把自己整體從其虛竅“鉆”到敵人的身體里,就是穿針引線了。這個“虛竅”是不固定的,視敵人的情況而定,但肯定是他最薄弱處和最不容易變化處,是隨勢而發的。打之前并非有意,打之后自己也不明白怎么打的。循著這個方法實踐下去,就是真傳的點穴了。街斗和戰場講究一擊必殺,要舍死忘生孤注一擲,才會產生這樣的技術,與擂臺賽場不同。


不爽:

關于起落束展的問題,其實不是什么問題。我總覺得不應該是身體上的什么,而是勁力上的。根本是在發力或運動的過程中自然帶出的身體上的起落變化和束展感覺。而如果倒過來,由作出這些變化和感覺去求發力,那是本末倒置,是作勁,勁力是發不對的。就好象蓄力一般,只要你能發出力來,那么你的身體肯定處在蓄力的狀態,沒必要再蓄什么了,多余。向兄以為如何?

向明:

不爽說得太直白了,你這有老師的要挨罵的,呵呵。

不爽:

呵呵,我得的容易,說的就容易,而且我不太把這當回事的。又不影響我的吃飯問題。呵呵。

不爽:

話說回來,向兄對關節出力,或說關節處的鍛煉有什么看法?

向明:

哈,現在真懷疑你是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蟲。以你的年紀能有如此認識,真是讓人驚訝。把外象的筋骨皮歸根到關節,是我27歲以后才做到的,兩種“骨肉分離”,也是在25歲時才小有體驗。估計你現在還到不了25歲,卻總能與我合拍,不得不承認天才是有的。前一段想把這處竅要點給大家,種種原因未成,你就別賣關子了,直接說吧。過幾天我找時間補充一下。先把關鍵點透:脫臼--合臼。


不爽:

哈哈,向兄,你是不是也是我的蛔蟲啊,我二十四了,差一點二十五歲.不過,我是老師教,向兄是自修,所以向兄才是天才!關于關節的問題,我的體會也不是很深,也是剛修到而已.我的體會是勁在關節走.首先,身體本來就是整的,運動時本就是整體而動,無所謂誰先誰后,誰帶動誰的問題.皮肉放松,勁力才順達.而勁力向放透有殺傷效果,關鍵在于能不能殺入.這就涉及支撐的問題.用哪里支撐住呢,其實簡單的就是關節別打軟,但關節的固定,不是鎖死,我體會就是勁力在關節一過的感覺.應該實際是關節內的筋能運用自如吧,我還差一些.拳法應用變化的巧妙,全在關節的斷連.我派有一理論“乾三連、坤六斷”,全身整了以后,亦可由關節處自由斷開。像一拳擊出,遇阻,則肘斷開用肘擊,如敵退,肘一連又是拳打,等之類的變化,以及纏斗中的小手等等,都是這個的應用。有點亂,說到沒說到的,請向兄補充吧。

向明:

沒別的說了,那彼此彼此吧,都是蛔蟲!(連是蟲子都這么不雅)關節的古人稱“二七(亦有作二六)連環鎖”,已經把真意道出來了。身體的鍛煉就是關節處,人體的樞紐嗎。真傳拳法練的是大筋(韌帶、肌腱),就是廣告里總說的與眾不同的筋骨訓練法。這些大筋的韌性和強度,是肌肉的幾倍幾十倍,把肌肉相對放松了,就得用大筋的力來支撐,自然就得到強化了。而關節連接處的脫臼與合臼,調正一個最架的位置,也會產生足夠的打擊力與化解力,也會象連環鎖一樣勁力不斷。

我的脫合即你講的斷連,談不上補充,照這個苦修下去就可脫骨發力,雖百千爆發而不覺疲累。不爽已經說得很透徹了,那些對敵時的變化也對,懂這些會很快理解摔交和柔術的技巧,你可以試著與懂這些的朋友多對練。在此提示大家,我與不爽論拳是帖子的標題,重點是我們之間的印證,所以會出現不少拳法術語,僅供參考不贊成初學者模仿。有認為不懂和高深是正常的,有認為膚淺的高手也自可發笑,有指教請發言。有拳法問題的朋友可開新帖,或在相應帖中提出。(本文完)

真正的武學,不可能普羅大眾,一直以來都是陽春白雪,是極少數人玩的東西。傳武,需要真正的傳承才行。已經開始招募,五月份開課,里面有很多各拳種優秀的功法,包括樁功、試力、內功、肩胯訓練、技擊、養生等,愿自己在武學路上少走彎路的朋友,請關注,可以加羅山主微信:18513683927進行交流。

附:

請欣賞短視頻

投稿郵箱348132359@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薄到0.1cm,又能把男友撩到激顫的云感衣,穿一次就上癮……

薄到0.1cm,又能把男友撩到激顫的云感衣,穿一次就上癮……

背包旅行
2025-04-24 10:43:33
燒香拜佛有講究!牢記:“燒香不許兩愿,拜佛三不求”,福報自來

燒香拜佛有講究!牢記:“燒香不許兩愿,拜佛三不求”,福報自來

簡食記工作號
2025-04-21 00:04:06
特朗普下最后通牒?限中國一個月內簽字,否則臺海、南海出事

特朗普下最后通牒?限中國一個月內簽字,否則臺海、南海出事

近史閣
2025-04-27 16:39:26
華表獎紅毯生圖直出:男星顏值修羅場,誰扛住了高清鏡頭?

華表獎紅毯生圖直出:男星顏值修羅場,誰扛住了高清鏡頭?

隨性的海浪
2025-04-27 18:05:34
這就是中國最暴利的生意,很多人竟然不知道!

這就是中國最暴利的生意,很多人竟然不知道!

互聯網思維
2025-04-01 22:32:57
四川網傳學生舉報學校飯菜有蛆,被教育局接線辱罵雜種,官:停職

四川網傳學生舉報學校飯菜有蛆,被教育局接線辱罵雜種,官:停職

阿傖說事
2025-04-27 20:32:23
遼籃慘敗,楊鳴攤牌,做出決定,小劉總批準,趙繼偉期待

遼籃慘敗,楊鳴攤牌,做出決定,小劉總批準,趙繼偉期待

東球弟
2025-04-27 10:56:22
國常會: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保障法(草案)》

國常會: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保障法(草案)》

證券時報
2025-04-27 19:58:08
我國為何不能像美國、巴西那樣,爆大豆產能?

我國為何不能像美國、巴西那樣,爆大豆產能?

武當云中客
2025-04-25 08:36:44
格力,該換人了

格力,該換人了

木蹊說
2025-04-27 04:43:23
央視解密椰子水:9.9元一升椰子水夠成本嗎?便宜椰子水有啥秘密

央視解密椰子水:9.9元一升椰子水夠成本嗎?便宜椰子水有啥秘密

市井覓食記
2025-04-24 23:43:33
全美嘩然!FBI逮捕兩名法官,一個協助非法移民逃跑,一個窩藏非法移民黑幫成員

全美嘩然!FBI逮捕兩名法官,一個協助非法移民逃跑,一個窩藏非法移民黑幫成員

大洛杉磯LA
2025-04-27 01:28:48
勝利大合影!武漢三鎮2-1逆風翻盤

勝利大合影!武漢三鎮2-1逆風翻盤

V5體育
2025-04-28 00:17:26
一組4-0,讓西部3隊笑不出來,都說你是最水MVP,卻締造NBA神話

一組4-0,讓西部3隊笑不出來,都說你是最水MVP,卻締造NBA神話

大西體育
2025-04-27 14:54:48
張柏芝被問會不會抽空去看謝霆鋒演唱會?她的回答笑翻全場

張柏芝被問會不會抽空去看謝霆鋒演唱會?她的回答笑翻全場

娛最資訊
2025-04-27 07:45:28
深扒下發現,31歲“京圈太子”董子健,其實早已掌控了事業

深扒下發現,31歲“京圈太子”董子健,其實早已掌控了事業

溫讀史
2025-04-27 16:04:46
陜西檢察長陳平疑案:死前喊冤,被槍斃后家屬不能收尸,直接火化

陜西檢察長陳平疑案:死前喊冤,被槍斃后家屬不能收尸,直接火化

午夜故事會
2024-04-15 18:31:39
猛犸象最后的抗爭:僅剩8只被困孤島繁衍6000年,3650年前才滅絕

猛犸象最后的抗爭:僅剩8只被困孤島繁衍6000年,3650年前才滅絕

貍貓之一的動物圈
2025-03-29 15:52:06
備戰G4!湖人三大好消息,森林狼欲奪“賽點”,ESPN預測勝率出爐

備戰G4!湖人三大好消息,森林狼欲奪“賽點”,ESPN預測勝率出爐

球盲姐
2025-04-27 20:39:28
史學家為何很少提及劉秀?他的一生完美到不真實,讓人不敢下筆

史學家為何很少提及劉秀?他的一生完美到不真實,讓人不敢下筆

千秋文化
2024-12-19 21:16:17
2025-04-28 01:51:00
臨汾平陽文化 incentive-icons
臨汾平陽文化
探秘三晉歷史、戰爭文化、民生
6951文章數 647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體育要聞

我們來自北極圈,我們有全球最恐怖的主場!

頭條要聞

用馬斯克理念改造生產線 95后女生創業1年銷售額上億

頭條要聞

用馬斯克理念改造生產線 95后女生創業1年銷售額上億

娛樂要聞

華表獎獲獎名單!張譯二影帝惠英紅勇影后

財經要聞

2千億!核電開閘 國常會核準10臺新機組

科技要聞

充1秒跑2.5公里,寧德時代比亞迪華為激戰

汽車要聞

蔚來李斌的"十年磨一劍" 從看得見 到看不見

態度原創

時尚
教育
家居
健康
房產

5條適合春天的裙子、褲子!溫柔顯瘦美到爆炸!

教育要聞

這類孩子一旦專注,一定一鳴驚人

家居要聞

明亮溫馨 質感且奢華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房產要聞

首開2小時熱銷超 200 套!天河芯紅盤憑什么交出樓市滿分答卷?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茅市| 拜泉县| 苍溪县| 双流县| 白河县| 伊金霍洛旗| 手机| 福州市| 双桥区| 望谟县| 油尖旺区| 方山县| 黑河市| 闸北区| 黎川县| 海阳市| 栖霞市| 侯马市| 磐石市| 肇州县| 泗阳县| 延寿县| 当雄县| 修文县| 珠海市| 天峨县| 饶平县| 南召县| 钟祥市| 洮南市| 新乡市| 游戏| 临朐县| 海阳市| 樟树市| 正安县| 梓潼县| 成安县| 城口县| 安庆市| 嘉禾县|